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昧卮言》西游篇三

希踪文创

第三回目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炫技遭逐,水火合神。各种精彩,纷至沓来......

这里复述一下关于《西游记》作者的身份之谜:

现存明刊百回古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乾隆时期学者吴玉搢(jìn)在其撰写的《山阳志遗》中首次提到《西游记》作者:嘉靖中,吴贡生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也。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大致生活年代为明朝中后期,历经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庆、神宗万历五个时期。因其科考不利,流寓于南京,嘉靖中期候补为"岁贡生"。

嘉靖四十五年,由于母老家贫,放弃科考,无奈做了浙江长兴县丞,后又遭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长期靠卖文为生。据明天启·宁祖舜《淮安府志·卷十六·近代文苑》记载: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数奇,竟以明经授县贰。未久,耻折腰,遂拂袖而归,放浪诗酒,卒。有文集存于家,丘少司徒(丘汝洪)汇而刻之。

其作品有:《西游记》、《禹鼎记》、《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列传序》,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据明天启·宁祖舜《淮安府志·淮贤文目·艺文志》记载: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

吴承恩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写作了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因此,他的名字与《西游记》并传,显扬于名扬中外。其实,他在诗歌、书法、绘画、围棋等方面,都有所涉猎,且有所成就。但是,这些方面的成就均为《西游记》的光辉所掩映,不大为人所知。

《射阳先生存稿》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的诗文集,万历中曾经刻印,后长期失传。1929年在北平故宫重新发现一部,但1949年被运去台湾,现藏于台北故宫。

关于吴承恩生平事迹,最早明确记载于《射阳先生存稿》。

此书是吴承恩去世后,由陆遥收集亡友数量可观的遗文;丘汝洪编撰刊刻其舅姥爷(吴承恩)的存世诗词文赋;遂"从亲交中遍索先生遗稿","得其友人马清溪、马竹泉所手录,又益以乡人所藏",请吴国荣、张以衷、蔡世卿相与校勘,"汇而刻之"。

《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及《续集》一卷,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刊刻。四卷按文体分类编排,第一卷:赋三篇,骚一篇,五言古诗九首,七言古诗十五首,五言律诗十首,五言排律二首,七言律诗二十六首,五言绝句四首,六言绝句一首,七言绝句二十一首,颂六篇;第二卷收辑序二十六篇;第三卷:论一篇,表二篇,赞二篇,杂著三篇,志铭四篇,诔(lěi悼文)一篇,祭告文八篇,跋(bá评介)四篇,启四篇;第四卷收障词三十九篇,词六十九首。

注:障词:幛词,亦作帐词。古代实用文体的一种。以整幅布帛作为贺礼,曰障;题词其上,即障词。一般用于庆贺添丁、寿秩、膺(yīng)奖、奏捷、善举、登科、晋升、凯旋、归田、受封、迁居等。明人别集多见障词,障词常用《千秋岁》、《万年欢》、《归朝欢》、《帝台春》等作为名称。

附1:陈文烛《射阳先生存稿序》:吴汝忠卒,几十年矣。友人陆子遥收其遗文,而表孙进士丘子度梓焉。问序于陈子。往陈子(陈文烛)守淮安时,长兴徐子与(徐中行)过淮,汝忠(吴承恩)往丞长兴,与子与(徐中行)善,三人者呼酒韩侯祠内,酒酣,论文论诗不倦也。

汝忠(吴承恩)谓:文自六经后唯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唯唐人为近古。近时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畜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shù)芳润,即欲敷文陈诗,溢缥囊(piǎo náng书卷)于无穷也,难矣。徐先生与余深韪(wěi)其言。

今观汝忠(吴承恩)之作,缘情而绮丽,体物而浏亮,其词而微而显,其旨情而深,《明堂》一赋,铿(kēng)然金石,至于书记碑叙之文,虽不拟古何人,班孟坚(固)、柳子厚(宗元)之遗也;诗词虽不拟古何人,李太白、辛幼安(弃疾)之遗也。

盖淮自陆贾(西汉思想家)、枚乘(西汉辞赋家)、匡衡(西汉经学家)、陈琳(东汉文学家)、鲍照(南朝刘宋文学家)、赵嘏(gǔ唐代诗人)诸人,咸有声艺苑,至宋张耒(lěi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而盛。乃汝忠(吴承恩)崛起国朝,收百代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沉辞渊深,浮藻云峻,文潜(张耒lěi)以后,一人而已。真大河韩山之所钟哉!

汝忠(吴承恩)与宝应朱子价(朱曰藩)自少友善,其文名与之颉颃(xié háng比较),乃子价(朱曰藩)为太守,而汝忠沉下寮(liáo下属)。兹稿出,当与《山带阁集》并传,射阳(吴承恩)、射陂(朱曰藩)之上,有两明珠也。因缀数语,冠于简端。万历庚寅(1590年)夏日五岳山人沔(miǎn)阳陈文烛撰。

注:陈文烛(1525-?)字玉叔,号五岳山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湖北沔(miǎn)阳人。授大理寺评事,历官淮安知府。累迁南京大理寺卿。万历二年(1574年)升为四川提学副使,万历五年(1577年)升为山东左参政,忧归。万历十一年(1583年)复除起任为四川左参政,十二月升为福建按察使,官至南京大理寺卿。著有《二酉园诗集》12卷,文集14卷,续集23卷。

徐中行(1517—1578),字子舆、一作子与、号龙湾,又称天目山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明代中期以复古散文盛行于文坛"后七子"之一,湖州长兴人(今浙江湖州长兴县)。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为汀州(今福建长汀)知府,改汝南(今河南驻马店)。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因杨继盛"死劾"严嵩,徐中行不顾牵连,公然探狱。杨继盛被害后为其料理丧事,引起严嵩忌恨。后谪长芦(今河北沧州)盐运判官,迁端州(今广东肇庆)同知、山东佥事、云南参议、福建副使、参政等职,累官至江西布政使。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因母丧回长兴,与吴承恩结为挚友。隆庆初年(1567年),吴承恩在长兴受人诬告蒙受冤狱,徐中行营救获释。隆庆二年(1568年)吴承恩以补授荆府纪善(湖北蕲州荆府教师)结案。著有《天目山堂集》20卷、《青萝馆诗》6卷。

朱曰藩(生卒不详),字子价,号射陂(bēi池塘)。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高邮州宝应人(今江苏省宝应县),朱应登之子。历官九江知府。曰藩隽(jùn俊)才博学,以文章名家。著有《山带阁集》33卷。

附2:李维桢《射阳先生集选叙》:……率自胸臆出之,而不染于色泽,舒徐不迫,而亦不至于促弦而窘幅。人情物理,即之在耳目之前,而不必尽究其变。盖诗在唐,与钱(起)、刘(禹锡)、元(稹)、白(居易)相上下;而文在宋,与庐陵(欧阳修)、南丰(曾巩)相出入。至于扭织四六若苏端明(苏轼,苏曾为宋端明殿学士),小令新声若《花间》、《草堂》,调宫徵(zhǐ古代五音之一)而理经纬,可讽可歌,是偏至之长技也。大要汝忠(吴承恩)师匠意,不傍人门户篱落,以钓一时声誉,故就所如此。

……汝忠善吾郢(yǐng湖北)人陈玉叔,玉叔(陈文烛)行其集,盛有所称引。今勋卿丘公汝洪者,母夫人于汝忠(吴承恩)为出礼称离孙。丘公念母而念母之舅氏,复搜玉叔(陈文烛)未及录者,已,病其太繁,属不佞校删而为之序。”

李维桢(1547-1626),字本宁,湖北京山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举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万历朝,参修《穆宗实录》,进修撰。万历三年(1575年),外放陕西参议,迁提学副使,历河南、江西、四川参政,进浙江按察使。

天启初年(1621年),为南京太仆卿,旋改太常卿,召修《神宗实录》。天启四年(1624年),太常卿董其昌复荐,召为礼部右侍郎,后进南京礼部尚书。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崇祯继位(1628年),赠太子太保。著有《大泌山房集》134卷,《史通评释》。

附3: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射阳先生髫龄,即以文鸣于淮,投刺造庐、乞言问字者恒相属。顾屡困场屋,为母屈就长兴卒,又不谐于长官,是以有荆府(第五代荆恭王朱翊钜)纪善之补。归田来,益以诗文自娱。十余年以寿终。奈绝世无继,手泽随亡。乌乎伤哉!昔人谓生前富贵,死后文章,先生所值,一何奇也!文福难兼齐,而造物忌多取,信矣!

