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跟大家谈谈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不应该,也不能够沉浸于、局限于具体的器具(物事)。小澡哥试图从词源学和领导力两个角度来理解这句话。
1. 何谓“器”?
“器”的本义是器具。《说文解字》中说:“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意思是说,器物很多,用狗看守。
百度百科中说,“器”是个会意字,本义是狗的叫声。金文的“器”,字形中间是“犬”,四周各有个“口”字,代表一只狗正在破口大叫。小篆的“器”,字形和金文相近。“器”后来本义消失,假借为器具。因为器具都能容纳物品,所以“器”也引申为才华,如 “庙堂之器”,意思就是有治理国事的才能。
孔子在《易传·系辞》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字面上意思,简单点说就是:无形的是道,有形的是器。拓展开来说,器即实物,实有,表面,有形的物质,能够看得见的现象等等,都是器,不是仅仅指今天我们说的器皿。所有“器”物存在的内在意义以及其运动变化、相互转化的规律等无形的、更深层的道理,统称为道。
朱熹说:“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礼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德”这个字是朱熹加上去的。朱熹的意思是说,所谓器物,(比如樽与鼎)各有所用,但功能单一,不能相通。君子(即领导者)乃成德之士,要做到礼数具全才能行事周全,所以要多才多艺。所以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要成为全面的通才。
简而言之,“器”就是一个东西,一个工具,一个器物,一个有具体用途的东西。孔子说:“君子不器”,就是说君子不是像杯子那样一个东西,是用来装水的,有单一、明确的用途。
2. 谁是“君子”?
“君子”和“小人”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君子”的本义是贵族。“小人”的本义是贱民。从根源上讲,君子和小人的区分是基于出身的不同,血统高贵的是君子,贵族社会以外的庶人是小人,这是一种阶级划分的概念。
后世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不再是社会阶级,而是着眼于道德高下。道德高的人就是君子,道德低的人就是小人。在孔子的时代,至少不完全是这个意思。
西周时期,贵族是贵族,贱民是贱民,分别很清楚。但是,到了孔子的时代,贵族社会正在走向全面衰败。贵族越来越不像贵族,他们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无论在道德修养,还是在文化修养上,都不再是社会的楷模。
同时,贵族的基层,即血缘谱系中的庶子、余子,一方面失去继承权,无官可做,没有土地,没有收入,接近社会底层;另一方面,他们当中也有一些人,从社会底层走出来,成为一种新兴力量。他们不但比当时的贵族有知识,还有他们不具备的底层经历。孔子、墨子等人就是这批人的代表。
在这种背景下,孔子把君子区分为两种:
一种是处于社会统治阶层的那批贵族,本来意义上的贵族,大富大贵,有身份有地位。他们可能有点道德、学问,但很多不一定有。他们是堕落的贵族,是身份君子。
第二种是没落的贵族子弟(即庶子、余子)或者与他们沾亲带故的下层的庶人。他们当中有一些人对上流社会充满嫉妒艳羡,一心想取而代之;也有一些人古道热肠,留恋过去,一心想挽救衰败的世风。这批新君子出身贫贱,但有道德有学问,反而比贵族更贵族,他们是道德君子。
《论语》提到的君子,绝大对数都是第二种君子。因此,孔子讲君子,有两种标准,身份君子看血统,道德君子看表现。
3. 从领导力看“君子不器”
“器”的本质是有用。如果一个人是有用之材,就叫“成器”;如果一个人对社会无用,就是“不成器”。“君子不器”并不是说君子“不成器”,而是说“君子”要“成大器”。
孔子所说的“君子”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有位的人,就是有领导职位的人;还有一个是有德的人,也可以说是有领导力的人。实际上孔子说的君子,就把我们俗话说的“领导”和“领袖”合二为一了,既有领导职位,又有领导力。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不是说,君子需要安贫乐道,心甘情愿过清贫的生活,而是说,需要去操心你的道行,不要去操心你的贫富。倾注自己的体力、智力与灵性,致力于求道、悟道、得道,食自来,贫自去,何忧何惧?
“君子不器”,是说地位高、有道德的领导者不急于成为某一方面的具体的小用之器,而是要努力成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用之器,故有“大器晚成”的说法。
“君子不器”,是说领导者不是那些做具体事情的人。领导者不要成为只为谋生的小用之器,而追求晚成大用之器,故不急于“成器”,所以说“君子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