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似乎比打游戏,刷剧,逛街,好像更有意义,但如果这样花的时间学习却只是记住了一堆概念,什么行为都没有改变,什么作用都没有发挥,那和那些不学习去玩游戏逛街浪费的时间是一样多的。
今天读了罗胖精选,高手读书法:六经注我。讲的是何帆老师的一个读书的方法。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倒不是和他的读书速度,而是他对待读书的态度。我的理解是,读书的时候不盲从,根据自己的需要,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才是真正高效的读书方法,也才是真正有效的读书行为。
这让我想起了吴军老师曾经有一封《硅谷来信》里说过,迷信在中文中是个贬义词,而科学常常是放在迷信的对立面的。我们一直在提倡科学,破除迷信,但这种情况下很多人破除了旧的迷信,却又塑造了一个新的迷信,而这个新的迷信所信奉的恰恰就是科学。
科学是迷信的对立面,那怎么可能说是迷信科学呢?其实把教徒对宗教的态度和有些人对科学的态度来做一个比较就能够发现了。
宗教或者说迷信最大的特点是盲从,就是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而坚定不移的相信,甚至不允许别人怀疑 ,如果谁怀疑了,那就是异教徒,必要铲除或者批判,反对的。
但科学强调的是怀疑而不是信仰。
有的人在有些问题上,说不过别人,就抛出一句:就是科学。隐含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再怀疑,再不相信我的话,那么你就是不讲科学,就是迷信。这种态度就有点像信徒对于异教徒的态度。
同样的,我们对待读书的态度也应该像对待科学的态度一样,我想这就是何帆读书方法里面的道理。
其实对科学的迷信和崇拜也跟我们的文化环境有关。我们从小就被要求,要听话,在学校接受统一的教育,所有的考试都有标准答案。这样无形中就让我们产生了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答案只有一个,所以才有了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这种认知,而忽视了开放性的思维,批判意识的养成。
何帆的读书法说:忘记了之后留下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记住的东西反而不是你自己的,能做到过目不忘的人往往缺乏创造力。对于这一点我们读书的时候也有感触,就是很久以前读过的书,能够留下印象深刻的其实很少,但就是那些很少的,能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能够指点我们的行为的才是真正重要的,真正有效的读书。
我的理解就是,从自身出发,想明白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知道了为什么要读书,然后再去决定读哪些书,第三步才是去看看应该怎么读,也就是要做书的主人,而不是书本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