丘子汝洪,亲犹表孙,义近高弟,从亲交中,遍索先生遗稿,将汇而刻之,庶几存十一于千百,为先生图不朽耳。谋诸荣,荣以张子以衷、蔡子世卿,皆辱先生忘年交者,相与校焉。夫三子何能供是役哉?鱼豕之讹,不免矣。独念先生尝谓近之刻者,类博而不精,嗟乎斯刻也,倘曰精焉,世必有知先生者矣。万历已丑(1589年)仲春七日通家晚生吴国荣顿首书。

曹溶的《明人小传》、朱彝尊的《静志居诗话》、《明诗综》,陈田的《明诗纪事》、郭麐(lín麟)的《灵芬馆诗话》、吴玉搢(jìn)的《山阳志遗》、丁宴的《山阳诗征》等,都对吴承恩的诗歌作了评价。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及《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肯定了"吴承恩说",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也持此观点。

      由于《西游记》作者"身份之谜"引起诸多人的猜测与考究,黄永年、徐朔方、刘勇强、张锦池、沈承庆、李安刚、刘怀玉等都有专门论述,提出的观点不下六种:吴承恩说、杨慎说、丘处机说、李春芳说、陈元之说、全真道士说、鲁王朱观烶(tǐng)说、周王朱睦㰂(shěn)说、樊山王府诸人说等。

——以上只为转述,不作是非评判。如有考究探幽者,需另寻典籍,不在本书讨论范围之内,敬请谅解。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戮力兴兵说:荣归故里,制幡作旗;安营扎寨,教演武艺;猴兵猴将,作耍成真;恐惊人王,误犯禽兽;竹枪木刀,如何对敌?老猿献策,造买兵器;早晚守护,四时练习;猴王纳言,依计奉行;纵起筋斗,略施神通;巽地念咒,吹气化风。飞沙走石,好惊人也:

炮云起处荡乾坤,黑雾阴霾大地昏。

江海波翻鱼蟹怕,山林树折虎狼奔。

诸般买卖无商旅,各样生涯不见人。

殿上君王归内院,阶前文武转衙门。

千秋宝座都吹倒,五凤高楼幌动根。

      国王受惊,街空少行;借乱入城,直奔皇宫;径闯武库,开门观瞧:般般齐全,件件俱备;拔毛念咒,分身搬运;踏云转风,回归本处。

——五凤楼:原为中国古代皇家建筑式样之一。明清时期被徽派建筑用于民间祠堂仪门的建造。其特征为屋顶轮廓线"上扬"如鸟翼展开的"曲线",建筑学上称为"翼角"。总共有10个,呈"五对翼翅"展开,巍峨如凤凰展翅,所以这种建筑称为五凤楼。


图片来自网络。

——孙悟空武装群猴的"初心"是为了称兵造反吗?

我认为不是。据《西游记》原文记载:我等在此恐作耍成真,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汝等都是竹竿木刀,如何对敌?须得锋利剑戟方可,如今奈何?。此时孙悟空的这种行为完全是出于"自保"。

按作者的设定,孙悟空因为混世魔王"欺虐儿孙、霸占洞府"的缘故,才想通过武装途径以求"护山守洞"。当然也是作者为"循序渐进"的故事情节作合理性铺垫:心无善恶,事有因果。

但随着环境的改变,身份的提升,势力的增强,野心的膨胀,孙悟空的"称兵造反"就成了必然选择。

妖王拜尊说:横刀舞剑,抡斧举枪;控弦扣弩,布阵排营;兵雄将猛,兴师动众;折服群妖,七十二洞;年年称臣,岁岁纳贡;随班操演,护山听用;随节点卯,征粮守洞;牢似铁桶,固若金城。

——七十二洞妖王:狼、虫、虎、豹、麖(jīng)、麂(jǐ)、獐、犭巴(bā)、狐、狸、獾、狢(hé)、狮、象、狻猊(suān ní)、猩猩、熊、鹿、野豕(shǐ)、山牛、羚羊、青兕(sì)、狡儿、神獒(áo)......

——麖(jīng):古书上指一种鹿。

——麂(jǐ):哺乳动物,小型的鹿。

——獐(zhāng):又称土麝、香獐,是小型鹿科动物之一。

——犭巴(bā):古书上指一种母猪。

——獾(huān):也叫猪獾。哺乳动物。

——狢(hé):同"貉"。也叫狗獾。哺乳动物。

——狻猊(suān ní):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常出现于中国皇家宫殿、佛座佛像、瓷器香炉上。据西周典籍·《穆天子传》记载: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马走五百里。西晋·郭璞(pú)注:狻猊,狮子。亦食虎豹。据西汉·东方朔《十洲记》记载: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地,面各方三千里。北接昆仑二十六里,有狻猊、辟邪、凿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

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却没有统一说法。以下名称及排列顺序出于《中国吉祥图说》,分别为:

一、囚牛(qiúni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长子。生平喜好音乐,常蹲在琴头上欣赏一些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雕像。据明代·陈洪谟(mó)《治世余闻》记载:囚牛,龙种,性好音乐。

二、睚眦(yázì):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二子。古代史书记载其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据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ju传》记载: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据清代·王晫(zhuó)《龙经》记载:睚眦好杀,亦曰蟋蜴。

三、嘲风(cháo fēng):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三子。平生好险又好望,皇家宫殿装饰以祛邪避灾、威慑妖魔,兽脊上走兽就是其遗像。据明代·陈仁锡《渊鉴类函·鳞介·龙》记载:龙生九子,……嘲风好险,形殿角上。据清代·王晫(zhuó)《龙经》记载:嘲风好险,亦曰虭蛥(diāo shé)。

四、蒲牢(púláo):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四子。生性好鸣,洪钟上的龙形兽钮就是其遗像。据三国吴·薛综《二京赋注》记载: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为鲸鱼。后因以蒲牢为钟的别名。据清代·王晫(zhuó)《龙经》记载:蒲牢好鸣,亦曰徒牢。

五、狻猊(suān ní):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五子。生性喜烟好坐,中国佛教传说中世尊释迦牟尼的坐骑,因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其遗像。据战国时期·典籍《尔雅·释兽》记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西晋·郭璞注:即狮子也,出西域。

六、霸下(bàxià):又名赑屃(bìxì)、龟趺(fū)、填下、龙龟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六子。样子似龟,生性喜欢负重。据北宋·宋祁/郑戬《集韵》记载:赑屭,鳌也。一曰雌鳌为赑。据明代·褚(chǔ)人获《坚瓠hù集》记载:一曰赑屃(bì xì),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fū)是也。据清代·王晫(zhuó)《龙经》记载:霸下好负重,亦曰入夏。

七、狴犴(bìàn):又名宪章。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七子。生性好讼(sòng),古代监狱门环上虎形装饰便是其遗像。据清代·王晫(zhuó)《龙经》记载:狴犴好讼,亦曰宪章。

八、负屃(fùxì):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八子。生性雅好斯文,古代碑额两旁的纹龙是其遗像。据清代·王晫(zhuó)《龙经》记载:负屃好文,亦曰蛮全。

九、螭吻(chī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九子。生性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便是其遗像。据北宋·吴楚原《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qiú)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据清代·王晫(zhuó)·《龙经》记载:蚩吻(chīwěn)好吞,亦曰鸱尾(chīweǐ)。

龙生九子另一种说法是:赑屃(bìxì);螭吻/鸱尾(chīwěn /chīweǐ);蒲牢(pǔláo);狴犴(bìàn);饕餮(tāotiè);蚣蝮(gōng fù);睚眦(yázī);狻猊(suāní);椒图(shūtú)。

——野豕(shǐ):野猪的另外一种称呼。

——青兕(sì):古代犀牛类兽名。兕:中国上古时期传说中的瑞兽。中国道教传说中太上老君的坐骑:板角青牛。

——狡儿(jiǎoér):中国上古时期传说中的瑞兽。据战国时期·典籍《山海经》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在穰(ráng丰盛)。

——神獒(áo):猛犬,狗的一种。

——为什么要设定"七十二洞妖王臣服"这个情节?

