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之所以能够在困厄中不迷茫、不彷徨,心理素质是重要的,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都有其既定的生活法则。
他们相信命运不是随意的字眼,不是一抖动就变色的万花筒。有时,即使有极其乱真的现象出现,有极其诱人的幻象生成,他们也不会动其心念、束起手足、追逐潮流。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理性,这种理性是认知能力、抗扰能力和自控能力的结合。他们不会被真理朝三暮四,不会对事物规律颠三倒四,因为真理是实在的,规律是本质的。冠冕堂皇也好,指鹿为马也好,感觉像真也好,虚无缥缈也好,他们坚定自己的信念,这种信念使他们懂得一个人难免有失败、有厄运、有痛苦。失败了,胜利没有属于你;遭遇厄运,幸运没有属于你;承受痛苦,幸福没有属于你,但属于你的将是那个辽远广袤、充满奋斗歌声的未来。
这就是列宁说过的“死神属于过去,未来永远属于你自己”,所以每个活着的人不应当为过去悲悲戚戚,应当把过去放在阅历的漏斗里进行过滤,把属于你的人生经验留下来,把不该保留的通通弃而远之,然后高扬起理智的头脑,展望那同属一块蓝天的生灵们是怎样自由的翱翔,远视那同属一块黄土地的生灵是怎样驰骋,把已经蜷曲在痛苦巢穴里的自我解脱出来,走向辉煌、壮丽、乐观的未来。
信仰的驱使、梦想的冲动,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申辩篇》中给某一类型的人描绘出一幅明晰的图画: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头脑清醒,且不介于世俗的成败,相信自己是为一个神圣的声音所引导,并且深信正确的思想来是美好生活的重要条件。现代文明的发展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是我们每个人立足的基地都可以成为事业成败的支点,但是这并不是客观世界所有的因子都可以成为每个人状态的良性激素,相反,经历各种逆向冲击和承受命运颠簸是人生必经之旅,正确的人生态度就是把过去的不幸当作内力的烘炉,把启迪人生的经验当作有益精神的材料,把未来希望的星光当作精神炼狱的动力,用坚信未来的朗朗笑声埋葬过去一切的不幸。
历史对成功者的评价多半强调的是他对生活未来向往的内在原因,即使承认过去顺境的外因,也是以某种形式把内外因联系起来,在他们的思想中,总是把成功解释为由于自己合理化的心理机能发挥了作用,而且更多的是靠精神、奋争和信心。确实,这些都是自我修行必备的素质。
现实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听到很多人长吁短叹,按说北京作为首都,外地人蜂拥而入都是为了最为集中的资源,能留在这儿算是幸运,无论是科研、教学、媒体,还是从政、从商,到处都是机会,但他们却总说自己的经历曲折,尝到的人生苦果,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大加感慨,甚至用上“生死富贵皆由命”这样颇为沉重但暮气尽显的字眼,其实这种心态是理想化受挫的现实表现,对待涉世的小小挫折采用无病呻吟、庸人自扰的态度,“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惺惺之态,当自己在叹息中无精打、消极无为时,殊不知其他的人自然早就超过自己,到那时,过去自作多情的“深刻”远比生活的深刻教训逊色,悲观的生活态度把本来是机遇的给予也当成了不幸。
曾有一位哲人说过:“没有困难苦痛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在我看来所谓完整、完美的人生就应当包括种种不幸,如果没有不幸的参照,懂得幸运就无从谈起。人若从降临人间就百样俱全,那还能有什么样的追索?!没有追索的人生岂不正是和没有精神支柱一样吗?有了这样人生观的人,他就会把乐观作为命运的杠杆,把人生所有的不幸都用来酿造美酒,痛快而豪迈地饮,不仅壮了自己的行色,也为整个人生的精神仓库累积了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