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诗经》、《楚辞》是纯文学,而儒家将它们变成教条,并且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家、文人,甚至是君主王侯都要遵守于《诗经》,而后人甚至不敢将《诗经》编入文选。这就好比明明是一道菜,但却不得写入菜单,明明很美味,但却只能远观不可尝之一样。好在还有一些人比如汉乐府、竹林七贤、陶渊明、这些杰出的人才不被教条所屈服,继承发扬《诗经》,把它当作文学来看待,所以天才毕竟是天才,豪杰毕竟是豪杰,而凡夫俗子依然认为《诗经》是经典。
木心先生说“要多读中国史家,哲学家典籍,千万别想到什么继承发扬,那样,你就有希望继承和发扬了”这句话我反复看了很多遍,其实没怎么看懂木心先生的意思,但是隐隐的又觉得非常有道理。我浅显的认为木心先生的意思大概是,古代的史学家哲学家们是非常有智慧的,他们的知识是整合的,作品不仅有着大智慧、且文笔精妙文辞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这种文化遗产的继承不可以刻意,你不能抱着继承的想法去继承,这样可能会过了,就变了味了。最好的方法大概是你沉浸在这样的文化中,成天在里面泡着,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得到的自然是最原汁原味的,这样才是最好的继承。
老子在我的印象里就是“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看见老子的思想的时候还想过,为什么会有人有这种思想?无为竟然也是一种作为,顺其自然才是天理?偶尔我也羡慕过老子,想象他是不是心无限大,才能这么宽心,什么都不去争,什么都不做,悠然自得,所以竟能这么长寿。现在看来我真的太浅薄,我只看见老子说别去争,别去做,我以为这就是他的思想,然而这只是他的选择。他是难得的一个明白人,因为明白所以极端、悲伤、消极。他所生活的时代说话的人太多,各种治国理论,各种思想理论,天下反而越来越乱,他明白,但他无法改变。木心先生说,他总认为老子提出“无为”“无治”是生气、是绝望、是唱反调,是现实逼得他往极端走。我认为也许他不仅仅是生气绝望后的唱反调,也是生气绝望后给自己的一条出路。老子哲学是伤心人语,老子看透了人性,他觉得人性没有补救,还不如回到原始的状态,也许世界和平。一面他对世人说“无治”“无为”,另一面,他对自己说“无治”“无为”顺其自然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