这是作者在为后面章节中孙悟空与"天庭"的那场对抗增加战斗力。《西游记》原文记载:悟空会聚群猴,计有四万七千余口。从这一细节就能看出:以孙悟空目前的自身实力和兵员数量,根本不足以抗衡"天庭"的十万天兵。

随着"七十二洞妖王"的加入,至少在力量和气势上,足以跟"十万天兵"的实力对等。众所周知,孙悟空"大闹天宫"以败局收场。如果作者在前期设定"交战双方"差距悬殊,那天庭的"十万天兵"赢的就有些以强欺弱、胜之不武。

龙宫索宝说:猴王仙圣,凡兵不用;刀不趁手,器不遂心;老猿启奏,身探龙宫;念诀闭水,钻波入浪;巡海通报,夜叉接应;口呼圣人,自称紧邻;龙王起身,出宫相迎;告求兵器,守山护洞;钢叉嫌小,画戟太轻;皆不满意,奉价相寻。

——夜叉:古印度佛教中指一种吃人的恶魔,后受世尊释迦牟尼教化而成为天龙八部护法之神之一。在中国佛教、道教、民间传说中对"夜叉"都有借鉴和演化,却不尽相同。

——圣人:专指知识广博、思想伟大、人格高贵、灵魂圣洁、道德超凡、功业卓著之人。在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是指对"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把自己认定的"代表人物"封为圣人。故"圣人"一词古代典籍中拥有多种解释:

一、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据西周时期·典籍《易·乾》记载:圣人作而万物睹。据战国时期·典籍《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据唐代·韩愈《原道》记载: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出,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道。

二、专指孔子。据唐代·陆龟蒙《复友生论文书》记载:六籍中独《诗》、《书》、《易象》与鲁《春秋》经圣人之手耳。

三、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据西汉·戴圣《礼记·大传》记载: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据战国末期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记载: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四、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据十六国北凉·昙无谶(chèn)(意译法护)《大涅槃经·圣行品七之一》记载:以何等故名佛菩萨为圣人耶?如是等人有圣法故。据北朝拓跋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融觉寺》记载:(西域)沙门常东向遥礼之,号"昙谟最"为东方圣人。

注:"昙无谶(chèn)"与"昙谟(mó)最"因古代翻译不同,应为同一人。

五、皇后、皇太后的别称。据宋代·蔡绦(tāo)《铁围山丛谈》记载: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唐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嫔妃为娘子。

六、清酒的别称。据北宋·李昉《太平御览》记载:三国魏·鱼豢(huàn)《魏略》曰:太祖时(曹操)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为什么孙悟空去东海龙宫要自称天生圣人?

《西游记》作者所引用的"圣人"一词,应该指的是:佛、菩萨等得道者。据原文记载:我自生身之后,出家修行,得一个无生无灭之体……。可见"圣人"一词在这里指的是修行得道之人。

按作者的设定,此时孙悟空虽然把花果山经营的有声有色,但"美猴王"这一称号是自封的,对于有着官方认证(佛道)的"东海龙王"敖广来说:孙悟空只是无名小辈。

如果孙悟空还称自己是"花果山美猴王",或许连"东海龙王"的面儿都见不着,就被巡海夜叉直接拦住啦。所以孙悟空必须用杜撰的"天生圣人"跟官方的"东海龙王"坐而论道,这才是他言语背后真实的行为动机。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可能是《西游记》作者借"天生圣人"的多层含义,暗讽那些自命不凡之人。又或者只是俗语中说的:拉大旗作虎皮而已。


如意神兵说:龙婆相问,龙女垂询;天河定底,海藏神珍;遇主生瑞,逢圣放霞;高低遂心,粗细由人;乌铁为棒,如意金箍;混演神通,漫撒解数;龙王胆颤,龙子魄散;龟鳖缩颈,鱼虾藏头。

——大禹治水:中国太古时期著名的神话传说。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舜对其进行问责,鲧(gǔn)因治水失败被舜诛杀于羽山。舜又任命禹承袭父业,继续治理洪水。禹从父亲鲧(gǔn)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堵为疏。率领民众,最终获得成功。禹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13年,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据西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伤先人父鲧(gǔn)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孙悟空唯一的兵器定海神珍"如意金箍棒"是什么来历?

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猜测孙悟空这个虚拟人物的来历。

孙悟空的原型历来都有争议。这个角色最早出现于南宋人根据民间戏曲编纂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话本,其中有"孙悟空"的雏形。不过他的名字叫:猴行者。元抄本《销释真空宝卷》中称:孙行者。元朝的杨讷(景贤)《西游记杂剧》沿用"孙行者"一名。

明代《西游记》的很多素材都是在元朝的杨讷(景贤)《西游记杂剧》基础上延伸而成。

据宋元时期·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记载:行经一国已来,偶于一日午时,见一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经否?法师合掌曰:贫僧奉敕,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秀才曰:和尚生前两回去取经,中路遭难,此回若去,于死万死。法师云: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法师应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当便改呼为猴行者。

据元末明初·杨讷(景贤)《西游记杂剧·第九折》记载:(孙行者上,云)一自开天辟地,两仪便有吾身,曾教三界费精神,四方神道怕,五岳鬼兵嗔,六合乾坤混扰,七冥北斗难分,八方世界有谁尊,九天难捕我,十万总魔君。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喜时攀藤揽葛,怒时搅海翻江。金鼎国女子我为妻(火轮金鼎国王之女),玉皇殿琼浆咱得饮。我盗了太上老君炼就金丹,九转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鍮(tōu黄铜矿石)石屁眼,摆锡脏头。我偷得王母仙桃百颗,仙衣一套,与夫人穿着。今日作庆仙衣会也。

胡适认为《西游记》的美猴王孙悟空原型就是取自古印度"猴神"哈奴曼,陈寅恪与季羡林皆同意此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为:湖北随州桐柏山传说中的天生神猴巫支祁(传说为淮河水神之名,《山海经》记载:其形若猿猴,金目雪牙,轻利倏(shū疾速)忽。大禹治水时,巫支祁做恶被天神庚辰(一说即应龙)擒获,锁于淮井之中,这就是著名的"禹王锁蛟")。

神猴哈努曼为古印度人民除暴安良立过大功,所以被奉为神,并受到敬重。

印度盛产长尾叶猴,并被赋予神话色彩。长尾叶猴又名哈努曼叶猴、喜马拉雅叶猴、普通叶猴,是印度最普通的一种猴,也是体型最大的一种叶猴。其体态修长,头小面黑,双耳尖耸,长尾高翘宛如旗杆。

