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的活动设计与实施
主讲:朱乐平是浙江省特级教师,现任教于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他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组的核心成员,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副主编,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小学数学工作室首席导师,杭州师范大学兼职研究生导师。
首先,朱老师问了一个问题:
1.是我们自己想要有一个工作室,还是政府规定,我们必须做?
学员和朱老师纷纷举手。第一件事,我们要想一想,如果我们自己想做那是为什么?如果政府想做,我们怎么做?
2.如果不是自己要做,而是被迫,这样可能会应付的层面做得比较多。想一下,政府想要什么。(要不断的宣传人的重要性,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民主。)我们自己先要想通。通透!我们最最本源的是要追求幸福。
内部交流刊物——生命与数学
网络平台——朱乐平特级教师工作室
3.我们也想做。良心,兴趣,远大的理想。师德。
4.我们怎么做?计划。读书、发表文章等等。预测结果。做过程,对结果的承诺要小心。我们是在做让人聪明起来的事,而让人聪明起来的方法比较少,有用的方法基本上用起来都是很麻烦的。写计划要多写一些过程性资料。一定配一个助手,工作室的人要有好的品德。
5.工作站的学员如何产生?(最后下文件)自愿报名,进退制度完善。(暗中说)要能够坚持学习。学校推荐(同意)---笔试---面试---谈话---领导汇报----发文。(选拔的过程是一个培训的过程)教龄至少5年。人员多少要考虑,不要超过30人。谈话:你平均每天可以投入多少时间?读书、思考尤为重要。
6.启动!请领导,要有行政的意识。成绩不仅仅归于你,更归于学校。
《漫谈“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理念与行为》
在与朱老师交流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时,朱老师的几句话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可以是人生的一个目标,或许生命不能与目标同生,但要追求与目标共存。方法总比问题多,要幸福地追求幸福。带着对幸福的追求,朱老师正引领着“朱乐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向着心中的目标行进。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是这个时代教育的一个特征。或许是因为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教育事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或许是因为学校的硬件建设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在祖国的教育事业中有了许多名师工作室,这应该是一件大好事。
笔者也有一个名师工作室,称为“朱乐平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尽管没有过一瞬间发自内心认为自己是名师,但有了一个名师工作室倒是事实。好在工作室是要培养名师,而没有说带领这个工作室的人必须要是名师。有了名师工作室在外界看来或许是件风光的事,但工作室如何工作却是一个十分伤脑筋的问题。
不是凭身份证就可以进工作室学习的
工作室一成立,就要面向自己区内招收学员,要求进工作室来学习的小学数学老师很多,这说明区域的文化还可以,多数老师还是想进一步学习的。当然也会有一些老师进工作室学习只是想更多地占有资源。无论出于什么目的,要进工作室学习必须要符合一些条件,我提出了进工作室的要求:一是自愿报名,二是符合必要条件,三是考试合格,四是所在学校校长同意。自愿报名体现老师自己的学习意向,同时也代表着承担相应的责任。必要条件是一些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的要求。考试分成两试:笔试与面试。
笔试的内容主要是考查基本理论,考查数学的功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本体性知识。在我看来,一个老师要搞好小学数学教学,自己的数学功底一定要好一点,至少要达到一个中师毕业生的水平。报名想参加工作室学习的老师多数是本科毕业或硕士研究生毕业。从理论上说,中师生的理论水平应该是有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数学专业毕业的老师很少很少。多数老师以前也读过中师,但由于各种原因,原来的知识已经遗忘。所以进工作室要参加考试,提前公布相关的考试范围,会促使老师们复习与提高。考试题尽量让老师们感觉到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比如,有下面这样的考试题:“请回答关于圆的下列问题:(1)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圆的特征是什么?(2)在平面几何中,圆的定义是什么?(3)在解析几何中,如果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且一个圆的圆心坐标是(a,b),半径是r,那么这个圆的方程是什么?有一个点的坐标是(c,d),当c和d满足什么条件时,该点在这个圆内?”
