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道道老
中华民族的婚姻传统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生在世,谁还不想有个美好的婚姻?谁不想有个幸福的家?谁不想被人疼爱的感觉?然而现在咱们出现了“剩女”,人们嘲讽地叫做“圣女”。实际上就是大龄女,这些人由于教育或者是因为事业的原因推迟了婚姻。这些人数量不容小视,已经引起社会关注。于是广大民众又开始埋怨,指责圣女。说什么“不要心太高了!”“不要太挑剔了!”……“不要……!!!!!”说什么的都有。
其实“圣女”大量存在,除了工作圈子小接触人少的原因外,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1
从古代就传下来的思想根深蒂固。“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等等,女子从来就属于附属地位。到现在还好多家庭孩子从小就说的是,长大给孩子找个好婆家。好婆家的隐含意思实际就是富人家或者有钱人家,可以不用工作,被人养着。可以说是一种好逸恶劳的思想。但是却没有人提出异议。然后孩子大了,会要很大一笔财礼,据说是为了结婚后过日子容易,有条件过舒服的日子。如果能嫁给有钱人,可以不要财礼。好多女孩子,本该奋斗的年纪,却去抱大腿,认干爹,或者嫁给抛弃糟糠之妻的人。然后再到一定年限被抛弃,被替代。这样也不怕,因为可以得到一大笔分手费,也照样可以小日子过得舒服。当然,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所有这些都是以自尊的部分甚至全部赔上为代价。可能有些人嫁给老头子后,还会学习,还可以想尽办法保持容颜逆龄,但做这些都是为了延迟被抛弃的期限而已。现存的例子就是名导的老婆。18岁的年纪,被一个大31岁的老男人问,可以不可以跟他结婚,为他生孩子。竟然说愿意。而且未婚连生三个孩子,直到孩子要出国学习,不方便了,才补办了结婚证。这种婚姻,竟然还出来晒,觉得幸福,可见,观念上有问题。再就是另一位名导,三任老婆,一个比一个小很多岁,这个最小的老婆也是连连晒幸福……在这处现状下,很多女人继续旧社会传下来的习惯,做了别人的附庸。她们就像一根根顺着大树而上的藤萝,大树在,她们也茂盛;大树倒了,她们也就爬不起来了。本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年纪,她们却一辈子做着别人的附庸,从来不想来社会上尝一尝一点点风风雨雨,却也甘之如饴。这样引起婚配层级不平衡。
2
未婚男人一旦有成就,也不会找同龄人。也喜欢找年纪小的。(这里想到一个词:资源掠夺,就是祖辈的掠夺儿子辈的或者孙子辈的配偶资源,而小女人的做法则是反向行之)简书中看到一篇文章,同学会,两个未婚的男女同学,都事业有成,本来两个人可以谈恋爱,然而,男的不愿意,找了个刚毕业的大学生结婚。这个要分析原因,那又是这个短短的文章难以写尽的了。
3
由以上两个原因,大龄女处境困难。这些一般是比较优秀的女人,本该按照门当户对的原则,应该找个比较优秀的男人。然而咱们国家的无论是离了婚的还是未婚的优秀男人,一般会找个小很多的女人,哪怕没有共同语言,听话就行了。所谓的“老牛吃嫩草”。按照这个推算,大龄女有五个选择:
一、找比她们大十岁、二十岁甚至更大的优秀男人,这本来就违反人的自然本性;
二、找小自己很多岁的小白脸养着,这种也是违反的人自然本性,大龄女不愿做;
三、找同龄的比较差的男人。这种首先是大龄女不愿意,不大现实;其次就是勉强认命嫁给了比自己差的人,也不一定幸福。作者见过一对这样的。女的是博士,嫁给了一个大专生,男的为了自己的自尊心,总为故意为难女的,越是在别人面前越是女的说东,他非要向西。所以这个选项也不是个好选项;
四、嫁到国外去,因为欧美人对人的魅力评价跟咱不大一样,他们好多是认为人越有能力越有魅力。像“脸书”的老板扎克博格,人家迷老婆迷得不得了,说他老婆太有魅力了,云云。他老婆的长相在咱们国家来说就是丑女一枚,但人家觉得很好,因为人家是优秀女人。于是好多大龄女被迫选择了嫁给这些异国人来圆婚姻梦。可是大多数人是不喜欢远离故土,流浪异国的。因此这个选项只是对小部分人可选;
五、也是最无耐的选项,就是独身。她们愿意独身吗?我相信大部分是不愿意的,只是在现在的情况,她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是的,好多人说宁愿单身也不愿将就,这是多么无耐的心声呢?!
看看这些选项,圣女们还有活路没有?婚姻不应该有共同语言么?本来一个人优秀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在这里却成了她们的致命束缚,这是她们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她们一旦变优秀,命运的烙印就已经打下。
另外,既然别人的选择是别人的自由,那么就请不要老拿圣女来说事了。这世界大家本来活得都不容易,给她们点空间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