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面对各种信息的冲击,微信公众号,视频,书,课,见过的人,参与的活动等等,但这么多信息到了大脑中后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并没有产生意料之中的作用,这是为什么那?
除了很多信息确实都是垃圾以外,我想到的答案可能在于针对部分有效信息输入的系统没能搭建起来,所以,来了好多材料,就胡乱堆在大脑中,彼此之间联系不起来,形不成网,所以也就捞不到鱼。
那怎样切合自身搭建一个这样的系统出来那?我想或者可以从下面的途径入手。
1、建立自我信息分类标准
对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来说,信息其实是过分充裕的,每天早上睁开眼睛你就不由自主的开始接受起各类信息:朋友圈的,订阅的公众号的,各种群的,同时朋友的,.... 如此纷繁复杂的信息到底该如何处理那?
我想首先要做的是一个判断?这个信息于我有用吗?如果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用处我的做法就是直接PASS 掉,通过这一步至少能筛选掉80-90%的无效信息,剩下的20%左右的信息就是我们做分类的基础了。
初步设想个信息分级体系,大致可以按照3个级别来划分,
第一级是从我们使用的目的来分,这样的话,大致可以有几个大类,比如 用在学习上的信息,用在工作上的信息,用在做事上的,用在娱乐上的等等,
这个大类下又可以分出二级来,比如用在学习上的,技能类的学习,专题类的学习等。
而第三级则可以按照这个信息的层级来划分,参照易仁永澄老师的四层次法进行划分。
这样一个初步的信息分类体系就搭建出来了,这个分类下要形成各个文件夹,将相关信息放入对应的文件夹里即可。
2、信息处理流程
关于信息的处理流程我们可以大致分成如下四个步骤:
一是,信息获取:这个其实可以通过我们看到的,读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反思到的,来获取这些信息,这里关键的一点我想是对自己有触动性的,以此做为获取的标准(这个信息对我有用吗?),这个信息可以是图,视频,文章等;
二是,信息提炼,对于第一步完成的信息要做一些提炼,这里我想可以运用的是备忘录,卡片,反思日记,或者5星笔记法(见成甲《好好思考》)整理下来。以上4种类型的处理方法和花费时间是逐步提升的,最基础的就是备忘录和卡片了,特别值得记录的就需要采用反思日记,或者5星笔记法来处理了。
三是,归类,把提炼过的信息归入分类文件夹内;这里的归类最好都是电子文档,或者图片形式的文件。所以,部分备忘录的内容,手写笔记的内容需要进行整理成文档,或者拍照处理。
四是,定期整理,回顾。其实这个才是信息输入系统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因为普遍的现象是电脑中屯了一大堆资料,文件但却没几个是好好看过的,所以,这一步要做的就是反复看,再筛选,再分类,这样的资料库才能最终成为你的资料库。
3、信息输出
所有的信息输入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输出,用输出的成果来检验输入信息的有效性,也是持续优化信息输入的好方法。
关于信息的输出应该也是分阶段来进行的,可能最基本的就是文章,或短视频;接下来应该是长文(5000字以上的文章);再接下来就是系统的课程,最后可能就是书了。这其实也跟信息持续输入数量和质量相关,积少成多,慢慢的就会对某个领域建立起相应知识体系,成为业内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