长尾叶猴自古与印度人相伴左右,早在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史诗《罗摩衍那》中的一个重要角色:神猴哈努曼,便是长尾叶猴的化身。

许多古印度佛经都有弥猴的记载,如:西晋·竺法护《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东晋·法显·译《弥沙塞律·卷十》、东晋·跋陀罗/法显译《僧祇律·卷二十九》、北朝拓跋魏·慧觉《贤愚经·卷十二》。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四"弥猴献密及释迦等遗迹"事载:在昔如来行经此处,时有弥猴持蜜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众。弥猴喜跃,堕坑而死;乘兹福力,得生人和,成阿罗汉。

哈奴曼(Hanuman),别名哈鲁曼,古印度教神话人物,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神猴,拥有四张脸和八只手,解救阿逾陀国王子罗摩之妻悉多,与罗刹恶魔罗波那大战。罗摩是大神毗湿奴化身。罗摩之妻悉多非常美丽,被楞伽城十头魔王罗波那用计劫走。罗摩在寻妻途中助猴王须羯哩婆夺得王位。猴王派手下大将哈努曼,随罗摩去寻妻。哈奴曼勇敢机敏,能腾云驾雾,火烧楞伽宫,盗仙草,终于帮助罗摩征服了强敌,救出悉多。神猴哈奴曼的故事是印度神话中的精品,哈奴曼不仅在印度家喻户晓,而且在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心中亦敬他为英雄。

古印度历史悠久的伟大史诗《罗摩衍那》原以梵文写成,神猴哈奴曼是主人公之一,其成书时间大约不会早于公元前300年。其中讲述了哈奴曼帮助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从魔王罗波那(Ravana)手中放出解救王妃悉多(Sita),烧毁魔王的楞伽城,飞到喜马拉雅山取回药草,救治罗摩的伤兵。罗摩为报答他竭力相助赐他长生不老。诗人满怀热情称颂神猴的法力,讴歌神猴的慈悲,盛赞神猴的义勇。

哈奴曼在另一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哈奴曼被尊为学术的传授者,农事的庇护者。据说,在班度族兄弟被逐期间,怖军(Bhima)一次在林中与哈奴曼相遇。神猴的长尾正好挡住他的去路。他用尽全力,仍未能将他的长尾挪动分毫,这时,神猴告诉他:他们乃同胞兄弟(怖军也是风神伐由之子),并向怖军宣示了四种姓的不同职责及四瑜伽的学说。

也就是说,这个故事在传播和演变过程中,是以古印度猴神"哈奴曼"(叶猴)和淮河水神"巫支祁"(猿猴)为原型,首先确立了"猴"的身份。而"孙悟空"这个名字是明代《西游记》作者给取的:孙者,猢狲,猴也;悟空(出自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诗集:鸿蒙初辟原无性,打破顽冥需悟空),这个名字明显就是"出家人"的法号。

孙悟空的武器"如意金箍棒"的原型其实就是"猴尾巴"。

而"孙悟空"这个角色塑造,却是作者根据传说中世尊释迦牟尼的徒弟"须菩提"个人事迹为蓝本而创作的。

须菩提:智慧过人(盘中猜谜),但性情恶劣(偷酒窃丹),嗔恨炽盛(对抗天庭),为亲友厌患(众神反目),遂舍家入山林(身压五行)。山神(观音菩萨)导之诣佛所(唐僧玄奘),佛陀(金蝉子)为说嗔恚之过患(身困五行),师自悔责忏罪(取经赎罪)。后得须陀洹果(护送功成),复证阿罗汉果(斗战胜佛)。系世尊释迦牟尼弟子中"最善解空理者",被誉为"解空第一"。

——这样就能理解:"菩提祖师"是以菩提达摩(现实中)为原型;"孙悟空"是以须菩提(传说中)为原型。

披挂奉承说:神兵已得,开口道谢;贤邻厚意,索要披挂;无衣相称,坐地恃强;龙王诿客,猴王犯主;擂鼓撞钟,急招三龙;聚众商议,陈说原委;敖钦闻听,扬言派兵;敖闰慢拦,启奏天庭;敖顺献履,敖闰送甲;敖钦凑冠,一并奉承;穿戴停当,打出龙宫;四王不忿,阴议进表。

——四海龙王:中国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即:东海广德王敖广,东海水府仙官,居莱州东海;南海广利王敖钦,南海水府仙官,居广南南海;西海广顺王敖闰,西海水府仙官,居江中府西海;北海广泽王敖顺,北海水府仙官,居孟州北海。

中国古代传说有龙王"兴云布雨"之说,是"龙神崇拜"、"海神信仰"、"农耕文明"再套用佛经中"龙王"的综合产物。唐宋时期的帝王们多次下诏祠龙、封龙为王,以祈求风调雨顺。

"四海龙王"在中国道教神仙谱系里,是奉玉皇大帝之命管理海洋的神仙。掌管海洋生灵,人间司管风雨,统帅虾兵蟹将。其理论最先由中国道教提出,最早记载于道教典籍·清元子《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又名《龙王经》,属洞真部。

——孙悟空兵器已得,为何威胁龙王索要披挂?

借用一句俗语:人靠衣裳马靠鞍,狗带铃铛跑的欢。按照作者的设定,如意金箍棒的获得,完全属于巧合。《西游记》原文记载: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么改造,送出宫门便了。

可以感知龙王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打算用龙婆的一套说辞应付一下了事。没想到:器生祥瑞,物遇其主。孙悟空在武器的加持下如虎添翼,施展神通,丢开解数,打转水晶宫。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对龙王索要一副披挂反而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孙悟空的蛮横态度使得四海龙王决定启奏天庭,诛杀泄愤。这也是《西游记》作者在为后面的章节继续铺垫其合理性。

法天象地说:披挂饰体,兵器护身;高登宝座,志得意满;众说华彩,细言宝贝;物遇其主,忽生霞瑞;棒名如意,袖珍藏耳;法天象地,教演神铁。

——法天象地:中国道教修炼术语。据道教典籍·洞真部《学仙辨真诀》记载:古人所以假易象而为经者。谓至道与天地配合,如太上始分一气为二仪,二仪判然后有三才,俾乾坤运而品汇贞,坎离用而金水并,此道之枢也。男冠女异,牝牡相得,气交体合,应变无穷,此道之用也。日月运矣。寒暑节矣,滋液润泽,施化流通,此道之验也。阴伸阳屈,阳用阴潜,一往一来,推情合性,此道之返也。此乃明剖一气,以法天象地,自有为合於无为者也。

——孙悟空展示"法天象地"的神通是为了炫技吗?

因为炫技而遭菩提祖师训诫并逐出师门。凭着孙悟空的悟性,不可能在"虚荣心"上再犯第二次错误。所以,我认为是:携七十二洞之联军,逞威势震慑于不臣。

故事发展到现在,孙悟空从先前"不足为异"的石猴,已成长为"四海拱伏"的霸主。成长速度不可谓不快,但这个过程中难免存在"墙头草"式人物的伺机窥探。孙悟空需要通过"立威"这一手段来表明态度:想挑战权威者,必须有胜过我的手段才行。

这一细节足以证明:孙悟空对于权谋的"霸道"与"王道",运用十分娴熟。而且后文紧接着就是大排筵宴、大肆封赏,这就是所谓的:恩威并使,帝王心术。

义结金兰说:虎豹惊魂,狼虫散魄;群怪磕头,妖王拜礼;恭贺猴王,开怀饮宴;广设珍馐,满斟琼浆;赏善罚恶,封帅拜将;马流为帅,崩芭为将;四海访贤,千山交友。

义结七王: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陀王、猕猴王、禺狨(yùróng)王、美猴王。

