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并不喜欢在手机上读书,但自年初赴蓉以来,这一看法有所改观。原因有二,其一是上下班穿梭于城市中央,于地铁上有空虚感。其二也是学人之相,必先齐貌,缘同行者皆好学。
半年有余,我于微信读罢两本书。分别是沈从文先生之《边城》和东野圭吾之《信》。前者作为学生时略读过一遍,当时不明其义,然工作以后总是怀念书中描述湘西的纯净和质朴,但总是归咎于日常奔走于热浪红尘、应付于酒囊饭袋,脑子里时常在想得空就再来读,终究一拖再拖。后者却是无心之相,随意而读,但感念其生活化场景,不似东野圭吾悬疑侦探类作品,越看越想看,乃至一口气读完。此二册书,主人公设置近乎邻家小妹或是小弟,讲述了他们诸多的遭遇,跌宕起伏、令人唏嘘。
翠翠是个纯粹的人,如同湘西的青山绿水一样。她的爱情,属于最原始的悸动、没有一点点掺杂。甚至可能她并不知道那是爱情。一辈子守着渡船的爷爷,是她最好的感情寄托。可老船夫终究平静的走了,就好像他就不曾来过。曾经文末一句“这个人也许再也不会回来了”,让我们意犹未尽,总是努力在想沈从文会偏向于哪一种结局呢?再读一遍,我有些明白了。所有的结局,也只是关乎个人的评判。或许有人认为傩送会身骑白马来迎娶那个纯粹的女子,可我却有一点点私心认为,他是个懦夫,没办法面对哥哥的死,或者所谓的其他理由。当然,也许在几十年后,我又是另一种想法。
而直贵的爱情,是背负着犯罪嫌疑人弟弟枷锁下的坎坷艰辛。二十岁左右的小男孩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嘲弄,以及鲁莽的、令人讨厌的哥哥带给他的阴影。工作被辞退、爱情被拆散,都源于一个无情的事实:亲哥哥是个入室抢劫杀人的罪犯。直贵是不幸的,然而他又是极其幸福的。餐厅老板,酒吧老板,组乐队的哥们,有钱人家的女朋友,都给了她最大的宽容和理解。然而真正带他走出泥潭的,还是他函授大学毕业之后的老板平野社长、最爱他的白石由实子。直贵在歧视与反歧视中苦苦挣扎,平野社长点醒了他;无论遭遇到何种心酸,那个并不漂亮、但深爱他的由实子一直在身边。
描写最贴近生活的人物,最性感、也最让人动容。都说“未哭过长夜,不能语人生”,读来读去,在那些人物的故事里,读到了自己、读到了该如何去走自己的路。两本书,描述的故事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读了《边城》,想要去湘西某个小城,看看有没有一生守望渡船老者;读完《信》,想要去看看日本的糖炒栗子是何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