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胡同大约100多年历史,经过几次修葺,如今成为历史古迹予以保护。微微泛黄的红砖瓦墙,终日懒洋洋斜靠在墙角的古老梧桐,每年秋风四起,落叶飘洒落地,景色盎然。地面虽被重新翻修,铺上整齐洁净的碎石,但偶有墙角渗出的绿色青苔,依稀能见到往日古老台阶在这条胡同的足迹。
一位老人90高龄,一年365天,风雨无阻地站在胡同口往东边痴痴地望着。灰黑色的帆布衣服,一条棕红色的围裙早已洗得泛白,却永远挂着在前胸,黑色的帆布鞋每日支撑着老人1米5的身体一步步缓缓移挪到胡同口。
老人走得实在太慢,有时慢的让过往行人欲欲不可超越,行人脸上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样,总会令胡同口的老赵忍不住抱怨“急什么?让老人先走!”
老赵60多岁,在胡同口卖了几十年糖葫芦,对于老赵来讲,日夜转换、冷暖交加,胡同口唯一不变的景色,就是老人每日都会守在胡同口痴痴地望着,每每见此情景,老赵总不免缓缓摇头叹息。
老人一如既往地来到胡同口,老赵一如既往地为老人拿来一张凳子,老人缓缓坐下,眼睛始终望着东边。“今天会回来吧?”老人这句话似乎是对自己说,但老赵却一旁搭话“今天应该要回来。”
时值初春,阳光铺洒大地,金黄色的阳光透过古老梧桐的树叶,密网似地倾斜大地。整条胡同在这喧闹城市之中,显得分外宁静,游人三三两两途径此地,或指指点点、或拍照留念,成排的小卖店充斥着首饰、小吃、古玩意儿,来往游人对这些古香古味的东西煞有兴趣、意味无穷……这幅场景近年来尤为光火。
老人每每见此景象,不由呆呆着看着,看着游人脸上神秘变换的笑容、听着不同音律的说话声,虽然根本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但这繁杂的人声交织在一起,对老人来说,却是一段美妙无比的音乐。
望着几岁的孩童,在人群中嬉笑穿梭,天真浪漫的纯真表情总会让老人露出一丝微笑。老人没有亲人,胡同里的老房子也仅不到20个平方,没有电视、没有空调,床、桌、椅一切都很陈旧,却又显得万分惬意。
夕阳西下,余晖从胡同口歪斜着照射近来,将整条胡同拉得长长的。老人站起身,理理身上的围裙,斜靠着墙角,再一次凝望东方。少许,便缓缓走进胡同,一步一步,慢慢地,夕阳印在老人身上,在其身后留下一条长长的影子。
“老人在等什么?”
“等他的儿子?”
“他儿子哪里去了?”
“死了!”
“……”
“30年前,老人的儿子全家,还有个小孙子,一场车祸全死了。”
“30年?”
“老人天天来这里等,30年了。”
“老人不知道?”
“知道。”
“那为什么还等?”
“她说,儿子、儿媳,还有小孙子出去玩了,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