——蛟:中国古代传说中能发水的广义龙类。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十三》记载: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苟水中即蛟。据南朝萧梁·任昉fǎng《述异记》记载:虺(huǐ毒蛇)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据宋代·赵令畤(zhì)《侯鲭(hòu qīng)录·墨客挥犀》记载: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xīngxián带腥气的口水)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

传说中蛟隐于湖泊、深潭、水库、江河支流、地洞之中。需修炼一千年,便成为"走蛟",沿江入海后化龙。所谓"走蛟"就是形容沿着江河入海的过程,期间多伴随着狂风暴雨、江河暴涨、洪水等自然现象。

中国民间的"悬剑桥"就是防备"走蛟"伤害桥梁。如今贵州和重庆一带的土家族区域古桥,悬剑的较多,是土家族古文化特征之一。

——禺狨(yù róng):金丝猴的一种。据战国时期·典籍《山海经》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自耳。郭璞注:禺似猕猴而长,赤目长尾。

——马流:即猴子。中国北方中原地区的方言里把"猴子"称呼为马流。据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记载:北人谚语曰胡孙为马流。据北宋·张师正《倦游杂录》记载:京师优人以杂物布地,遣沐猴认之,即曰"著也马留"。(京师的民间艺人,用杂物扔到地下,让猴子去辨认,这种游戏叫做"著也马留")。据南宋·胡仔《苕溪渔隐诗话》记载:吕惠卿察访京东。吕质清瘦,语话之际喜以双手指画,时人呼之曰"说法马留"。注:马留(马流),盖优人呼沐猴之名。(吕惠卿容貌比较清瘦,说话时又喜欢手舞足蹈,所以大家给他取个外号叫:说法马留)。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兽部》记载:马留为"猕猴"的异名,还有沐猴、为猴、胡孙、王孙、马留(马流)、狙(jū古书上指猕猴)等。

——崩芭(bēngbā):应为外来语(梵语或蒙语)。确切来源尚待考证。

——研究一:梵语、印地语"猴子"一词的音译。梵语中的Badara(意为枣树)一词在印地语中写作Bēra,而这个词本身却在印地语中表示猴子的意义,发音与"崩芭"极为相近。

——研究二:蒙古语bambar的音译,是"虎将"的意思,崩芭二将军乃猴王麾下得力干将。

——为什么孙悟空要义结七兄弟?

我的观点是:团结一切有生之力量。也是《西游记》作者在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大战而积蓄能量。

对外:义结"六王"可以视为外交手段。孙悟空从先前的"聚众自保"成长为"一方霸主",势必会惊动人王、禽王、兽王,这时候"睦邻友好、互不侵犯"就成了外交中最基本的要素。而结交"六魔王"为辅助力量以壮声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内:划分等级,各尽其责;封帅拜将,赏善罚恶;以两个赤尻马猴为马流元帅、两个通背猿猴为崩芭将军、四万七千余口群猴为核心,联合七十二洞山怪。至此,孙悟空构建了一股势力所俱备的完整框架。

魂闹幽冥说:杀牲祭天,欢歌享地;犒赏头目,六王赴宴;酩酊大醉,酣然而睡;阴司批文,幽冥索魂;猴王性恼,掣棒入城;解索逞强,举手施威;牛头东躲;马面西藏;鬼卒上殿,传报祸事;十代冥王,排班座次;毛脸雷公,上仙留名;天生圣人,灵显感应;魂超三界,魄出五行;遍查文薄,自检目录;墨勾生死,除类销名;躘踵(lóng zhōng)猛醒,南柯一梦。

——南柯一梦:成语典故。形容一场大梦。据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记载:相传唐代有个姓淳于名棼(fén:纷乱)的人,嗜酒任性,醉后梦入"大槐安国",拜见国王,遂招为驸马,官任"南柯郡太守"。因与"檀萝国"交战,率兵拒敌,屡遭败绩。妻子病死,护丧归国,国王颇多疑忌。最后被遣发回乡,还入家门,却见自己睡在廊下,矍(jué)然梦醒,发现"槐安国"和"檀萝国"只是树下蚁穴。后人用"南柯一梦"借喻世间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空梦。

——六道:佛教术语。据东晋(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记载:分别善恶,故有六道:善有上、中、下故,有三善道:天、人、阿修罗;恶有上、中、下故,地狱、畜生、饿鬼道。据明朝·张岱《夜航船》记载:释家有六道轮回之说:天道、人道、魔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阴间天子十代冥王:即十殿阎王。是指中国佛教中主管"冥界地狱"的十个阎王,其说始于唐末。在古印度·婆罗门教诗歌集《梨俱吠陀》、《释门正统·利生志》中均有"阎王"记载,但正统古印度佛教中没有"十殿"之说,应为"汉化佛教因果轮回"结合"民间传说"分类化之后归入佛教。

    中国道教理论中亦沿用此说。"阎王"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影响很大,传说人死后都要到阴间报道,接受审判:生前行善者可升天堂,生前作恶者会下地狱。据道教典籍《宝诰大全·十殿冥王宝诰》记载:东岳阿衡,北都酆应。掌管善恶,掌握死生。正气堂堂,亲跻一律。圣心耿耿,恩怨两忘。明明孽镜高悬,黑黑阴形环列。任强梁而莫展,纵奸佞以难施。福善而生天堂,福遥以沈地狱。报应明显,因果昭彰。六道仰恩,四生哀命。大悲愿,大圣大慈。冥府十王,慈仁真君,冰心铁面天尊。

十殿阎王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轮转王。

【一殿秦广王】:秦广王蒋,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超升。

【二殿楚江王】:楚江王历,三月初一日诞辰。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

【三殿宋帝王】:宋帝王余,二月初八诞辰。司掌黑绳大地狱。

【四殿仵官王】:仵官王吕,二月十八日诞辰。司掌合大地狱,又名剥剹血池地狱。

【五殿阎罗王】:阎罗王包,正月初八日诞辰。司掌叫唤大地狱。

【六殿卞城王】:卞城王毕,三月初八日诞辰。司掌大叫唤大地狱。

【七殿泰山王】: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诞辰。司掌热恼地狱,又名碓磨肉酱地狱。

【八殿都市王】:都市王黄,四月初一日诞辰。司掌大热大恼大地狱,又名恼闷锅地狱。

【九殿平等王】:平等王陆,四月初八日诞辰。司掌丰都城铁网阿鼻地狱。

【十殿轮转王】:转轮王薛,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洲投生。

——凤凰:亦作凤皇,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中的百鸟之王。雄的为凤,雌的为凰,总称为凤凰。又称丹鸟、火鸟、鶤(kūn)鸡、威凤等。

凤凰共有五种。据南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十》记载:“凤象者五,五色而赤者凤;黄者鹓鶵(yuānchú鹓雏);青者鸾(luán);紫者鸑鷟(yuèzhuó);白者鸿鹄(hóng hú)。

