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又有点心神不宁,虽说一日三餐从不落下但心里却是实在感到空缺。身体和灵魂,都被圈固在眼前的这个小世界里。
昨日和母亲通了电话,所说的依然只是些生活琐事,但两人价值观的不同,加之又不能切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弄得我心情很是压抑。母亲是典型的东方女子,贤惠持家,勤俭温柔。而我自小和奶奶长大,脾气性情大都秉承于她。我虽能理解宽待他人,却是收敛不了自己的脾气。更何必,逐年成长,我越来越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这些,不再是父母家人能给予的。眼光不同,心境不同。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母亲不能理解花个一两百块就为买一瓶防晒霜,在她眼里这是铺张浪费,大有不值的味道。而在我眼里这只是生活中很正常的一笔消费,无异于买了一件衣服吃了一顿饭,因为我需要。母亲自然是不愿意给我这个钱的,因为在她心里就觉得是没有价值的无用开支,这就是价值观的不同。当然我也没有和其他孩子一样哭死哭话与母亲大耍性子。母亲不愿意那我就不与她谈这个话题。关心关心她的身体,打趣说笑。
但是防晒霜我依然会买,因为在我心中它有价值。那我就会自己打工挣钱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也就是我跟母亲说的,喜欢的东西我会自己争取。
这只是一个例子,生活中我与父母有很多观念不同的地方。记得去年填报学校专业,也都是不支持我的选择。但是毕竟是我的人生,他人关心的只是我生活一时的好坏,其间真正的苦辣酸甜都得我自己一一品尝,我既心甘,又何妨其他呢。更何况,谁对谁错,本来就没有答案。
如今我在大学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努力向上,积极生长。在一件件平常而细微的小事中找寻生命的激情和希望。就连和母亲通话,我也劝导起她来。劝她过的优雅从容没有遗憾。我也常给母亲倾吐我的想法,多多少少,总有争议。但人本来就不同,又怎能要求尽如人意。
我的父母,还有家人。我和他们的眼界已经不同。而我觉得我成长的明显变化是,以前总爱和父母因为琐事争争吵吵,现在竟都能理解。能和和气气的商讨争辩,若想法不一致,那就自我补救自我争取。如此获得反而更觉有意义。
我最近有点爱胡思乱想,大概是要放假回家了,总想着这大概是学生年代的最后一个暑假,有点失落。明年即将参加工作,也深知自己不够优秀,于是要求自己不断努力,无奈,所处环境,周围事物,常常让我感到寒心。寻觅不到一个可以倾吐心声的伙伴,才是最大的悲哀。
老朋友分离久了再回来,我倒宁愿一个微笑一个拥抱赠与,或者闲聊逗趣。不太爱饭桌上谈情谊,也不喜欢以酒量多少论感情深浅。越是长大越是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而我如今,却很难再遇到一个这样的朋友。
人常说改变不了环境就得改变自己。其实不然,有时候自我不一定是错误的存在,改变不了环境那就秉持初心,坚持做那个最有价值的自己。如此,让自己从环境中走出去,眼界打开了,心境也就不同了。
喜欢的东西就去争取,不矫情,不埋怨,靠不了别人就靠自己。在最好的年华里成长,逐渐沉淀,终会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