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壶口瀑布》
一看教学流程:
导入《黄河颂》节选朗读。
铺垫1.作者2.壶口瀑布介绍3.游记文体知识。游记的三要素游踪、景观、情感。1.“所至”,即作者的游踪。2.“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现实生活等。3.“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所至”是游记的线索,是骨骼。“所见”是游记的主体,是着力描写的对象,是血肉。“所感”是游记的灵魂。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4.字音字形5.四字成语5.体现黄河精神的词语。
思考:这么多的铺垫内容,学生读一遍加深不了印象。如何把这些优美的四字词语创设近具体的学习情境?这些词语出现在铺垫部分就是为了下文理解文意做铺蛋。下文在介绍壶口瀑布是就必须要求学生运用到这些词语。这样积累训练才不是纯粹的机械记忆默写。
活动一朗读赏景
话题:朗读课文寻觅作者游踪,分析文中景物。
活动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作者观景顺序次,把握作者立足点。观察角度,初步感知所见之景。
思考:这个活动如果能够结合任务单设置表格,让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效果会跟好。游览时间、立足点、观察角度、所见之景、特点。
活动二精读品析
话题:壶口瀑布所体现的美。
要求:从层次美。修辞美、句式美........七个方面精读品析第四段。
思考:话题是壶口瀑布所体现的美。是面向全文的,而要求则是局限在第四自然段,最主要的品析的方法不能体现文本特点,这个活动的要求适合所有课文的品析,适合所有课就不能更好地体现本课文本忒点。
在跟徐杰老师学备课中,徐杰老师总结了这一课的语言品析活动:
品味语言的活动:1.按照具体的要求写导游词。2.选句子变换句式或者句子中的词语,然后进行比较分析。3.对第2段和第3、4段进行比较分析。降低要求,如从用词、句式、视角的角度。4.出示图景,让学生摘录课文相关的句子来写标题或提示语。5.用第二人称对壶口瀑布写几句话。(第3段或第4段)6.为壶口瀑布的某处盛景,用四字短语来拟几个名称。(如三潭印月)拟完名称再写导游词。(导游词要有具体可感的要求,如用到8个具有表现力的动词)7.朗读第5小节,设计一段石头与水的对话,在这段对话中,必须出现“宽厚”“软弱”“抗争”“怒不可遏”等关键词,再进行朗读、讨论、优化。
结合本课而言,比较好的语言品析活动是1.可以选择前面铺垫部分的词语,介绍壶口瀑布的壮美,2.可以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第三四段的语言(用词、角度、句式)3.可以从视觉听觉角度.
活动三背诵析意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的变形,让学生背诵。
思考:这个活动太单薄。纯粹是一个当节课的背诵训练,没有让学生体会到黄河精神之意。这一个活动如果能够先让学生诵读原文,再比较自己变成小诗的短文,通过变形对比,品析文中直接抒情的写法作用,进而点出本文由河到人再到精神的构思,会不会更得当。
二看学生活动:
学生在本节课最主要的活动是积累、诵读,活动二的品析活动学生真正训练的着力点太少。活动的单一性,导致了学法落实不到位。
三看板书:
我们学校语文课是在余老师的板块式指导下,逐步形成的,不太注意板书的设计。本节课的板书只有一个题目和作者。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如下:
壶口瀑布
要素 内容 方法
游踪:定点观察, 抓方位词、变换词
景观:壮美 柔美 ,抓重点词、句式
情感:河 人 精神 ,抓议论、抒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