中国民间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吉祥和谐的象征,是中国图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西周时期·典籍《诗经·大雅》记载: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据战国时期·典籍《尚书·益稷》记载:舜作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其形参差,象凤翼。据战国时期·典籍《山海经》记载:丹穴山,鸟状如鹤,五采而文,名曰凤。又:北极天樻(guì)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据战国时期·典籍《楚辞·远游》记载:凤凰翼其承旗兮,遇蓐(rù草席)收乎西皇。据战国时期·道家典籍《鹖hé冠子·度万》记载:凤凰者。鹑(chún)火之禽,阳之精也;麒麟者,玄枵(xiāo)之兽,阴之精也;万民者,德之精也;德能致之,其精毕至。据战国时期·谶纬典籍《春秋孔演图》记载:凤火精,生丹穴。非梧桐不栖息;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身备五色,鸣中五音。有道则见,飞则群鸟从之。据战国时期·典籍《荀子·解蔽》记载: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又:螭龙为蝘蜓(yǎn tíng),鸱鸮(chī xiāo)为凤凰。比干见刳(kū),孔子拘匡。据战国前期·典籍《论语·摘衰圣》记载:凤有六像,九苞。六像者,一曰头像天;二曰目像日;三曰背像月;四曰翼像风;五曰足像地;六曰尾像纬。九苞者,一曰口包命;二曰心合度;三曰耳听达;四曰舌诎(qū屈)伸;五曰彩色光;六曰冠矩州;七曰距锐钩;八曰音激扬;九曰腹文户。行鸣曰归嬉,止鸣曰提扶,夜鸣曰善哉,晨鸣曰贺世,飞鸣曰郎都。知我唯黄,持竹实来,故子欲居九夷,从凤嬉。(宋均注:纬,五纬也;度,尺也;州当作采,朱色也;户,所由出入也,应天下和平者也;黄,黄中通理也。凤遇乱则潜居九夷。)据西汉·贾谊《贾谊新书》记载:凤凰生而有仁义之意,虎狼生而有贪戾之心。据西汉·刘向《列女传》记载:凤凰不离于蔚罗,麒麟不入于陷崖,蛟龙不及于枯泽。据西汉·刘向《列仙传·萧史》记载: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据西汉·焦延寿《焦氏易林》记载:麒麟凤凰,善政得祥;阴阳和调,国无灾殃。凤凰在左,麒麟处右;仁圣相遇,伊吕集聚。据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记载:凤凰栖于树,鸾鸟巢于侧,麒麟步于庭,百鸟佃(diàn)于泽。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凤,神鸟也。天老曰:凤像,麟前鹿后,蛇颈而鱼尾,龙文龟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出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国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zhuó洗)羽弱水,暮宿丹宫。见则天下大安宁。据东汉·蔡邕(yōng)《琴操》记载:周成王时,天下化,凤皇来舞于庭。成王乃援琴而歌曰:凤皇翔兮于紫庭,余何德兮以感灵?据东汉·刘珍《东观汉记》记载:是岁凤凰来集济阳,故宫皆画凤凰。圣瑞萌兆,始形于此。据东汉·王充《论衡·吉验》记载:元帝之初,有凤凰下济阳宫,故今济阳宫有凤凰庐。据东汉·应劭shào《风俗通义·六国》记载:凤凰于飞,和鸣锵锵。有妫(guī姓氏)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後,莫之与京。据东汉·班固《前汉书》记载:元始三年,有凤皇集东海,遣使祠其处。宣帝时,凤皇、神雀、甘露,降集京师。赦天下,凤皇集上林。乃作凤皇殿,以答嘉瑞。据三国魏·张揖《广雅》记载:凤凰,鸡头燕颌,蛇颈鸿身,鱼尾胼翼。五色: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义,腹文信,膺文仁。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保长,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据西晋·皇甫谧mì《帝王世纪》记载:黄帝服斋于中宫,坐于玄扈洛上。乃有大鸟,鸡头燕喙,龟颈龙形,麟翼鱼尾,其状如鹤。体备五色,三文成字。首文曰顺德,背文曰信义,膺(yīng胸)文曰仁智。不食生虫,不履生草。或止帝之东圆,或巢阿阁。其饮食也,必自歌舞,音如箫笙。据西晋·陆翙(huì)《邺中记》记载:石季龙皇后在观上,有诏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徊转,凤凰飞下。凤以木作之,五色漆画,朱脚皆用金。据东晋·桓玄《凤凰赋》记载:惟羽族之殊诞,独鸾皇而称杰;邈区宇以超栖,抚朝阳于丹穴;备六德以成文,晖藻翰之郁烈。据东晋·王嘉《拾遣记》记载:周昭王以青凤之毛为二裘,一曰燠质,一曰暄肌,常以御寒。至厉王末,犹宝此物。及厉王流于彘(zhì),人得而珍之。罪有陷大辟者,以青凤毛赎罪免死,片毛则准千金。据南朝萧梁·顾野王《舆地志》记载:未央后宫有鸳鸯、昭阳、飞翔、增地、合欢,兰林,披香、凤凰等八宫。殿则有甘泉、函德、明光、皋门、麒麟、白虎、金华。历代殿名或沿或革,惟魏之太极,自晋以降,正殿皆名之。据南朝陈·张正见《赋得威凤栖梧桐》诗:丹山下威凤,来集帝梧中;欲舞春花落,将飞秋叶空。影照龙门水,声入洞庭风;别有将离曲,翻更合丝桐。据唐代·孔颖达《毛诗注疏》记载:凤凰,灵鸟仁瑞也。雄曰凤,雌曰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与众鸟集于所止,众鸟慕凤凰而来。喻贤者所在,群士皆慕而往。据唐代·王勃《临高台》诗: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据唐代·虞世南《怨歌行》诗:香销翠羽帐,弦断凤凰琴。镜前红粉歇,阶上绿苔侵。据唐代·李峤(qiáo)《凤》诗: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据唐代·李邕(yōng)《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诗:织女桥边乌鹊起,仙人楼上凤凰飞。据唐代·戴叔伦《长门怨》诗:夜静管弦绝,月明宫殿秋。空将旧时意,长望凤凰楼。据唐代·元稹《襄阳为卢》诗:千万春风好抬举,夜来曾有凤凰栖。据唐代·鲍溶《忆郊天》诗:至今满耳箫韶曲,徒羡瑶池舞凤凰。据唐代·红绡妓《忆崔生》诗:碧云飘断音书绝,空倚玉箫愁凤凰。据唐代·殷尧藩《登凤凰台》诗:凤凰台上望长安,五色宫袍照水寒。据唐代·徐铉《柳枝词十首》诗:风暖云开晚照明,翠条深映凤凰城。据唐代·赵璜《题七夕图》诗:帝子吹箫上翠微,秋风一曲凤凰归。据唐代·杜牧《读韩杜集》诗: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据唐代·李商隐《留赠畏之》诗:郎君下笔惊鹦鹉,侍女吹笙弄凤凰。据唐代·郑谷《长门怨二首》诗:闲把罗衣泣凤凰,先朝曾教舞霓裳。据唐代·司空图《寄王十四舍人》诗:今日凤凰池畔客,五千仞雪不回头。

——为什么孙悟空会被"幽冥界"的阎王勾魂索命?

此时孙悟空的"散仙身份"并不被官方(佛道)认可。虽然学会了"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但中途被菩提祖师(佛家)逐出师门。按照作者的设定:孙悟空的"修行之路"走了一半儿,只学会了"术",而没有学习"道"。

所以,孙悟空在查阅"掌管生死"的文薄当中才得知:猴属之类。似人相,不入人名;似裸虫,不居国界;似走兽,不伏麒麟管;似飞禽,不受凤凰辖。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

从这一细节可以得知:孙悟空目前属于三界(佛教)不收,五行(道教)不管的状态,在没有被官方(佛道两家)正式承认的情况下,其"魂魄"依然被写在凡间名录里。所以作者才会安排"勾魂索命"这一情节。

状告猴王说:金阙云宫,灵霄宝殿;文武仙卿,临朝随班;真人启奏,敖广进表;屈身下拜,进殿听参;天尊宣旨,仙童呈览。表曰:

水元下界东胜神洲东海小龙臣敖广启奏大天圣主玄穹高上帝君:近因花果山生、水帘洞住妖仙孙悟空者,欺虐小龙,强坐水宅,索兵器,施法施威;要披挂,骋凶骋势。惊伤水族,唬走龟鼍(tuó)。南海龙战战兢兢,西海龙凄凄惨惨,北海龙缩首归降。臣敖广舒身下拜,献神珍之铁棒,凤翅之金冠,与那锁子甲、步云履,以礼送出。他仍弄武艺,显神通,但云:聒噪,聒噪!果然无敌,甚为难制。臣今启奏,伏望圣裁。恳乞天兵,收此妖孽,庶使海岳清宁,下元安泰。奉奏。

