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安全感。
“你会经历这一切,你会跌倒、会失败、会犯错,你走的每一条路都不一定是好的。但我在这里看着你,当你跌倒哭泣时,我会给你贴上创可贴,你会没事的”。
2.教育其实是父母与子女间的一种关系,归根结底就是——信任。孩子如果有个权威人士可以信任,他就比较好教;而这个权威人士如果了解孩子的心意,就会更好地教孩子。
3.永远传递给孩子自信 乐观 坚强 勇敢。
4.不要让孩子有匮乏感,物质上的自信是底气。记得爸爸总会告诉我,没事儿,钱不用担心。
5.关于平衡。
每个初为人母的女人都想要做十全十美的母亲,为她的孩子付出无限的爱。可是,亲爱的,人生很长。爱一个人,哪怕是我们亲生的小孩,也是一件漫长的事。
不要在一开始就用尽全部的力量,把自己折磨得遍体鳞伤,令自己陷入绝望、走向偏执、导致崩盘,对于孩子来说,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每个女人都要经历这样的自我觉醒,找到与世界上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那个人,最合适的相处之道。
任何亲密关系的核心,都是共赢,或者同乐。
不要再因传统的观念自我牺牲,不要再被自己的执念强行绑架。
承担有限的责任,不受无限的困苦。
放松地爱吧,爱孩子,也爱自己。
6.合作的能力远比竞争的习惯更有价值。
7.我们的孩子需要理解如何做出具有道德感的复杂决定,并学会承担决策的道德后果。
8.原生家庭幸福的人是什么样子?不嫉妒别人,不批判自己。
9.让孩子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
10.与孩子相关的决定,让孩子参与决策的过程。我们的孩子是否同意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通过言传身教我们教会孩子如何做决定,以及如何向他人做出解释。
11.人生的一个主要目标即是能够对未来事件做出准确预测,以便未雨绸缪,高效适应变化。当变化速度像今天这样快的时候,最好办法就是帮助孩子适应预测误差。把失误看作是学习和再次尝试机会的人,将最迅速地找到新的解决方案,正是这样,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坚韧。
12.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有一句名言说,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一个不会报复的人,以滋养出这种感觉——世界准备好接纳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13.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特别是当孩子成绩在中下游的时候。
小孩子和成年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他没有独立,一切依赖我们。我们如果没有表达出足够的爱来。表达出对他们足够的接纳来,他们会很没有安全感的。
要经常提醒自己,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的孩子也是普通人。那么,他们的学习路上,成长路上,肯定不会一番风顺的。
我们接纳孩子学习路上的出现的各种情况,我们接纳孩子的学习结果,我们接纳孩子的挫败感,我们接纳孩子的情绪波动,和孩子共情。这些,都是给孩子很强烈的安全感。我的爸爸妈妈爱我,并不是爱那个能给他们面子的我。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细节,我们接纳孩子的分数不好,但我们不接受孩子的不努力;我们不接受孩子的放弃学习,放弃自己作为一个学生的责任。家长注意区别开来。
没有安全感,肯定没心思学习。但无底线的接纳,人性的弱点,孩子也会觉得,好像不学习也没什么。所以啊,我们在孩子上小学前,要想好这个问题:孩子学习顺利我们是怎么样的;孩子学习有波动,我们是怎么样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我们是怎么样的……我们认可孩子的积极和努力,但不会因为他的分数,而有区别对待。不会因为分数不好就出现暴怒情绪等,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但如果孩子放弃学习,放弃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提高自己,我们也要表达出来。
让孩子感知不同,有难度,这确实要多观察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共情才能做好鼓励工作。
这需要花时间,也需要为人父母的技巧。如果你担心你做不好。真的,让孩子从小多读书,多从书里吸取力量,是最好的最省事的,本来嘛,孩子的人生输入,不能只有我们一个渠道。
生活在恐惧环境中,或者说定期不安的情绪中,怎么可能搞好学习,怎么可能走好人生路。
14.未来上大学不难,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很难。将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靠的是人格魅力。
15.唯独这亲子关系,砸钱并不好使;育儿模式也不是商业模式,根本无法复制。
家长过度依赖外部力量,可能会导致孩子在青春期阶段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因为他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被安排、被控制的生活,而非基于理解与尊重的成长环境。
说白了,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与价值观的塑造,这是“外聘专家”无法完全替代的。
16.独立带娃这几天,身体的疲惫确实有,但更多的是感叹他的可爱治愈。所谓乐此不疲就是如此吧。做任何事,看好处大于坏处的时候,欢喜便多于疲累,内心就会平静。
17.最可悲的养育或者相处方式是:对方亲手折断了你的翅膀,又反过来责怪你弱鸡一个。
娇生惯养后代,勇气教育匮乏的父母,其实从一开始就没尊重过自己的孩子。他们没想过孩子是否要做一个强者,就自作主张把孩子言传身教成了弱者。成年后呢,又自顾自安排、照顾、限制,以及所谓的“计深远”,这些无一例外都拖慢了孩子的成长进度,该独立时还未独立,该成功时还未成功。
18.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心甘情愿,既然心甘情愿就不会在嘴上一直强调自己的付出。家长强调的付出,在孩子看来都是负担,他要想着去回报,心理产生负罪感。所以你做的一切都应当是心甘情愿不求回报。比如,不要刻意强调买的东西多贵,甚至不要问多少钱 贵不贵,也不要每次买东西都在纠结价格,花钱买的不只是功能,还有孩子的满足和开心。
19.父母对孩子的良好教育,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活好自己的状态,同时给孩子一个好一点的平台。
家长自己状态好,可以给孩子强有力的情绪支持。
家长自己的平台不错,当孩子碰到什么问题时,就不至于两眼一抹黑,理解不了,也给不出有效建议,甚至帮倒忙。
二是,家长在托举孩子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最终他在人生中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因此,尽早培育孩子的自主意识,鼓励他探索自己的内心、分析自己的行动,自己去摸索出和世界打交道的核心能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20.可孩子们薄弱的只有知识点吗?
内心脆弱的如何面对失败?
敏感的感情受挫时怎么办?
内向的如何处理友情问题?
被霸凌了,被冤枉了,生病不想上学了,和家人关系紧张了,情窦初开被追求或者想追求时都要如何处理?
我们好像默认为随着孩子长大,这些问题就会自己学着解决。
殊不知,很多知识点会随着考试过后再也用不到,但这些问题却会伴随终身。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则是一辈子的伤痕。
21.审视自己的回复,做好一个不扫兴不啰嗦的家长,做一个说得来的朋友,各自精彩、各自快乐着。
22.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无论孩子或成人。当我们感觉不好时,我们不需要被治愈,我们想要的只是有人感同身受,而不是被当成问题来处理。我们希望有人理解我们的感受,这样我们就不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23.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的“三不原则” :
不伤害自己
不伤害别人
不让别人伤害自己
24.“一个被母亲完全喜欢的人终其一生都会有一种作为胜利者的感觉,而这一成功的信心通常都会带来真正的成功。”(弗洛伊德)
父母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全然喜欢,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