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优秀的父母很厉害,他们天生具有一种能力,总是能够用正确的态度、方法去面对孩子。这种能力,具有先天的秉性和后天的修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大道至简的结论。
而其他的教育理念也好,成长规律也好,在这种好的态度前面,作用力显得非常苍白。
是啊,人活着哪里需要那么多的理念,彼此之间有一个好的态度,人与人之间才会有情感存在,才会互相珍惜,才不会有伤害。
一、妈妈为了让两岁的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
一个妈妈说:“宝贝,今天我们带小蝴蝶还是小兔子出去玩呀?”(小宝宝的衣服上一般都有图案,可以换成任意一种)宝宝会自己选择,选好会说:“带小兔子。”(裤子膝盖上有只小兔子)如果都喜欢那就带一套换的衣服。
根据天气和孩子的喜爱,大人把握大的方面,然后给孩子两种选择。选择的余地不要太大,毕竟是小孩子,选择太多会让孩子迷茫,不知如何选择。
让孩子学会选择,因为这是孩子自己的衣服,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这就是学习的过程,无论做出哪种选择,小孩子都是经过思考和权衡的。不要否定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对于孩子在选择衣服方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适当多几种选择甚至可以让孩子自己搭配衣服,当孩子养成自主选择的习惯后,无论买衣服还是外出穿衣服大人都不用操心了,因为不同的衣服搭配不同的鞋子,孩子自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标准了。)
选择好了,该穿了。宝宝把裤子穿了一半不想穿了,膝盖还在小腿上。妈妈说:“宝宝,小兔子,今天,睡着了从床上掉下来了,我们帮忙把小兔子送回家吧,让它换衣服我们要一起出去玩喽。”小宝宝会高兴地把裤子慢慢地提起来的。然后得意地说:“我把小兔送到家了。”妈妈以小兔的口吻说道:“谢谢你,送我回家。我们可以一起出去玩喽,好高兴呀!”
宝宝愉快地穿好衣服,妈妈看着、鼓励着、哄着。衣服终于穿好了,这就是懒妈妈,动嘴不动手。宝宝愉快地养成了自己穿衣服的习惯。
一个妈妈,给孩子选择了一套衣服,让孩子自己穿,孩子穿到一半不想穿了,小脸憋得通红,妈妈鼓励说:“宝宝,赶紧穿好,我们要出去玩了,你想出去玩吗?”孩子点头说:“想!”妈妈说:“想,那就赶紧把衣服穿好,要不我就不带你出去了。”孩子快哭了。妈妈又说:“赶紧穿吧,今天不把衣服穿好,我们就不出去。”孩子一听不让出去,带着快哭的神情继续穿,越急越穿不好,最后孩子哭开了,妈妈说:“还有一点快穿好,你再哭,我就把你锁家里了,我数一二......”“三”还没说出,孩子几下就把衣服穿好了。
这两个孩子都是自己最后把衣服穿好了,哪个孩子的心情更愉悦呢?第一个孩子懂得了助人,得到了感谢!第二个孩子带着被恐吓的畏惧穿好了衣服。第一个孩子一想到穿衣服就是带着小伙伴出去玩耍,第二个孩子想到穿衣服,想到的就是自己不穿好衣服就有被锁在家里的后果。
很多人只注重结果,其实到达结果的过程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就相当于:两个孩子从一个地方去另一个地方,一个孩子的路上是鸟语花香、清风拂面、绿草茵茵,心旷神怡。另一个孩子的路上是荒草满地、疾风吹面、胆战心惊。请问大家:你愿意走哪条路呢?
二、面对青春期玩游戏的孩子:
一个孩子在家玩游戏,妈妈下班了,隐约感觉到孩子在玩游戏。妈妈假装没听见,说道:“咦,家里没人呀,孩子去哪呢?累死我了。要是儿子/女儿在家就好了,还会给我倒杯水。”孩子慢慢走出卧室说:“妈妈,我在家呢!”自会给妈妈倒一杯水。妈妈说:“谢谢啊,儿子/女儿,有你,妈妈觉得真幸福!”
一个孩子在家玩游戏,妈妈下班了,一进门就吼道:“又在玩游戏,你就知道玩游戏,作业做完了吗?就你这样,不好好学习,长大了能做什么?你看谁谁,咋不向人家学学呢?”连珠炮的一顿吼,孩子或者关掉游戏假装看书不理,或者也跟着吼起来或者摔门出去了。妈妈气得哭了起来,我上辈子做了什么孽,遇到这样的对头,好吃好喝供着不知道学习就知道玩游戏,就不知道心疼一下人。满肚子的委屈。
青春期的孩子说的:“你们讲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很讨厌你说话的语气和态度!”
是啊,态度,不同的态度造就不同的结果,这就是态度的力量。一个好的态度,给孩子一个花香四溢的心灵花园,花园里蜂蝶飞舞、阳光明媚、色彩斑斓;一个恶劣的态度就给孩子一个杂草丛生的花园,蚊蝇乱飞、残破不堪,孩子的心慢慢也变得荒草丛生,没了美好的感受,心也慢慢封闭了起来。家长自己气得半死不活。亲子关系成了不能言说的痛。
孩子的心里都有颗善良、希望的种子,家长的态度就像雨露、阳光,你给予孩子什么样态度,孩子就会同样的态度回应于你。
我老妈说的:“你在山头叫得好听,沟底回答得就好!你像雷一样咔嚓咔嚓的,本来想好好回答的都不好好回答了。连“崖(ai)娃娃”(回声)都懂得的道理,人咋都不懂呢?”是啊,连回声都知道你叫得好我就回答得好,可惜很多人不知道,整天抱怨孩子不懂事,请问,你在用尊重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吗?一个不被尊重的生命,如何做到态度温和?一个被压制和恐吓的生命,不会感觉到生命的可爱和人生的美好的。
说白了,养孩子,就是把孩子当人对待,你没有权利去控制他,你没有权利去恐吓他,你只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做好,用人应该拥有的态度去对待他们。
你的态度成就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