玉皇览毕,遣将捉拿;龙王顿首,开口称谢;天师启奏,冥君奉章。圣帝宣旨,玉女接表。表曰:

幽冥境界,乃地之阴司。天有神而地有鬼,阴阳轮转;禽有生而兽有死,反复雌雄。生生化化,孕女成男。此自然之数,不能易也。今有花果山水帘洞天产妖猴孙悟空,逞恶行凶,不服拘唤。弄神通,打绝九幽鬼使;恃势力,惊伤十代慈王。大闹森罗,强销名号。致使猴属之类无拘,猕猴之畜多寿,寂灭轮回,各无生死。贫僧具表,冒渎天威。伏乞调遣神兵,收降此妖,整理阴阳,永安地府。谨奏。

——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中国道教神话传说中主宰天地的大天尊。简称玉帝或玉皇大帝。道教典籍《玉皇经》中"玉皇大帝"全名为: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为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之下、辅佐三清的四御(四帝)之首。

中文"上帝"一词在唐代以前专指"昊天上帝",是中国儒教信仰的核心教义之一。据唐代·杜佑《通典·礼典》记载:所谓昊天上帝者,盖元气广大则称昊天,远视苍苍即称苍天。人之所尊,莫过于帝。托之于天,故称上帝。

唐朝初年,基督教(景教,起源于波斯(叙利亚),与摩尼教、祆xiān教(拜火教)共同成为波斯三大宗教。是从希腊正教(东正教)分裂出来的基督教教派)传入中国后,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的唯一真主"阿罗诃"也被教众奉为"上帝"。两宋时期,随着中国道教的兴盛,"上帝"一词也逐渐被道教理论所借用。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在翻译《圣经》时将"GOD"翻译成"天主"。

在清朝末年,太平天国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却将"YHWH雅威"由"天主"改译为"上帝"。把中国儒教的"昊天上帝"与景教的"真主上帝"合用一个称呼。这样非常有利于传教,教众也容易接受和传播,后来被其他宗教广泛借用。

——"玉皇大帝"的历史演变及其身份来历:

中国太古时期的神话传说里,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现象和人类祸福吉凶、生死寿命的最高神是"帝"和"上帝"。

西周以后又称"皇天"、"昊天"、"天帝"等。

南朝萧梁·陶弘景编篡了中国第一部道教神仙谱系《真灵位业图》,其中详细记载了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诸多仙真,大约3000名,以7个等级排列。其书里已经明确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等称呼。

隋唐时期,"玉皇"信仰盛行。据唐代·白居易《梦仙》诗:仰谒(yè)玉皇帝,稽首前致诚。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据唐代·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我是玉皇香案吏,谪居犹得住蓬莱。

"玉皇大帝"的身份在中国道教前期(魏晋南北朝)并不显赫,宋代以后有明显提升。宋代皇室的"造神"与"显灵"多依托于"玉皇"。由宋真宗(赵恒)于天中样符八年(1015年)为"玉皇大帝"加大道圣号: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

宋徽宗又于政和六年(1116年)上五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这一尊号与前者相比,关键在于将历代帝王祭典的"昊天上帝"与"玉皇大帝"合为一体。"玉皇者圣中最早,神中最贵,诸佛圣师,万天帝主,故尊称曰玉皇";所谓"众圣之王乃诸仙,诸儒圣,诸佛,诸天,诸神一切众圣"。

虽然此后历代皇帝的祭天盛典中依然供奉"昊天上帝",不过在中国民间传说中逐渐以"玉皇大帝"为其至上尊神。据南宋·灵宝派道士·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三界所治门·玄穹主宰》记载:昊天上帝,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掌万天升降之权;司群品生成之机;三洞四辅禁经之标格;至妙无为之神威;乃三界万神三洞仙真之上帝君也。

"玉皇上帝"的地位虽然被提高,但在中国道教中,仍然在三清(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灵宝天尊、万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之下。在道教"斋醮(jiào)请神"仪式中,总是先奏请"三清",然而才奏请"玉皇"。

道教的如此安排,曾遭到儒家学者们的非议。据南宋·朱熹《朱子语类·论道教》记载:道家之学,出于老子。其所谓三清,盖仿释氏三身而为之尔。释氏所谓三身:法身者,释家之本姓也;报身者,释家之德业也;肉身者,释迦之真具而实有之人也。今之宗其教者,遂分为三象而骈列之,则既失其指矣。而道家之徒欲仿其所为,遂尊老子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僭逆(bèilìjiànnì),莫此为甚。

面对儒家的批评,中国道教理论家曾作过许多解释。据道教典籍·《玉帝圣号同异考》记载:玉帝圣号,祟自浩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著,人人共睹听者,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微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市垣帝主号也;三焰华少微玉帝,汉哀帝上先天定位号也;四紫微玉帝,汉光武上后天乾号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号: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诸天,永不毁沦。世不详考,谬谓帝即帝释,不知玉帝名号,各有不同。其四玉帝,俱属高上玉帝统御。今言四帝天皇同列者,亦非是玉帝。达天者详之。

而南宋·灵宝派分支·东华派道士·甯(Nìng)全真已在其所著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三界醮坛图》中,从道教神学理论上作了调整:盖玉清为教门之尊,昊天为三界之尊,各居一列,各全其尊故也。      

至此,宋代以来"道教神仙谱系"形成了以"玉皇大帝"为首的昊天三界之尊、四御、六御、七御等的神学体系。称"元始"为三教之首,"玉帝"为万法之宗。据道教典籍·《宝诰大全·玉皇宝诰》记载: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据明代·全真道士·周玄贞《皇经集注·玉帝尊次考》记载: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道家先三清者,先虚无而后妙有,所谓无极而太极,非有尊卑之殊。

清代对"玉皇大帝"的身份来历进行了系统化整理。据清代·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玉皇经》记载:天尊言往昔去世有国,名号光严妙乐。其国王者,名曰净德。时王有后,名宝月光。其王无嗣,尝因一日,作是思惟:我今将老而无太子,身或崩殁(mò),社稷九庙,委付何人?作是念巳,即便敕(chì)下诏诸道众。于诸宫殿,依诸科教。悬诸幡盖;清净严洁;广陈供养;六时行道;遍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浮黎元始玉皇大天尊无边神韵尽在显化。

忽夜,宝月光皇后梦昊天上帝。金姿玉质,清净之俦,驾五色龙舆。与诸仙真,拥耀景旌,荫明霞盖。是时,帝又分身,浮黎元始天尊安坐龙舆(yú),化一婴儿。身诸毛孔,放百亿光,照诸宫殿,作百宝色。幢节前导,浮空而来。是时皇后心生欢喜,恭敬接礼长跪帝前。语上帝言:今王无嗣,愿乞此子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悯听许。

尔时帝答皇后言:愿特赐汝。是时皇后礼谢上帝,而乃收之。皇后收已,便从梦归。觉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当生之时,身宝光焰,充满王国。色相妙好,观者无厌。幼而敏慧,长而慈仁。

于其国中,所有库藏,一切财宝,尽将散施穷乏困苦、鳏(guān)寡孤独、无所依怙(hù依靠)、饥饿癃(lóng)残,一切众生。仁爱和逊,歌谣有道。化及遐(xiá远)方,天下仰从。

