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是李白很有代表性的一首经典五绝,历来受到人们喜欢。
李白经受过长期漂泊,饱尝了人间酸甜苦辣的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内心边增添了极度的怀才不遇的孤寂之感。但李白那倔强不屈的性格不会改变。所以一直存在压抑和不平,此时的李白身心的疲惫与痛苦,急需得到一些安慰。为此,他写了不少寄情于山水景物,来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翻译:
高空中的一群鸟儿飞得无影无踪,只剩下孤独的云独自在悠闲。
我们彼此之间,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永看不厌的,只有我与眼前的敬亭山了。
李白的这首五绝小诗,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反而有点平淡无奇。但为什么会受那么多人推崇呢?这首诗好在哪里呢?仔细分析,我认为这首诗好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
这首诗是诗人自己与自然进行的对话,是体现作者精神世界的一部作品。从表面来看,诗人是独自一人畅游敬亭山的情景和感受,但诗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却是反映诗人一生中遇到的无比痛苦的孤独和寂寞。
为了排泄这种孤独寂寞,诗人就上了敬亭山,写了这首诗。在创作中,使用了一种奇妙的想象力和构思,以拟人手法,赋予了山水及景物以生命,并与之进行精神层面上的对话。整首诗写得自然生动。把自己的那种孤独和怀才不遇的遭遇,和向自然山水诉说以求得安慰的心情表现得很透彻,最终希望能向大自然获得神奇力量,坚定自己执着的信念。
所以,诗人写的是敬亭山,却未见指写敬亭山美丽的山水和自然美景。因为,作者写山水的目的不是单纯来写敬亭山的美,而是想借此山的美景抒发自己内的感受,让诗人孤独的心在敬亭山自然环境中得到了安慰。
2、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诗中“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一句可以说是全诗重点和精妙之处。诗人运用拟人化手法,把人与自然的对话写得惟妙惟肖。“相看”,指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相互凝视,相互欣赏,虽无语言上的沟通,但心灵上己相通,“两不厌”,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双方感情融洽的体现。
说这首诗浪漫,这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已充分流露出诗人极具浪漫主义情趣,他与敬亭山之间的情感交流,就好比是相互爱恋的情人一样,“情人眼里出西施”,双方怎么看怎么好。诗人用情人之间的互相欣赏的眼光来形容自己与山的感情交流,难道不就是具备了浪漫情调了吗?
3、动静结合,以静制动,以动衬静。
《独坐敬亭山》之所以好,还在于诗人的精心构思,用词考究,和经过深思熟虑。别看字数不多,但诗中动静皆有,动静结合,以静制动,以动衬静,使这首诗才有了流动的、活的生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高飞尽,高空中的群鸟飞得无影无踪,飞尽,从动到静。孤云独去闲,只有孤独的云独自在悠闲。远处天空中的云翻腾之后,慢慢归于平静,也从动到静,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安静的世界,人们的思绪也随着这飞舞的鸟儿和翻滚的云在跳动,然后平静下去。
这种动静结合,以动制静,以静衬动的写法,也把诗人当时的感受:孤独无助,寂寞难耐的心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给读者以无限的联想空间。
总之,李白的这首《独坐敬亭山》,通过精心构思,潜心用词,把自己在敬亭山游历时的精神世界感受充分表达出来。诗人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妙的构思,使静止的敬亭山活了起来,让山水景物有了生命。同时也寄托了诗人那颗孤独的心和对仕途不顺的情绪发泄。但经过与大自然的真切沟通交流后,诗人得到了精神的慰藉,又坚定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