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早读萧红,是她那本写故乡的《呼兰河传》。
那时刚上大学,年纪还小,捧读这样的文字时觉得内心颤抖。同为女子,我几乎能够触到她那颗战战兢兢的心,同时又充满着激情,渴望逃脱,渴望到广大的世界中去。
这些年来,萧红被解读成了一个悲剧人物。早年丧母、不得父亲疼爱,最爱她的祖父病逝之后,她便真成了孤苦伶仃的人了。谁能想到,她仅仅是为了要上大学,而屈服于更小一些的时候拼命抗拒的男人,只是为了上学而已。
萧红并不漫长的一生,在她死后被拿出来反复咀嚼,而使她成为了当时文坛饱受争议的一个人。
今日重新遇见萧红的消息,是偶然看到宋佳主演的《萧红》这部电影,于是想起那时候读到《呼兰河传》中的哈尔滨、《弃儿》中明晃晃的残忍和苦痛,想到她写“世间死了祖父,剩下的尽是些凶残的人了。”的时候,簌簌落泪的样子。
我仍觉得命运之不公,它无限给予苦痛于一个女子,以至于除了持笔写字以外,她没有更多对抗生活的法子了。我也无限感激她,凄惶不至于将她置于死地,却给了她书写苦痛的切身体会。
记得写方思琪那个故事的作家林奕含,在访谈中谈到一个观点,说人们总以为一个作者能够选择写什么,其实都是作品来选择一个作者的,我们没有选择。
2
至于萧红这个人,我无法用世俗的道德来评判她,我最倾佩她的一点,是勇敢。
无论是对抗家里去哈尔滨上学,还是最后走投无路屈服于汪姓男人,那个时代的女子,年纪那样小就懂得自我的扩展,有多不容易。
到后来遇到萧军,一直以来,没有人会怀疑,在萧红生命中出现过的许多男人中,萧军是最为深刻的一个。在《萧红》里,宋佳实在是美丽而又让人怜爱的过分了,以至于最后端木蕻良说,每个男人都爱她,即便她落魄潦倒、身怀六甲。
萧红怀着汪姓男人的孩子跟萧军在一起生活,后来又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端木蕻良,从传统的道德观念上来讲,这实在不是光彩的事情。
但这世上,有多少真正光彩的事情呢。
我始终觉得,萧红应该是个勇敢果断的人,只在对萧军这件事情上,她反反复复,萧军水性杨花,但又回来抱着她说那些人都是他逢场作戏的风尘女子,只有她萧红才是萧军的患难夫妻。
她破碎后又自我缝补,终究变成了一个满身裂缝的人。
鲁迅先生赞叹萧红的才华,她那部《生死场》堪称她的代表作了。对于人间疾苦而敏锐捕捉和准确表达,萧军其实是不如她的。即是是患难夫妻,仍有文人相轻的时候,况且萧红爱的三郎,是如此傲气之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想,一个经历了两次生育的女人,最终身边没有儿女。她会不会怨恨自己?
虽然萧红算得上是摆脱了传统束缚的女子,但在她与萧军一同生活的过程中来看,她仍然渴望世俗意义上的美好爱情和家庭生活,在电影里,离开上海去日本之前,萧红对萧军说,若是回来还能一起生活,她就为他生一个孩子。
或许这是中国女性文化的血液中流淌的最终命数,无论如何,萧红是想要当母亲的,但她几乎没有机会。
3
在炮火声震动香港的时候,萧红清瘦而无力地躺在病床上。
她病逝于香港,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一岁。
假如真有来生,希望她不要再有一个这样的三十余年,我情愿不读这样珍贵的文字,也不愿意世界上有这样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