归仁太子,父王加庆。当尔之后,王忽告崩。太子治政,俯念浮生,告敕大臣,嗣位有道。遂舍其国,于普明香严山中运筹演绎道真,超度过去劫已历八百劫。身常舍其国为群生,故割爱历道于此后经八百劫。行药治病,拯救众生,令其安乐。此劫尽已,又历八百劫。广行方便,启诸道妙;演说灵章,恢宣正化。敷扬神功,助国救人,自幽及显。过此已后,再历八百劫。亡身殒命,行忍辱,故舍己血肉。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在渺渺亿劫中不同时期显化不同名号。如是再历三千二百劫,玉皇先天一炁(qì)道体又以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如来。以万天之帝诸佛之师,教诸佛菩萨顿悟大乘正宗,入虚无妙道。又经亿劫,往劫显化俱复一体,号曰玉帝。

明清以后,"玉皇大帝"在中国民间的影响增大。祭祀"玉皇大帝"的仪式逐渐盛行,规格往往超越了"三清",相传农历的正月初九日为"玉皇大帝"圣诞。是日,道观中要举行盛大的"斋醮"仪式,成千上万的香客携带香烛、供品前往庙中祈福,称为"玉皇会"。有的地方在庆祝玉皇圣诞时,还举行"赛玉皇"的活动,即以比赛演戏、杂耍等文艺活动来酬神。

又传说每年中国的农历腊月二十五日为"玉皇"出巡日,这一天"玉皇"会降临下界,亲自出巡考察人间善恶,以便赏善罚恶。届时,各道观于子时举行迎接"玉皇御驾"的仪式。

民间则上演"玉皇出巡"的活动,即抬着"玉皇神像"沿着街道或村庄巡行,一路上鼓乐齐鸣,热闹非凡。此活动一直延续到农历的正月十四日,然后将"玉皇御驾"抬到当地的玉皇殿前焚化,俗称为"送玉皇"。

——邱弘济、葛先翁:中国道教传说中的神仙。与张道陵、许旌阳并称四大天师,辅佐玉帝。据道家典籍·洞神部《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记载:在昔元始天尊敕太清无上元君,令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许逊)判雷霆泰省事,太上玉京太极左宫仙翁(葛玄/葛洪)判雷霆玄省事,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张道陵)判雷霆都省事,复以浮丘大仙(萨守坚/疑似邱弘济)签书雷霆三省事。据道教典籍《宝诰大全·葛仙翁诰》记载:天台得道,合宅成真。昔受东华,复传西蜀。诏命玉京金阙,位证太极仙班。慈怜拯拔于沈沦,恩念普资于苦爽。葛天氏遗风显著,勾漏令凡砂俱存。括苍任游,罗浮乃止;倏闲玉笋,修理金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玉京,东吴太极;左公仙翁,雷霆玄省;天机内相,玉虚紫灵;普化玄静,常道冲应;孚佑真君,垂恩广教;慈悲大帝,度人无量天尊。

因张道陵、许逊、葛玄(葛洪)三人在历史中确有其人,而中国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萨守坚被邱弘济替换,无人知晓邱弘济的来历。有好事者附会其为长春真人丘处机,大概因为二人都姓邱;或言其是长春真人弟子李志常,根据是李志常曾被封为"真常妙应显文弘济大真人"。终无定论。

——地藏王菩萨:中国汉传佛教中四大菩萨之一。与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齐名。唐朝时期来华求法的朝鲜半岛(新罗、高句丽(gāogōulí)、百济)之一的地藏比丘(金乔觉)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这位出身新罗王族的僧人修行的安徽九华山,被视为"地藏菩萨"的道场。并因此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

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所以得名。据古印度佛教·典籍《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地藏菩萨昔于须弥山顶忉(dāo)利天宫,受世尊释迦牟尼嘱托:于世尊寂灭之后,未来佛"弥勒"未生之前,在这个过渡时期,娑婆世界的众生需由"地藏菩萨"来负责渡化,令其永为"幽冥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报本荐亲,共登极乐"。

"地藏菩萨"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大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渡尽,方证菩提。据古印度佛教·典籍《地藏十轮经》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发愿要救渡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

所以这位菩萨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汉传佛教广为弘传,后世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为什么作者设定"四海龙王"和"十代冥王"同时状告孙悟空?

因为"四海龙王"是中国道教中的神话人物:道教代表。"十代冥王"是中国佛教中的神话人物:佛教代表。按照《西游记》作者的设定:孙悟空虽然已经成长为"一方霸主",但同时招惹了佛、道两家,其后果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再看这一回的目录: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其实可以修改为:千山皆拱伏,十类尽除名。还可以简化成:皆拱伏,尽除名。这就能理解作者在这个章节中的深意:拱伏和除名。

孙悟空已经做到人间最大,但仙界无名。以后会发生什么,就看他如何突破这个"命运瓶颈"啦。

金星招安说:即招文武,宣众议事;何时产育?何代生养?何处妖猴?如此有道?哪路神将?下界收服?太白长庚,躬身启奏:三界之中,九窍之形;日月孕就,天地育成;饮露餐霞,修仙成道;姑念慈悲,降旨招安;宣他上界,授他散官;云班入籍,仙箓注名;如违天命,再拿不迟。玉帝甚喜,依卿所奏;金星领旨,下界出使。正是那:

高迁上品天仙位,名列云班宝中。

——太白长庚星:五德星君之一。中国道教传说里的神仙。道教以阴阳学家邹衍(战国末期齐国人)"五德终始"的理论为基础,把五星(金木水火土)附会成神仙加以崇拜。据西汉·刘向《说苑·辩物》记载:所谓五星者,一曰岁星、二曰荧惑、三曰镇星、四曰太白、五曰辰星。

据宋末元初·林灵真《上清灵宝济度金书》记载:东方木德重华星君;南方火德荧惑星君;西方金德太白星君;北方水德伺辰星君;中央土德地侯星君;是为五德星君也。

——为什么玉皇大帝采纳太白金星的招安策略?

我觉得是探听虚实,查清底细。对于孙悟空来说:要想得到官方承认,只有通过武力(身探龙宫和魂闹幽冥)的方式,才能最快引起天界的注意和接收。

对于玉帝来说:虽然佛、道两家同时上告,但孙悟空只是一个"想出头"的新人。在其"师道渊源"和"实力背景"不详的情况下就冒然行动、大动干戈,实在是犯不上。

采纳太白金星的"招安策略":一方面可以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借招安之名探听虚实。太白金星就是猜透了玉帝"查清底细"的心思才趁机启奏。这应该是《西游记》作者安排这一情节的出发点。

——至此,《西游记》第三回目的内容全部完结:妖王臣服,巧获神珍;幽冥销号,太白招安。诗曰:

操演兵丁保自兴,身探龙宫求神兵。

几世为人几世足,福祸迷眼窍不明。

——卜径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希踪文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602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442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878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06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30评论 5 37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7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82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0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12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65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94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32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8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8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12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36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28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西游记不单单讲的是故事 第一篇,红孩儿的父亲究竟是谁? 答案:太上老君!! 要想了解红孩儿,首先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
    都市放羊阅读 3,534评论 1 11
  • 第一篇,红孩儿的父亲究竟是谁? 答案:太上老君!! 要想了解红孩儿,首先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铁扇公主罗刹女这个人。 ...
    jtmtxixyrn阅读 2,063评论 2 3
  • 一、前代猿猴形象分析 (一)先秦猿猴形象 先秦关于猿猴的记载并不多,而且还存在着部分如《山海经》中所涉及的“类猿物...
    Emrysyrm3阅读 9,974评论 5 17
  • 品西游之大闹天宫——钻探读书会讲稿 引子 把《西游记》称为我国古典神话小说的巅峰一点也不为过,《西游记》既被列入了...
    沐杰阅读 2,397评论 3 3
  • 这是昨天该写的一篇文章了,害怕打扰到了室友,便挪作今天早上来写了。 昨晚做梦梦见蛮有味里的老妇人赤裸上身的在坊间下...
    好想读懂全世界阅读 28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