2020年12月,读玛丽亚·哈迪曼《脑科学与课堂》,这本书将全新的脑神经科学的研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经实践证明的、使用方便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首先,作为教育者,我们在考编时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神经和认知科学的知识,再读本书时,又重新温故了这些知识。本书还破解了一些我们常听说的关于神经科学中的一些迷思,比如:“听莫扎特的音乐会让你的婴儿更聪明”“错过关键期,学习发展就会停滞”等。在本书第一章还重温了神经和认知科学中的几点重要话题:可塑性、神经生成、情绪和压力、学习中的注意的作用、执行功能、运动和学习的重要性、艺术和学习、青少年睡眠和学习,创造性。脑是一个神奇的器官。其运行机制像谜一样,我们对它的认知还是很肤浅的。但近些年来脑科学、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对我们正确认识大脑,并将其运用于学科教学之中,有着很大的帮助。本书第三章写道:21世纪学校我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BTT。该模式包括为学习营造情绪氛围,为学习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设计学习体验,教授掌握内容、技巧与概念,教授知识的扩展和应用,评估学习。
第四章的开端问题相信大家都会驻足思考。
在我求学经历中虽没有被老师当众批评过,但一件事后,让我一直记忆犹新。还记得有一次语文课,老师让我们默写文言文《童趣》。那时的我已经能做到熟练背诵,但文中部分字因不理解,会导致写错别字。那时语文老师教两个班,默写的错别字,我是从临班同学口中听说的。“老师说,会背不会默写等于不会,告诉我们不要像你一样把“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童稚”写成“同志”,说要哈哈大笑地跑远了。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同志”有那么多意思。隔壁班同学说完的第二天语文课,我一直在等老师拿我当典型,再在我们班批评我一次,直到课结束,我也没有等到批评,严格的说不止是课结束,直至初中毕业老师也没有当众批评我。那节语文课讲的是什么,我完全没有听进去,一直在焦虑的等批评,一直在想象老师应该怎么批评我中度过。在读到这个问题时,我不禁反思,我从教以后面对学生出错时的行为和态度。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我以往也会当众批评,拿出“杀鸡给猴看”的架势,使得其他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规则和班级纪律。这些孩子似乎也没有改进多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在读到本书时,作者介绍了很多具体的举措,使我豁然开朗。如表扬学生的具体行为、对学生的努力做出评价、构建师生之间无时不在的沟通文化场、通过仪式建立群体认同、测试学生情绪的温度、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结、让幽默和艺术充盈课堂,等等。安全感是课堂情感氛围的核心,学生在舒适和自信的环境中,能够学的更好。当学生在课堂上发现意料之外的事情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对信息的记忆也会明显增强。物理环境的经常性变化是吸引注意和提供视觉刺激的有效工具。有规律常地调整座位、改变视觉显示的方式、经常增加与教学有关的物品同时去掉那些无关的物品等,都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刺激,提升注意力。然后,设计学习体验,让学生习得知识。如果学生不了解一个单元的整体结构,只是跟着教师一章一节地去学习知识,就很有可能错过有关这一单元的整体概念,甚至建立不起全局的观念。设计学习体验,就是要给学生提供单元学习概念图或者相关知识的逻辑关系图,并在学习之间呈现给学生,让大家都清楚接下来要做什么,哪些是已经知道的,哪些需要着力去公关,让学生依着课程地图有序地开展学习。孤立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通常会觉得这些内容非常枯燥,还经常会被弄糊涂,概念图非常重要,它能清晰地告诉学生何为核心概念,以及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作为一名老师,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愿在2021年同孩子们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