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老师退休,爱人走进教室送花,还帮忙拍照,一起收拾讲台、一前一后结伴骑自行车回家。这温馨的一幕就发生在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何海芹老师的退休前最后一堂课上。在某些社交平台上,转载这一事件的标题是“大学课堂上公然秀恩爱!却获赞无数。”这个普通又温情的生活场景,为什么会在网上引起如此多的关注呢?
首先看这一事件本身,女老师退休的最后一堂课,爱人为了给她的教师生涯,画上最圆满的句号,留下一抹温馨的回忆,在教室送花留影,这是一件极其生活化和浪漫的事儿,而之所以引起关注,必定是此事跟我们大多数人常规的印象相左。那到底是哪些相左呢?首先是课堂和送花,一个严肃的场所和一个浪漫的举动有矛盾;其次是年龄,如此浪漫的场景和年龄有矛盾,毕竟大多数人印象里,浪漫更多是属于年轻人的。那么单单这两条,就能引起网上如此多的关注了吗?恐怕还是有点苍白无力啊。
那么再细究一下,也许会有更多的发现。首先这个事件的标题,大家看到了“大学课堂上公然秀恩爱”对,这件事儿能被点击开,大多数人恐怕想到的内容跟实际情况是大相径庭的,单看这个,会联想到网上数次曝光的学生间不雅亲密举动,每每有类似的视频和消息,往往会赚到点击,事实上本次也不例外,也就是事件标题本身具有传播性!点开之后呢,如果是普通的学生亲密视频,那看看也就罢了,因为司空见惯了嘛,可是万万没想到居然是如此正能量的场景,让人“大跌眼镜”啊,这一反一正的强烈对比,加强了此事件的效果,如同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突然点亮了200W的大灯泡,瞬间眼瞎。加之,各位女同胞们感性的喷发,自然开始获得赞赏和评论,这又开始出现了互联网的集聚效应——一件事物引起的关注数,往往是成指数增长的,即事件的流行具有突然性!《引爆点》这本著作,曾经对此有过阐述和论证。
行文至此,读者不免会问:你阐述这个事件流行的原因,跟我们有什么关系?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事件流行的关键点,就是预期和实际情况的反差!而这个反差,恰恰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无论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上。事业上你制造反差,能让你顺风顺水,比如高端的珠宝店或者奢侈品商店都有这样的惯例,他们都会有一款价格超高的宝贝,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别以为这个是吸引买家的,错!动辄几百上千万的售价,让它能卖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它的作用就是制造反差!让人们觉得其他商品的价格都很低廉,比如一个售价500万元的钻石,旁边放着几颗价值5万元的,会让顾客瞬间觉得,这几颗钻石并不贵啊。生活上一样,比如给伴侣制造惊喜和浪漫的最好方法是要事前保密,甚至放出相反的信息,往往才会事半功倍。细究背后的规律,其实是人们在潜意识中对相对值,也就是相对比例的起伏更有体验和感觉,而对绝对值,往往体验不深。
好了,大家有啥观点,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