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播+短视频两种视频方式互为补充,特别是原快播团队操刀的放眼直播APP,推出全新的视频任务模式的玩法,为这一风口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6年是直播的爆发元年。巨头们已经预见到趋势的变化,提前布局,然而在这样的野蛮生长中,直播内容陷入同质化、低俗化的困境当中。有着丰富视频经验的放眼直播CEO张总坦言,去年很多平台冲着风口进入直播领域,但实际上可能并没有找对方向,没有真正理解直播的本质。在他看来,秀场模式的直播经济在2016年10月份已经见顶了,千篇一律的色情、三俗内容无法长久维持。
但直播这个风口并不会因此就消失,已经圈住了4亿多用户的直播市场,仍然还是一个风口,只是需要在内容方向上有所突破。在去年年底,短视频突然开始呈现爆发的趋势,无论是平台的数量,内容创业者,还是用户,都开始向这个领域聚集,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新的风口。
直播的优点是实时性好、互动性强,它的缺点是不利于传播,它的内容生产难度也很大。而短视频具有长度较短、传播速度更快、参与性更加广泛等特点,更加符合用户碎片化时间上的需求,是更容易沉淀粉丝的内容。可以说放眼直播增加短视频的业务既是用户的需求也是未来发展的需要。在短视频+直播双引擎的助推下,主播可通过短视频先获得粉丝,触达并沉淀用户,再通过直播的形式增加与粉丝的互动,从而进一步增加用户和头部用户的粘性,让二者的联动性变得更强。
直播和短视频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火起来,本质不是内容,而是社交属性的媒体,给用户带来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是这种媒体的本质。所以,将两个风口叠加,
互联网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每个风口的窗口期,越来越短。因此,速度是互联网时代不可忽略的一个纬度。而能够帮助创造速度的有两大要素:一是资本,二是资源。
2017年的直播行业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是直播的内容,用户不断流失无非是已经不再对现有直播内容有新鲜感。为了改善此状况,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组建自有直播团队来制作直播内容。让直播的内容都是通过团队策划,来达成内容精品化。“直播,向左是娱乐,向右是社交。
流量枯竭,是困扰中国电商的最大难题,也是制约电商发展的天花板。2018年,拼多多引爆了“社交电商”,然而以价格驱动的裂变模式带来的是流量质量堪忧,注重品牌调性的企业往往不愿参与。对于电商企业来讲,谁能占领新的流量高地,谁就能更上一层楼。进入2019年,电商行业出现了最大的流量风口——直播+短视频。
直播和短视频不是2019年才火起来,但是直播+短视频的电商化应该以2019年为元年。随着4G的普及5G的到来,随时随地看一场直播和短视频已经成为常态;随着快手、抖音带动直播行业的成熟与用户习惯的养成,直播的内容生产已经成为中国网络资讯的重要一环;而这一切都标志着直播+短视频电商化的时机到来,
中国的直播、短视频,快手、抖音可谓是行业领头的两驾马车。诚然,这两家平台上聚集了最够多的用户,也生产出了最够多的内
直播电商需要做的不仅是直播,而是通过直播和短视频链接商品、用户,通过直播直接产生交易,通过交易直接带来主播、商家、用户三者的利益分配,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业态,不只是单纯的直播内容生产
提供直播培训、短视频拍摄技能教学、功能使用等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弯道超车。
三、直播+短视频已经成为电商标配
如果说3年前直播诞生时还属于新事物,今天的直播则已成为电商主流的商业模式,成为商家标配而非点缀。
在优质直播和短视频内容生产者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走进直播间,品牌和商家也将直播+短视频作为店铺运营的主要方式。
2015至2016年,是短视频与直播轮番上场争夺风口的年份,
2016年对于视频行业是一个产生极大变化和动荡的时期。最初涌现的美拍、秒拍等公司预示着一波短视频浪潮,同时微信、QQ等产品也纷纷展开对短视频的尝试。而依托这些平台孕育出了Papi酱等新一代网红。然而短视频这把火还未烧到最旺时,却被直播截胡,映客、花椒、斗鱼等直播平台百家争鸣。峰回路转,跨越2017年,短视频重回媒体聚焦的中心,以快手为代表的一波短视频风潮再度兴起...而直播领域开始出现化鲸现象,映客的体量越来越大,俨然有走向垄断的趋势。除了短视频——直播——短视频这样有趣的风口曲线