面试主要考查数学教学能力,包括数学教学的一些理念与操作水平。在必要条件符合,笔试、面试都合格的前提下,再征求其所在学校校长的意见,一方面了解这个老师在学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让校长知道以后的学习会影响到学校的一些工作,需要学校理解与支持。
名师只是有名字老师的简称
录取到工作室学习的老师都是区内的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比较强,他们在数学教学上也已经有了一些显性的成绩。这对于他们进一步学习增强了自信,同时也为个别老师的“自我感觉良好”奠定了基础。所以,工作室一开始就需要让所有的学员摆正态度:(1)不要把外在的名利看得太重。进工作室学习不是为了追求外在名利,不是为了评上教坛新秀、中学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而是为了更好地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能够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帮助。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外在的名利只不过是一个“副产品”。(2)要有感恩的心态。任何一个老师能够进工作室学习,是因为有许多人为自己的学习创造了条件。这些人都是自己成长道路上应该感谢的人,为了这些人,自己也应该好好学习。结合上面的两点,在开学的第一课,我就为学员讲了“名师只是有名字老师的简称”,把以前的成绩归零,现在坐在这里学习的你应该清楚,有人正在为你教学的班级代课,感谢他们。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厚德载物的道理,每个学员都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德!
读书要像呼吸一样自然
读书是工作室最为重要和频繁的活动。读书这件事说起来很简单,“读书很重要”也是所有人的共识。读书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但要坚持读书却像屏住呼吸一样困难,怎么读书也是一件很不清楚的事。带领工作室的老师读书,不断感悟读书的方法是工作室导师的重要责任。虽然工作室的成员也不是人人都认真读书,但我还是用工作室的经费为他们买了许多书,也买了在网上下载资料的卡,希望能够为他们的读书与研究提供一点帮助。读书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分散读书集中交流;二是集中读书集中交流。集中读书是指把学员集中到一个地方,然后发一本书,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多少量,写出读书笔记,再集中进行读书体会的交流。在集中交流前,我作为导师先对每一个学员读过的书一页一页地看过去,看学员在这一页中读出了什么。集中交流时,我将共同读的这本书一页一页慢慢翻过去,当翻到某一页时,哪个学员如果在这一页中读出了什么,就马上举手发言,谈自己的体会与心得。最后统计出这次读书发言的人次。这样的交流活动学员们一方面感觉有压力,另一方面觉得收获较大。
研究要指向课堂并持之以恒
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研究自然是工作室的工作核心。除一般的听课评课、听讲座并交流体会等活动方式外,工作室最为主要的也是历时最长的一项研究活动,就是每人要对某一节课开展系统的研究。在我看来,工作室的所有研究都要指向课堂,一定要把所有研究紧密地与课堂结合起来。要反复问:这样的研究成果可以进入课堂教学吗?可以在上课时进行具体的操作吗?只有能够进入课堂操作的成果,才能真正地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节课出一本书。为什么?促进学生发展最重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从理论上讲,每学年上的每一节课,下一个学年基本上都在重复上。周期性强。
你感受到科技在发展吗?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读书交流! 对一节课进行研究,有成果,那么下一个学年里就可能应用这一成果,可能教师有望在达到同样的目标时,可以适当减轻工作量!
从那些维度研究一节课?
现象描述:
1.当我们要上一节课,开始去确定教学内容时,常常会觉得很多内容都不太好上。但平时我们在教学时,并没有这样的感觉。
2.当我们确定要上课的内容后,开始寻找资料,特别是运用网络寻找资料时,常常是开始觉得资料很多,但仔细阅读后发现,很多资料都十分类同。寻找有价值的资料实质上还是比较困难。
可能的原因:
1.当我们面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时(要进入课堂教学操作时),如果想要体现出自己认为的先进理念,头脑中的积淀不够。
人们对于一节课研究的成果客观上不是很多,现有的成果又十分的零散,很少有人对一节课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要找到人类已经有的关于一节课的研究成果比较困难。
想一想:假如你要上一节公开课,(内容已经确定),你希望得到什么资料?
一节课的研究维度:
1.上位知识(本体性知识);找出与这节课有关系的上位知识。
2.课程标准;这节课的知识点的要求,或者是相关的要求摘出来,当然要有解读。
3.教材比较;横向比较:对现行的国内外的教材的比较;纵向比较:对历史上教材的比较。
4.理论指导;有哪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可以指导这节课的。
5.学生起点;分层前测。
6.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不同的设计。
7.课堂观察;弱化,按照量化标准做。
8.教后评价;那些题目容易错。
9.校本教研。给出方案,如何围绕这节课来做教研。
这是工作室的主要工作,不是写一节课的教案,而是一整套的东西。重点是34568的研究,研究主要有三块:教材板块研究、教学设计研究、学生研究。
阅读,课程标准要求
坚持阅读8分钟
第一阶段:每天提供1500字左右的数学专业文章
第二阶段:3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