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从轰隆隆的雷雨声里开启,忽晴忽雨的连绵。懒懒的躯体,办公室依然昏暗闭塞,喘不过气的束缚。带上ipad ,假装忙于工作,一边夹杂着展厅里熙熙攘攘的商议谈判声,一边企图和文字好好叙叙近日的思想。
三个月、或是四个月,终于将沉甸甸的《鱼王》阅读告一段落。大概是那类民族根性和底层生活沧桑、艰难,又勇敢向上挣扎努力的人生命题。不知道怎么形容,找不到合适的总结和读后感,很希望能写出出色的、抓入人心的感受,却词穷。像是非要无中生有,是不是可笑的我。或许再历十年来重读,兴许能找到心灵的契合,能读懂作者笔下的人生。
印象最深的确有,猎人和误入原始森林的城市姑娘那一段与大自然和死神抗争的故事。一次初见,在森林小屋,猎人耗尽自己的救命物资,拯救一个素昧平生的性命。从小说自然的描述里感觉故事是正常的伦理发展,但当你试着把自己置入角色里,同样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会不会是同一个结果。也许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无法救助将死之人;也许也会试着去帮助,但却做不到不顾一切,从而半途放弃。猎人却坚持了下来,甚至遇到生命威胁,也没有放弃一个鲜活的生命。作者在描述患难的过程,两个人相濡以沫,相依为命,相互依靠,甚至让你觉得这两个人从此就患难见真情,终会成为生死相依的伴侣。然而逃出大自然的困囿,一个跟随直升机返回城市的家,一个继续走往渔猎为生的村庄,甚至没能留下一个拥抱告别,终究逃不过现实的差异。读到两个分开的身影,忽然的心情从逃离生死的唏嘘转到现实落差的悲凉。
书里对叶尼塞河、对原始森林的壮阔美景不同的篇幅有不同的描写笔触,特别崇拜作者,胸中有那么多美好的形容词句,但在阅读的过程没有好好的将这些揣摩和细读,只是匆忙掠过。心里知道,无一可能牢记这些言词美句。
拿破仑云:世间一切书中,我偏爱以血写成者。而我却未能尽全理解这“血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