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勿搬!
“五一”放几天假,完全靠存稿日更,心每天都静不下来,每天都很忙碌,却又不知在忙些什么。
第一天还算安静,闺女写作业,我们收拾屋子,把半年不用的顶灯上的电扇擦拭一遍,把角角落落的灰尘抹去,“劳动节”名副其实。
带着孩子不敢在这个时候出门“添堵”,下午骑着小电车和闺女在小城里“逛吃”,看日渐由嫩绿变成浓绿的小城,偶遇几株芍药,给女儿科普一下芍药和牡丹的区别。
第二天是聚会的一天,姨婆(丈夫的姨妈)在北京做了手术回来,趁着假期几家亲戚商量好一起去看她 ,连她九十多岁的婆婆都来了。
老太太个子不高、身形瘦削,一头稀疏白发,两眼却炯炯有神,坐姿没有老态,说话依然是滴水不漏,大家问她长寿秘诀,她说是因为媳妇们和儿孙孝顺。
她年轻时守寡,养大了四个儿子,给他们娶媳妇成家,帮忙照护下一辈,现在却依然不肯跟着孩子们,一直在老家独居,养鸡、养鸭家里却收拾得干净利索,还不时送给儿孙们一些鸡蛋。
二三十人的聚会,孩子们在玩儿手机,年轻人在讨论孩子、美容、减肥、创业,年纪大的在谈养生、显摆闺女儿媳给买的衣服首饰,一群人里我倒跟睿智的老太太最聊得来。
第三天单位组织去医院体检,本以为分了四组应该很快结束的,谁知其他体检项目快,唯在做B超时耽误了时间。
两个B超室,一边是两个年轻小伙儿给男士做,一边是一个中年女人给女士这边做,男士那边很快做完了,几个年纪大的女士去问能不能在那边做,两个年轻人却不好意思,什么事儿,这医生还要看性别吗?
人至中年,多多少少会有些,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身体不适。我们这组女士里查出了几个淋巴结节、乳腺增生、脂肪肝、肝部血管瘤,虽不算大病,也算给身体敲响了警钟。人生不易,好好珍惜健康的日子吧!
等我和闺蜜做完,后面还排着几个女同事,领了餐券去医院餐厅里吃饭,工作人员们都准备去住院部售卖午餐了,匆匆吃过“早饭”,到家已经十一点了。
明天体检的两个闺蜜,在微信小群里不断询问,我俩把经验及时“奉送”,但愿明天她们两个顺利“通关”。
中午睡一觉,二宝和她的好朋友相约去书店。四、五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总想着尝试“独立”的快感,不愿父母们陪在身边,我们只好叮嘱她们不要出书店,然后无奈退出。
陪着放假回家的大宝去买衣服,说是陪,其实就是坐等,上大学的孩子哪里能听得进我的意见?孩子们在成长,我得体退出,不多言不多语,不干涉,意见在家里已经说了,再多聒噪只能招致孩子心烦,自己不痛快。她开心的收获一套裙子、一件T恤,我在超市收获一堆蔬果、肉蛋奶,回家。
第四天,一早起来买了蔬果、肉食、鸡蛋去看我的父母,蒙蒙细雨中父母站在阳台上,看着他们的白发,感受他们日渐慈祥,心里不觉热乎乎里夹杂着心酸。
曾经“暴脾气”的老爹,坏脾气已经随着时光流逝烟消云散了,看到我们一家,满脸笑容。回来的路上,孩子们说:“姥爷是个挺爱笑的人,笑起来很慈祥!”
我笑笑不说话,曾经追着我打的那个人了,现在可不承认他不喜欢女孩子,更在我怼孩子时“教导”我,“跟孩子们好好说话,我可不待见骂孩子……”
将至中午,去参加丈夫的堂弟为女儿摆的“百日宴”,大家族相聚,整整摆了四桌,推杯换盏都在其次,相互叙旧,感叹时光流逝。小一辈逐渐长大,老一辈欣慰之余总有些感慨的。
丈夫家族里每年都有几次团聚,每次都让人感觉温暖,我的亲戚们多年不曾相聚,人情味也没有这样足,彼此说话小心翼翼、旁敲侧击、不欢而散,这样的聚会没有也罢!
第五天,早上起来又是微雨,丈夫一个同事的儿子结婚,他去帮忙了。
我和孩子在家里收拾一些琐碎,在家做饭的日子就是这样,手里总是忙着,可总也看不出有啥变化,洗菜、做饭、刷锅、洗碗的庸常才是最磨砺心性的。
以前毛手毛脚的,做一次饭不是切了手,就是碎了碗,这几年在付出了——烧糊了几口锅,烫伤两次手的代价下,终于能静下心来做几道菜了,起码一家人的伙食能应付了。
中年人的不易都在谈笑间,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会懂。晚上早早躺在床上,打开闹铃,明天又是工作模式了。
(“五一”假期流水账,我也水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