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纯铁的熔点1538℃
2. 含碳量为0.53的铸钢的熔点为1495℃
3. 一般铸钢的熔化温度都在1495-1538℃以上。
4. 炼钢的任务可归纳为“四脱二去”,即脱碳、脱磷、脱硫、脱氧;去气和去除夹杂。
5. 脱磷需要低温和氧化性很强的熔渣;脱硫则恰恰相反,需要高温和还原性较强的熔渣。
6. 出钢前用铝进行终脱氧,铝的脱氧产物为弥散、颗粒细小的三氧化二铝(Al2O3),还可以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7.为了保证钢水中一定的Mn、Si含量,在熔炼操作中的还原期的晚期,要加入适量的锰铁和硅铁,一是为了对钢水进行预脱氧,使钢水中的含氧量进一步减少;二是用来调整钢水中的Mn、Si含量,以达到化学成分的要求。
8. 熔炼操作中只有在测得的钢水温度超过1530℃时,才可以加矿石或吹氧进行脱碳。
9.脱氧有两种方式:一是向渣面上加碳粉或硅铁粉,这种脱氧称为扩散脱氧;二是向钢水中加入锰铁或硅铁或插入铝棒,这种脱氧称为沉淀脱氧。
10.元素的脱氧能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为:Cr、Mn、V、C、Si、B(硼)、Ti、Al、Zr、Be(铍)、Mg、Ca. 使用这些脱氧剂时,必须按照其脱氧能力由小到大依顺序使用。
11. 沉淀脱氧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但是它的缺点是反应产物容易留在钢液中,对钢水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生产中是扩散脱氧和沉淀脱氧同时采用。
12. 由于酸性炉不能进行脱磷、脱硫操作,它对炉料的要求非常严格,因为脱磷、脱硫时必须用石灰(CaO)造碱性渣,这对酸性炉衬的侵蚀极大。
碱性炉熔炼可以脱磷、脱硫,所以其对炉料中P、S的含量可以宽一些。
13. 感应炉熔炼不采用氧化法,不向炉内加铁矿石脱碳产生翻腾作用,否则炉衬受不了,所以脱气较难,要求炉料表面无锈、无油渍,炉料要进行烘烤。装料的原则是外围装大块料,中心和底部装薄料及小块料,以加快熔化。
14. 感应电炉内金属的温度分布是不均匀的。这是由于感应线圈由交流电通过时,在坩埚内的金属炉料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密度是不均匀的。愈靠外部(接近坩埚内壁)电流密度愈高,产生的温度愈高。远离外部,靠近炉内中心部位,电流密度愈低,甚至趋近于“0”,其温度很低,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15. 熔炼期开始时用小的功率,以防电流波动太大,当电流趋于稳定后再将功率加大。其间的造渣材料,酸性炉可以用新石英砂+石灰+萤石;碱性炉可用石灰+萤石。若炉料含磷、硫高时,可以在熔清后拔掉旧渣,再加入新的造渣材料。
16. 当钢水温度达到出钢要求时,加锰铁和硅铁预脱氧,进行成分调整后插铝进行终脱氧、出钢。所用铁合金均要严格烘烤,以免增加钢中的气体含量。
17. 为了不降低碳钢的塑性和韧性,又要提高其强度性能,当前采取了降碳增锰的措施,碳含量每降低0.01%,允许锰含量提高0.04%。
18. 为避免用硅土脱氧产生难以清除的高熔点、颗粒细小的SiO2夹杂,最好采用FeSi和FeMn同时加入,联合脱氧的方法,它们产生的低熔点、大颗粒的复合夹杂便于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