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源自体验】
这句话被Leo植入意识许久,每一次新体验,都会加深一层理解。
比如今天去听的唠哥直播课。
之前Serena说了,唠哥讲的内容,主体还是咱们已经看过的那些视频,无非是改变的内在逻辑、最小化教练模型,上课形式也还是新旧模式练习、聆听反馈发问练习等。
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熟悉的。那还有必要,花整整两天时间去参与吗?
事实证明,太有必要了。
一方面,唠哥现场讲,会有很多临场的延展和发挥,听他答疑、反馈尤其精彩,金句频出;另一方面,参与小组练习的人不同,营造的场域就截然不同,即便是练习同一个内容,也会带来全新体验。
唠哥今天讲了几句类似意思的话:
人们听到的,没那么容易成为他的一部分,但人们体验到的,会成为他的一部分。
真正的学习来自于贡献你的话题,与人讨论分享。如果你不参与讨论,只想听,那你一定是在浪费时间 。
你的体感很重要。你感受到的,才是你真正获得的。
【唠哥其人】
直播中看到的唠哥,跟视频中略有不同。
显得更亲和,更温暖,更率性,更坦诚。
唠哥分享自己与父母和解的故事时说:
我没有任何选择地,把父母所有特质都搬运到了自己身上。
那一次,我们之间的交流,从未有过的柔软,温暖。慢慢悠悠在一起,就是为了彼此陪伴,没有任何多余。那一瞬间,我得到了所有的满足。
我以前以为我想要成就,想要一切的东西。现在我知道,我要的是温暖的同在和陪伴。原来我想要的,都在我的家里。
唠哥说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就是活出美德,修炼更多美好的东西,活出对自己的信任、对他人的信任。
以前在视频里听他讲,在文章里听他讲,会觉得有点虚无缥缈。今天现场听他讲,莫名我就信了。信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信任建立的过程,真是很奇妙。
【关于问题】
不要去解决问题,而要去超越问题。
我们对问题有很多的误会。问题都是被制造出来的,被人为设定的。
但凡你定义了一个问题,这些问题开始与你共存,直到有一天,你不再认为它是个问题,你超越了它。如果你始终不肯放下,它一定是个问题。
问题不是事实,问题只是假象,是我们为自己不作为寻找的理由。
没有什么问题是真正被解决的。问题只有两种结果:1)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你从心里放下那些背叛、戏弄、无视带来的伤害;2)你真正想明白了。
生活中不只有问题等待我们去处理,生活中还有关系,有能量,有可能性,有我们从未体验过的未知。
当我们的思维把某一件事情定义成问题的时候,我们会找原因来证明问题成立。思维自成体系,自圆其说。问题很多时候是被我们强压下去,看似解决了,实际并没有。我们需要好好质疑一下解决问题的思维。
F1赛车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运动,赛车手上路之前教练会说:从今天开始,永远记住你可以走的路,你永远都会有路可走。
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不能把自己掉进问题陷阱,要腾出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去面对问题,处理问题。
根据吸引力法则,你关注的东西会把你吸引过去。不要做问题的创造者,做问题的终结者。
管理好你的关注力。永远看着尚未实现的潜力,像赛车手一样,永远看着前方的路。我们就会拥有时间,拥有精力,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就会成为问题的终结者。
【关于提问】
当我们说「这是个问题」的时候,所有建议、答案,都会被阻挡在问题之外。只有开放的提问能打开问题。因为开放式提问没有边界,不会和其他内容产生冲突,最容易激发大脑活力,产生顿悟,看见新的选择和可能性。
提问是为对方增加选择,创建新的可能性,而非解决问题。
我们要学习去问开放的问题,中正的问题,没有引导和暗示,没有自己的假设和答案。人的内在非常敏锐,能快速觉察到陷阱,引发厌恶、抵触的情绪。
学教练最重要的一环,是从内在拥有教练状态,全然允许,没有好坏对错,全然支持陪伴对方。
当教练放下自己所有的假设,教练对话会充满信任和亲和。
如果信任和亲和没有建立,教练对话将无法继续。
【关于教练】
不同谈话模式创建出来的能量、关系会不一样。越用力提建议,对方能量只会越低,双方共创的能量场越来越沉重。
教练不是去帮助对方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去探索对方想要的是什么,什么东西真正重要。
教练是一个角色,一个帮助对方从现状到目标的承载工具。教练需要放下自己去成就他人。
所有人都渴望进步,都渴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一个更有力量的人。
没有人会在实现别人想法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每个人的成就感都来自于自我实现,自我突破。
教练的目的是帮助别人成长,借由教练式提问帮助别人观察自己、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教练不是教练问题,而是教练潜力。
教练不希望你成为任何人,只是完完全全的你自己。希望你更早一天不再需要教练,可以自己去尝试,自己去犯错,自己去碰撞,自己去成长。
【关于改变】
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维体系,并且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没有人会按照错误的方式去思考。思维是自圆其说、自我为中心的。
模式是内在的自动导航系统。施加外力或许会临时改变航向,但外力消失时,又回到自动模式。
没有人和你作对。生活没有跟你作对,世界没有跟你作对。你只是没有了解规律。你用多大力去推,就会受到多大的反作用力,不但没起效果,反而把对方的能量消耗掉了。
过往经历无法改变,只有两点可做:看见,接纳。看见需要光,而照亮生命的东西只有一样:高质量谈话。
卡尔·荣格说:
除非你能把无意识的模式意识化,否则那些无意识的模式会一直在暗处左右着你,直到有一天你会说,这就是命。
为什么要日复一日重复那些无法给你滋养的东西呢?
放下对自己的不满和评判,放下担忧和恐惧。只有真正放下,你才会重获能量。当你把自己绑架在一个固定的轨道上,你没有能力去经历新的体验,不安全感会让你觉得自己不配拥有。你不断重复旧模式,直到有一天,你对自己说:这就是命。
与旧模式对抗徒劳无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样大的。必须经由大量刻意练习,去形成新模式,让旧模式失去机会。
人不会学了新的忘了旧的。人只会越来越丰富。
学习不是为了告诉你,你过往是错的,没有意义的。你过往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应该的,你已经竭尽全力。学习只是为了让你多一个选择。(这句话真的好暖好暖!)
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在帮助我们看见自己。学习提升能力,也是为了看见自己本来具有的能力,把能力激发出来。
【关于自己】
别人怎么看你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对这些看法,你的思考是什么,你的选择是什么,什么对你是真正重要的,你对自己有什么发现,你对自己的想法有什么看法。
伪装是不会有力量的,它不会让我们成为自己。
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超越自己。一切都跟自己有关,跟自我认知有关,跟别人如何反馈毫无关系。
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跟向内归因、向外归因没有关系。你的意愿,你的能力,你的价值观,你的梦想,这些东西要清晰,你才能成为自己。不清晰的时候,你就会归因。
所有人都期待自由延展,没有人愿意包裹自己。如果延展的时候感受都是冰冷的,僵硬的,就会慢慢缩回来。包裹是为了自我防御。
成人模式很厚重,脱掉模式的过程很痛苦,需要极大耐心,长时间陪伴。
人很大程度上是环境的产物。如果你想活出生命那份自在、力量、自由,你一定要给自己寻找这样的环境。
找到适宜的环境,打开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当这些东西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后,就没有人再能够把你塞回那个茧里去了。
人生有时很短暂,有时很漫长。
当你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时,会发现多么值得。
罗曼·罗兰在他的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里有一句名言: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