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童年记忆
前段时间,参加表弟结婚的喜宴,同席的亲友,除了恭贺祝福新郎新娘,就是谈论天南海北的各种话题了。忘了是谁,谈起一个今昔对比的话题。
一个表哥,年龄比我大几岁,谈起小时候上学。家里穷,上山找了一块薄板石头,然后打磨成可以写字的石板,抱着石板上学。
我也对这个石板有印象,用手比量着,说:“我印象中有A4纸那么大,周边镶有木框”。
表哥说:“这是后来条件好了,我那时只能自己打磨。”
记得上学的时候,到我们的年级,已经不用石板了。自己打磨石板更不会有了,但是我对这个石板还是有深刻印象的。
现在回忆起来,自己童年最早的记忆片段,就是有关这个石板的。
童年时期,太早的记忆,尤其是上学之前,没有时间的概念,自己也不知道是几岁,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印象片段。
没有时间的节点,就不能确定这些记忆片段的先后顺序。只是根据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才确定这些记忆的年份和年龄。
小时候,我们村子有一所规模比较大的联中,周边四五里村子的孩子都到这个联中上学,可以从小学上到初中。
在这个联中之前,还有一个老的学校。在村子的中间,靠近现在村委的地方。在我上学的时候,就拆除了,规划建造了住宅,已经完全没有原来的一点痕迹了。
印象里,这所老的学校门口朝东,对着当时村里最宽的一条街道。用不规则的石头砌成围墙,围墙的外面一条水沟,常年干涸,下雨的时候用来排水。
门前的水沟上,搭有几块长条的石头。石头虽不平整,但被学生行走踩踏的非常光滑,我经常趴在石头上玩。
那时候年龄小,没有留下太多记忆。只有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放学的时候,学生从教室里蜂拥而出,一个学生抱着一摞写字的石板,被后面拥挤的同学挤倒了,石板摔了一地。应该是摔痛了,或者摔了石板自责,站在一边大哭,抬起一只胳膊,用袖子擦着眼泪。
后面的同学都不理会,其中还有一个调皮的男生,一边跳着,一边唱:倒了一个,倒了一个……,这个画面是我童年最深的印象片段。
长大以后,听到革命歌曲《战斗进行曲》:“我撂倒一个,俘虏一个,缴获它几支美国枪!”想起那个男生唱的音调,应该就是唱的这一句。
这个印象片段是什么时间不能确定,只知道应该在我三岁之前。
因为在新联中的印象片段,有明确时间点,就是唐山大地震和毛主席逝世。
我是1973年7月生,那一年,正好三周岁,已经建好联中了。我在那个联中一直读到初中二年级。
联中在村子后岭上,前后两排瓦房,一共有十多个教室。宽阔的校园操场,可以做标准体育场,四百米环形跑道,还有篮球场。
记得在操场的东南角,有过几排长长的人字形的棚子。当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只是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节,才知道是唐山大地震以后,搞的防震措施,每个生产队一大排防震棚。
记得一次爷爷躺在防震棚里,我正是“三岁四岁狗也嫌的年龄”,把爷爷的胸膛当成学校门口的石头,从这边爬到另一边,然后又爬回来。
还记得操场中间,有原来的一间小屋,没有拆除,留作存放一些物品。
记得一次在小屋旁玩耍,看见里面堆满了花圈,当时不知道叫做花圈,只看到上面有纸做的白花,绿色的柏树枝叶。颇感奇异,脑中留下了印象。
后来和父亲谈起一些过去的事情,回忆这个情节,证实是毛主席逝世的时候。
童年的印象片段,大部分都没有时间界限,如同一段段电影花絮,闪烁在记忆的深处,如同五彩斑斓的万花筒,折射出缤纷的光。懵懂新奇的眼光,看到这些画面印象,是来到这个世界,大脑中留存的最初始影像,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