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开篇,“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憨山德清师注,老子义“寻常日用安心于无,以观其道之妙;寻常日用安心于有,以观其道之徼。”徼者,边际也。
一尘子申其义:观其妙者,即体认空之妙。观其有者,即观其生灭之边际,出生入死尽其迹也。体空之妙,证小乘涅槃之寂静空虚。体有之徼,证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之幻。空有相合,不落断常二边,观日用之一切,与平实大道无违,即入中观之境界。
德清曰“深观方知道之妙处,唯二‘观’字为要。”得老子之要者,以余之鄙陋学识,唯见憨山师一人。
【一尘】
老子开篇,“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憨山德清师注,老子义“寻常日用安心于无,以观其道之妙;寻常日用安心于有,以观其道之徼。”徼者,边际也。
一尘子申其义:观其妙者,即体认空之妙。观其有者,即观其生灭之边际,出生入死尽其迹也。体空之妙,证小乘涅槃之寂静空虚。体有之徼,证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之幻。空有相合,不落断常二边,观日用之一切,与平实大道无违,即入中观之境界。
德清曰“深观方知道之妙处,唯二‘观’字为要。”得老子之要者,以余之鄙陋学识,唯见憨山师一人。
【一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