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职场的人来说,时刻清楚自己职业发展的阶段以及规划自己的生活并且获得更好的发展极其的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涯咨询应运而生……
在生涯咨询的体系中,也有很多模型适合于还处在学业状态下的学生。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处在发展期的职场人的状态有着太多的相似。在这样的前提下,古典提出的“三叶草模型”也能够解释和解决所有家长和老师的一大课题——孩子没有学习动力怎么办?
解决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没错,但也可以有模型的指导:
三叶草模型:
该模型的简单解释就是当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处于兴趣、能力、价值都拥有且合适的状态下时,我们便会保证工作的一种动力,让三叶草旋转起来。而当我们缺少一些内容时,也会相应的产生厌倦、焦虑、失落等情绪。根据这个模型,我们也可以从我们所处的不同消极情绪下,找到我们哪里出了问题,从而去解决那个问题,让三叶草重新转起来!
以上,是三叶草模型对于职业人的解释。有一种比喻:学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学习。
作为教师或者家长,我们也不妨把它当做学生和学习的关系去操作。
(一)面对动力不足的孩子,我们常常能看到他们处于不同的状态,比如厌倦。
厌倦的孩子,不一定是学习不好的孩子,但是每当老师提到作业、练习、努力这样的字眼儿时,他总是会满脸的倦容。对,是厌烦、疲惫的倦容。他不一定停止了学习,但是他的学习完全变成了一个为了获得成绩或是为了一个将来……试想一下,一个厌倦工作的人,仅靠责任感的他能把工作做到多好?
当我们看到满脸疲倦的孩子时,我们要清楚,他的内心缺一个兴趣!
兴趣可以来自于很多内容,它与动机不同,哪怕是外在附加在学习中的兴趣,也是一种很好的兴趣。
“他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可以与哪些乐趣相伴?”我们可以思考或者跟他一起探讨这样的问题。
也许是增加学习过程中的伙伴,把友谊的快乐带到学习过程中;也许是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些有奖励的挑战;也可能是他在跟一些学霸中的交谈,发现了另一种学习角度的奇妙;也可以是增加一种能带来美妙感觉的学习步骤……不论是用上那种方法,当他在学习过程中有了乐趣时,兴趣也必然会有所提高,再配上他本身对于学习的意志,那种疲倦的表情自然会减少很多。
补充:这种状态不光是指某些人,有时候也会在某些阶段集体出现,例如高三备考。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在为了梦想、未来的实现而奋斗时,兴趣也会渐渐被影响,疲倦也会爬到每个人的脸上~
(二)失落的状态,是否曾经也出现在你的学习生涯中?那时你学习的状态如何?
当一个人得不到他所期待的价值时,他就会因之前的努力感到失落,这种价值可能是认可、可能是成就感、也可能是其他任何一些……
失落的孩子在学校中很容易辨别,他们对学习也是不感兴趣,但与厌倦不同,倦怠的孩子也会在学习,但失落的孩子他们不想去学,因为学习无法换回自己期待的那种回馈。真要是仔细读一下那个孩子成长的故事,我们可能会发现他们曾经是很爱学习的,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渐渐的变成了不爱学习的孩子。
这个时候,我们真的要思考他的需要了:也许是他的努力没有换来老师的关注?也许是他曾经的努力,并没有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也可能是他努力很久还是没有到达他想要的成绩,而成绩背后可能就是对自己价值的一种肯定……
这些需要肯定是价值层面的,一个好成绩,背后会带来什么?认同,自己对自己的认同或是同学、老师或者家长的认同;成就感,因为自己完成目标的成就感,还是超越他人的成就感……
当我们了解这些孩子价值需求的时候,我们就能清楚到底给他们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也许辅导他们获得高分并不一定能带给他们真正需要的。相对的,给他们一些认同,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成就,甚至是让他认同自律才能换来更多自由也同样能够改变学生面对学习时的状态,状态的改变,才能更持久的让他获得他自己或者老师期待已久的高分……
补充:有时候对待失落状态的孩子,发现他的价值需求很重要,但同样对于价值观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孩子来说,给他一个“价值需求”也是可以的,条条大路通罗马。
(三)考试前我们每个人都会焦虑,但也有些人始终在焦虑之中。
焦虑似乎是我们很容易察觉的情绪,但同样也可能是最不容易被发现的情绪,尤其是总是处在焦虑之中的人……当然,焦虑状态下人也会有另外一种表现——易怒。容易发脾气或出现情绪问题的人往往处在焦虑的状态下。
由此,你是不是也就由此联想到了很多学生?因为一些小事很容易爆发,其原因一方面来自青春期,但另一方面也来自于自己焦虑的状态。我们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情绪太多,我们反而什么都不愿意去做,哪怕是处理自己的情绪……
因此焦虑的孩子也不会为焦虑买单,他们往往会陷入越察觉自己没有行动越焦虑,越焦虑越迟迟难以去解决问题的状态。
根据三叶草模型,焦虑的来源是自己的能力不足,但同时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自己的目标太高。当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时,我们可能先要让他调整一下目标,可不可以降低一点?可不可以先不要想我一定要上到某某中学,而是先把某科提高十分?……
焦虑,往往就是没有投入去解决当下的问题。目标调整的具体而且可以达到了,自然学生也就会轻松一点,然后我们再引导他去补全或是提高自己的某些能力。作为老师,在对这样的孩子,方法的建议往往是会管用的,而且他们也愿意去用。
补充:考试焦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如此应对,当他投入去解决什么了(能力、方法问题),焦虑也就减轻了。
改善孩子学习的动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可以从心理成长的视角审视他对于学习的解释,童年的影响;也可以从生涯的角度看到他能力兴趣价值观之间的不平衡;也可以从教育的视角审视孩子思维、认知发展的程度……没有固定的法则,也没有绝对完美的答案,新的思路,就是一种新的可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