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当下的力量》给我带来的最大收益是,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少了胡思乱想,多了享受当下的喜悦。如果你也经常失眠,老是胡思乱想,爱抱怨,那我推荐你阅读这本书,或多或少你总会学到一点东西。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让你活得更轻松、更愉悦。全书一共有十章,下面我将从思维认同、时间幻象、爱情关系和臣服的意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收获。
01 你不等同于你的大脑
我们可能会经常产生这样的想法:“我讨厌我自己”、“我不能忍受我自己”、“我恨我自己”……这些想法无形中把我们一分为二:“我”和“自己”,我们在脑海里虚构了一个自己。如果你认同你的思维,那你就认同了思维创造的虚假自我,即“小我”。
可笑的是,我们往往认为我们的思维是正确的,我们宁愿被痛苦所控制,也不愿否认思维所创造的那个熟悉的不幸自我。这是小我对痛苦之身的认同,它把自己变成了受害者身份。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习惯根据家境、经历、学历、财富、社会地位等等这些外在条件,在脑海中刻画自己的形象,这就是虚假的自我感。小我喜欢追寻这种“圆满”,它需要认同外在事物,需要靠各种名利、财产、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来喂养和维护。
无论是小我对痛苦之身的认同,还是小我对圆满的追寻,都是思维创造的虚假自我,请不要在大脑中寻找你自己。
小我由思维活动组成,只有不断地进行思考它才能存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停止思考、停止思维认同,当思维无意识产生“小我”时,请观察你的思维,观察你的心理活动,不要去分析,不要去评判,做一个宁静的观察者就好。
02 终结时间幻象
当你与思维认同时,你就陷入了时间的陷阱:你会不由自主地完全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中。过去可以赋予你一个身份,而未来代表解脱的希望或任何一种形式的满足,因此你会强迫性地认同它们,但实际上这两者都是幻象。
当下就是你所拥有的一切,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发生在过去,也没有任何事情会发生在未来,所有的事情都只发生在当下这一刻。无论是对过去的回忆,还是对未来的期待,都是存在大脑中的幻象,都不会让此时此刻的你过得更好。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的思维,你会发现,你总是把未来想得比现在更好或更坏。如果想象的未来比现在更好,它会给你希望或让你愉悦地期待;如果它比现在更糟,它会让你焦虑——其实这两者都是幻象。不要将希望寄托于未来,视未来为救赎,这只会让你更加抗拒当下;也不要在当下制造更多的痛苦,过去已经发生,未来还未到来,当下什么都没有,只有你自己。
保持当下时刻的意识,随时观察你的思维、想法、情绪以及在各种情况下你的反应,关注自己对各种人、事、物的反应,同时关注你的注意力是否常常跑到过去或未来之中。
03 开悟的爱情关系
真爱是没有对立面的,你不可能既爱对方,又恨对方。如果你的“爱”有对立面,那么这就不是真爱,而是小我对更深层、更完整的自我感的需求,一种其他人暂时能满足的需求,它是拯救自我的替代品。不要试图在一段爱情关系中获得拯救,把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只会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挫折。
真爱是完全地接受你伴侣的一切,而不是以批判或任何方式去改变他/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批判不是将对方的本质与他的无意识行为混淆起来,就是将你之间的无意识投射在对方身上,并错误地认为这就是他的本来面目。
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都会存在无意识行为,同时学会在不责备对方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感受,用一种开放的、非防御性的方式倾听你的伴侣。责备、防御和攻击都是用来加强小我、保护小我或满足小我的方式,这样不仅无益于缓和关系,还会引起更大的冲突。
因此,开悟的爱情关系应该是没有怨恨的情感,接纳伴侣的一切包括无意识行为,不带批判和指责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伴侣平和地沟通,同时用心倾听伴侣的感受。
04 臣服的意义
臣服就是无条件、无保留地接受当下时刻,不对当下贴任何心理标签,它是放弃对当下的内心抗拒。
无论身处何地,不去抱怨,不去等待,全然地安于当下。有些人常常希望他们身处别处,他们的“此地”永远不够好。如果你发现你的“此时此地”变得无法忍受,这时你有三个选择:离开、改变、接纳。你必须选择其中一个,然后接受你的选择带来的后果。无论是哪一个选择,请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要带任何消极的态度。
压力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你在“这里”却想到“那里”去,或你在当下却想去未来。人们总是用一生的时间来等待开始新的生活,这是很常见的现象。等待是一种思维状态,意味着你需要未来,而不要现在;你不要你所拥有的,而要你所没有的。任何一种形式的等待,都让你无意识地在你的此时此刻创造了一种内心冲突:你不要此时此刻,你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丧失对当下时刻的意识,会大大降低你的生活质量。
放弃对当下时刻的抗拒,任何你完全接纳的事情都会把你带进宁静状态,这就是臣服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