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3月20日起,我们有了第一个“国际幸福日”。
据说,选这天作为幸福日的理由,是因为太阳直射赤道上方,南北两半球昼夜等长,巧的是,这一天所对应的中国节气大概是春分。
当然,成立幸福日的理由,也许是幸福越来越稀缺,或者说,幸福,人人所欲,但并没有人可以准确的描述它到底是个什么,尤其是在这个人人奔忙,紧张焦虑的年代。
幸福的国家
在几度全球幸福感调查中,丹麦都荣居榜首,被评为“最幸福的国家”。英国位居第22位,不算太差。
对于榜首的荣耀,丹麦人自己归结为来自于安全感,收入稳定,民主和自由度,社会凝聚力,还有人与人之间,以及人对政府之间的信任力(具体内容见丹麦驻联合国代表Ib
Petersen在“国际幸福日”活动上的发言)。丹麦人乐于适度工作,享受生活,有50%以上的人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并保持家庭、个人和工作三者间的和谐,仿佛居住在一个理想国。
佛国不丹这几年逐渐热门,是因为它是屡屡被评为“亚洲最幸福的国家”。40年前它首度提出以“幸福感”而不以GDP为目标治国,如今已然发展成为一种不丹模式。
要去探访不丹,需要接受很多限制,必须由专业的旅游团带领,必须徒步旅行,那里没有任何西式快餐连锁店,塑料袋被禁止使用,人民穿着自有传统服装,佛学是国家宗教和个人人生哲学。不丹人民爱护自己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精神领地。它是一个GDP极低的国家,也是全球唯一禁烟的国家,安静,清静,说它是个“世外桃源”不为过。
这两个幸福的国家,好似东西方两个代表。丹麦是北欧发达国家的典范,经济发达,人民富足,彼此信任。不丹是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环境保护好,佛学信仰高。说到底,幸福国度没有一个固有的模式,也和经济发展没有太多关系---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关于至于金钱和幸福感的关系,已有科学实证而得。
幸福的学问
最新调查发现,中国人过节最快乐,饭桌上最快乐,星期六最快乐。
积极心理学这门新学科成立至今,一直被大众贴上了“幸福学”的标签,虽然这让业内学者很不乐意,因为它研究的范围远远不止“幸福”二字。
还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哈佛幸福课”吗?塔尔博士讲授的其实是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但它被大众捧为了幸福宝典,也因此,各类“幸福作品”纷纷出炉,直接攻击现代人的心灵软肋。
幸福既非凡人的无聊琐事,也非不可触及的奢侈之求,幸福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幸福也可获得。中国人的幸福观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我们的快乐从流连山水自然,到安享家庭和睦天伦之乐,处处是幸福哲学。虽然这些微小的快乐被淹没在过份忙碌的生活大潮中了。
中国人过节最快乐,饭桌上最快乐,星期六最快乐,这是清华大学心理系的最新发现。另外,中国人不善于表达快乐,却会用行动来展现快乐。我们是一个“行胜于言”的民族。
幸福日当天,香港作家李碧华撰文并列举政府传授的10个快乐锦囊:好施,社交,锻炼,欣赏,尝试,希望,韧力,情绪,接纳,意义。快乐十式,每一招都经过实证,招招有用。她把“自由”添加进了快乐锦囊,并评论说幸福没有特定日子,也与国际无关。说到底,一个人体验到的幸福,并非是另一个人的幸福。海外生活的人眼里的幸福,也许和他人不一样。
但是幸福感可以测量,幸福也会成为是一门科学,幸福的命题也许就摆在你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