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匡欣老师的课,家长委员会的这块工作,我觉得真的收益很多。我们在家长委员会工作要马上要进行一些调整。因为现在我们家长委员会除了在重大工作的时候能帮忙做一些工作,在带动其他家长方面可能还是很欠缺的,特别是在儿童观的改善,引领科学的育儿方面,家长之间相互之间的这种影响力还是不够大,另外没有形成一种家委会的文化,是一个非常松散的结构。我觉得我们没有在上层建构上设计,不足够的重视,造成了班上工作会有压力,突发事件总是只有班主任去处理的,家委会帮不上忙。她是一个特级教师,都难以避免会遇到一些奇葩的家长,家长找茬的事情是永远都会发生的,不管在什么档次的幼儿园都会存在。幼儿园要在管理架构进行设计,我们怎么样运用好家委会资源,真正地做到家园共育。
我考虑从小班开始重新理顺一下家长委员会,就从小班级每个班的家长中选取8名家长成为班级家长委员会的成员,其中2名为园部家长委员会成员。家长委员会的个人情况分成四组,即教学组、管理组、宣传组、后勤组。将各组的工作进行分工和细化,家长委员们能清晰自己的工作职责。将班上小朋友和家长分成四个组,设计好组名,三年都稳定不变。分组可以根据家长所住的小区、家长的喜好、家长的关系分组。这是让他们便于沟通以及组织活动时便于召集。家委会选择标准,我们可以参照匡欣老师提出来的那几条标准。
分组管理的好处就是我们班主任只要抓组长就可以了,如果那个组的成员出现了一些疑问甚至投诉可以让组长先帮忙解决,在组长解决不了的情况下,班主任再协调解决,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我们的压力当然是我们的家长的文化层次,经济能力与他们深圳实验差距甚大。我们不能因为家长素质的参差不齐而放弃了这项工作的推进。将家长工作做好了就会大大的减轻我们的工作压力,并且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学,把孩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去。现在最大的问题和压力方都是来自于家长,而不是孩子。往往都是个别家长消耗了园长、班主任大量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必须正视这个问题,特别是最近我自己碰到的一件事情让我深有感悟,本来我下午要写"无班界"活动的一些思考,但是我却在写家长投诉的答复意见,这让我觉得非常的郁闷,浪费了时间很可惜,在形象上也很狼狈。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影响一个家长向正能量的方向去,可能对他的孩子也是一个很积极的帮助,我相信一个情绪失控、负能量大的家长,对他家庭,他的孩子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当然并不是让家长一味顺从,而是让家长走正确的育儿道路,让家长群体都有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这样的幼儿园才是真正有影响力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一个优质幼儿园。我们不可能一步到位做的深圳实验幼儿园那么好,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了,我们的家园工作要比现在做得更好。其实应该很欣慰地看到我们现在的家长对我们的工作的支持度是很高的,只是个别的家长参与度低,对幼儿园的工作了解太少,才导致一些小磨擦!
比如学期末开感恩会,我觉得就特别好,班主任把一个学期里面家长为班上做的哪些事一一都列出来,然后班上的老师为孩子做了哪些事也一一列出来,园长为孩子做了哪些事情也一一列出来,深深的去感恩,有老师感恩,家长感恩 !从来不关心班上的家长知道别的家长为孩子们做了那么多事,心也会柔软下来,不好意思挑剔了。当他们知道老师和园长为孩子们做得那么多,也会感动的。
比如她认为一个班的家委会里面全职妈妈比例要控制好,全职妈妈与社会的接触少了,所以她们的视野会窄了,看问题方面她容易比较狭隘和纠结,家长委员会里面的全职妈妈要比较活泼,阳光比较好。还说有一定社会职务的人挺好的,因为他们情商高,很善于协调关系。私人企业主做家委是最好的,因为时间上有弹性,经济能力强,另外他们见的事情比较多,感受过创业的艰辛,能够同理心地看待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还有 发给家长的文稿要三手修改,避免词不达意,造成误会。工作的精细和严谨十分重要。
收获多多,慢慢整理、认真去实践!感谢歌德教育的姚本星老师邀请我与匡欣老师见面,感谢匡欣老师毫无保留的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