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南京,虽然是专门去看刀郎的演唱会的,时间其实也不算短,却感觉好像什么地方都没有去,又好似什么地方都不想去。也许是因为天气原因,让我对南京的印象没有七年前那么好了。
我们到南京的时候已经下午六点,我们的酒店定在夫子庙附近,一千八百年以来,这里始终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美称“十里珠帘”,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亲和魅力。
下了地铁后,我们拖着行李箱穿梭在人流里。因为天气不好,天空已经全部暗了下来,秦淮河上华灯溢彩,夫子庙前亮如白昼。我们放下行李就出了门,因为秦淮河的夜景是最美丽的。
走到夫子庙大成殿广场下的码头,对面有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夫子庙的照壁。据说建于明万历三年,长达110米,为全国照壁之冠。上面雕刻两条金色巨龙戏珠,灯火闪烁中,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此刻的秦淮河灯火通明,河面不时有画舫游过。我们信步河堤,微波粼粼,明月皎皎,人潮如织。
码头在地平线下,不到河边根本看不到等待坐船的游客。虽然游客人头攒动,但水中画舫秩序井然,将河道平均的分配成双行道的公路一般,很有节奏的往来着。秦淮河畔河中的画舫都是仿照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都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
其实上次来的时候也坐画舫游过秦淮河,据说这种画舫在明代就已盛行。现在秦淮河江面上的灯光更加抢眼,夜幕降临后,流光溢彩,尤其是河灯和花灯更是美不胜收,看着今年的灯光好像更璀璨,想着既然来了,还是坐一下画舫吧。
这次的画舫比七年前的大了,舒适度更好。两岸的灯光更多更明亮,好像行船的距离比上次更远,我却觉得没有上次的体验感好。
因为船的速度很快,十里秦淮数不清的历史典故,而早已备好的录音导游词也平淡无趣,每一个讲解就像赶场,好像一个故事还没讲完就来到了下一个景点。本应该是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构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被两岸全是各种现代粗制滥造花红柳绿的灯带造型,打造得简直俗不可耐,我以为应该是隐约树中的宫灯,幽暗的光影才能彰显六朝古都的静谧与古朴。
画舫是机械动力驱动,拍打出的水声当然远远不及从前老船夫们手摇桂棹所拍打出的乐曲来的美妙,我静静的坐在舱中看着河水,遥想千年前“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胜地今更辉煌”的意境。
从画舫下来,沿着岁月打磨光滑的石板路,暗绿的柳枝和火红的彩灯,平生出几分妖艳。江岸秋风轻拂柳条,和着过往的画船,依惜可见古人遗留的碎片。沿河两岸,偶有雕栏画栋前,很多年轻的女子穿着各种汉服在拍照,穿行其中,不知今夕是何年。
秦淮河流淌了千年、也包容了无数朝代里文人骚客、仕人遗老,居庙堂之高的贵人达官,带着一身的落寞、半世的羁绊,来到十里秦淮,在微凉却又飘荡着迷离的夜色里,听听江南小调,品品香茗佳肴、美人在怀,丝竹犹耳。
而今的秦淮河,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逐渐失去了昔日风韵,经过修整的秦淮河依然还是那条河,旧景已全然翻新。虽仍有画舫、水榭、绿窗、朱户、但因为加入了太多的现代灯光技术,太过暄嚣,少了古时的逸致。更无古都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