短视频与直播的内容形态差异
1.内容区别:短视频可以将精彩瞬间浓缩在短短几分钟内,一些自媒体作者会精心策划内容的类型、氛围、拍摄手法,最终呈现出一个有传播效应的片子,对于观看者来说,无论是搞笑、有共鸣感的或是有教育意义的短片都是一种有营养的汲取。然而目前直播领域的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几大直播平台的内容仍脱离不了秀场为主的氛围,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用户打发无聊的需求。2.消费行为:短视频是可以多次重复浏览和分享的,而直播更强调此刻、当下的参与感,即使是分享,也是邀请好友"一同来围观"的意味。3.浏览场景:用户可以在碎片时间看完一段短视频,例如上班的路上。但是看直播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并且,直播需要手指的参与——发评论、或是刷礼物互动,而这种操作需要更专注的时间去完成。4.互动性:用户可以在直播间更近距离的和主播互动,甚至可以听到主播亲自面对面的交流,这种给用户的满足感是短视频无法给予的。以上这些差异,可以总结出,作为内容触达,短视频是比直播的消费价值更高的形态。而快手正是从这个维度,对两种形态做了有机的结合:首先内容创造者在平台上发布能够展现自己个性、特长的短视频,观众在这里浏览和分享短视频,对内容进行消费和扩散,并关注创造者。进而创造者积累一定量的粉丝后,可以水到渠成的通过开直播,进一步与粉丝进行更深入、直接的互动,获得打赏收益。
有了粉丝群的基础,进而定期进行直播,用户会在自己的关注信息流中看到偶像的直播间卡片。这样可以确保进入直播间的用户都是已经关注了主播的粉丝,互动和打赏更加活跃,参与度也更高。与之相比,一些直播类平台的模式几乎是逆向而行。
3.直播的消费场景是有时间限制的:每个主播即使做到很努力的程度,也顶多每天播出不过几个小时,而平均每一场直播乐观的时长约半个小时。在用户的注意力和碎片时间都是有限的情况下,必须配合主播开播的时间马上实时跟进参与,而直播结束,用户也不得不离开。这种短暂、被动的参与方式,决定了直播平台必须尝试拓展其他使用场景来获取用户更多的使用时间。于是这也可以解释各大直播平台都在纷纷增设短视频、社交功能,作为直播场景以外的延伸。从上面的两种模式分析可以看出,短视频和直播越来越趋向融合,二者也是可以共存的,因为在内容的创造者、消费者部分,都有非常大的重合,但触达用户产生的作用又是不同的。短视频的切入也不是顺风顺水,对于内容创造者来说,进入这个领域的门槛比直播还要高。
2017年春节过后,短视频的春风再度吹起,一些自媒体借势而行,值得注意的是梨视频:一个专注于新闻资讯类的短视频平台,依托独有的"拍客"模式进入投资人的视野:带动全球各地的拍客合作,作品一经采用,即可拿到收益、分成。对于平民拍客来说,他们可以以较低门槛拍摄原始视频资源,而梨视频可以提供编辑、加工,扮演内容推手的角色。无论是短视频还是直播,这个领域正在促使创作越来越平民化,发布内容不再是专业媒体人、电视台的特权。在欧美国家,这种形态早已成熟,Youtube、Vine、Vimeo、Instagram等平台激发着年轻人的创造潜力,而目前中国的整体态势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自我创造的阵营,在一系列快手、秒拍、美拍、小影等等诸多平台上活跃着、大胆的表现着自我与创意。对于平民的直播,与短视频相比,工具属性的意味更浓,并且这是一个极其有利于变现的工具。。直播平台的粘性太弱了,所以一度刮起了"资本竞争"的风潮,争相引入明星、搞宣传活动,把用户拉过来。当用户进驻平台,如何留下来?仿佛转型陌生人社交是一把救命的稻草。至于熟人社交?Facebook已经在这个点上大力试水,并未看到良好的结果。然而我们不可全盘否定直播平台,至少可以看到直播平台有两种切入点可以深挖,一是垂直领域,真正的提升内容的消费价值,尤其是需要更强互动性、参与性的内容直播领域,例如教育类。还有一种是作为传统媒体在移动平台上的延伸,引入专业的媒体内容,使用户观看这些高质量内容的同时获得更好的交流互动体验,
究根到底,直播不是产品形态的创新,传统电视台就是最早的直播,只是随着PC到手机的平台普及,带动了YY直播再到映客直播的一系列平台迁移的风潮。本质上,这个领域仍然是媒体行业的范畴,需要结合媒体行业的态度与思维来尝试,而不仅仅是互联网思维。
此外,与直播一样表现亮眼的还有短视频。2017上半年中国网络短视频带宽总量同比2016年每月均接近翻两番增长(以2016年100分为基数)。
该报告指出,短视频契合移动习惯,继直播之后成为重要风口。首先,短视频渐成媒体标配,接近动态图文,与新闻媒体更易融合。其次,短视频社交方兴未艾,建议有海量用户基础的社交应用加大短视频布局。再次,短视频体积日益增长。随着Wi-Fi普及,流量资费下降,短视频的码率、清晰度出现提升态势,分发所需的带宽需求也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