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
为什么说子夏说的是小子之交?因为小孩子之间往往直接单纯,不拐弯抹角,知善就行,知恶就退。所以子夏强调良知的知善知恶之能力。
为什么说子张说的是成人之交?因为成人有了更好的控制自己的知行的能力,所以可以更好地为善去恶。所以子张强调良知的为善去恶之工夫。
子夏和子张说的都对,只是从良知的不同角度去看与人交往。
无论遇到什么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动气,能心定如山,“静亦定,动亦定”。不以人恶而心恶,不以事烦而心烦,不以物乱而心乱,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无愧于心——这才是君子所为。
一一二
学习,当然是跟老师学,读书、拜师、交友,交良师益友,这是学习的大道,就像弟子们跟王阳明老师学习一样。王阳明老师是先知先觉,弟子们是后知后觉。
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朱熹说,学习就是仿效,就是模仿,后觉模仿先觉,学习的最高成果是什么呢,是明善而复其初,回到初心,这和王阳明说的致良知实际上一样。
学习首先是模仿,照着老师教的去做。就像学拳一样,先要把动作模仿出来,才能慢慢体会到为什么。知行合一,知就是行,行就是知。
一一三
一以贯之,忠恕之道,其实就是阳明先生所谓的致良知的功夫,无论做什么都是在致良知,这就是一以贯之就是做什么都是忠恕。
体用一源,我们如果功夫到位了,自然本体就会越来越清晰,本体清晰了,功夫就会越来越到位!各位同志还是反求诸己,对照自己平时的感觉,功夫做的如何了。
一一四
子贡多才多艺,学很多东西,懂很多东西,才思敏捷,非常聪明。在我们身边也往往有这样的人,不论谈论什么,多么时髦的话题,他都能插上话题,好像专家一样。子贡就是这类型人的佼佼者。可是子贡却只是在见闻上用功啊。
而颜回却不同,整天在心地上用功,观照自己,省察自己,存心养性。
就是因为孔子看到子贡这么聪明的人,可他用功的方向却向外,尽学些让自己更出众更能高人一等的才学, 所以孔子故意问子贡这个问题,希望藉此问来让子贡好好反省。毕竟,跟着孔子学习,并不是学聪明,跟着孔子是学道学,怎么认识自己的心,光明自己的心地,怎么了自己的性命。
一一五
颜回即使在生气,他却能够不迁怒,这代表颜回有不被怒气带走的能力。连这个最难控制的气血他都能够跟它和平相处,不被它带走,那其余的气血就不言可知了。也就是说七情里面,最难于遏制的气血颜回都可以不被带走,他的怒已发,但是可以发而中节。
这也可以知道,颜回早就体会到什么是“未发之中”了,这样他才有办法不迁怒,一般的人没有办法不迁怒的。
一一六
此以种树培根为喻,说明道德修养要从心底开始。意谓道德修养只有发自内心的自觉要求才有效果。守住心性,立志专一,不分神过杂,如同种树,要砍去杂乱的枝杈一样。
一一七
心在本体、本质、存养天理上用功夫的,每天都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专门在知识、技能、见闻上花时间的,每天都会认为自己懂得越来越多。每天发现自己不足的人,品德修养每天都在提高。每天发现和认为自己懂得越来越多的人,品德修养每天都在降低。
一一八
人性本体为无善无恶,只是与天地同体,与万物同理的本源之体。但是,性是一个活体,它始终都在运动。经过强学、修养可以得到仁、义——善;染于外物即可产生偏邪、悖乱——恶。这就是心即性,性即理的道理
一一九
知”是指良知,也是客观存在的“天理” ,人的认识活动的主宰是“心” ,如果人心完全没有被私欲所蒙蔽,那么就是良知,所以说“知是心的本体” 。
一二零
正心只是在诚意中体察自己内心的本体,使它经常像镜子一样明亮、像秤一样平稳,这就是未发之中。求学拜师、问病求医,如果没有信任,就很难有效果,因为心不诚,就会怀疑,不能坚持,最后难以见效。
一二一
心学主张你我有独立思考、自信勇敢的品格,人世间便无所畏惧。格物致知使心正则刚,其前提是戒惧慎独,独处时无人知、无人问时,心不被私念所诱导。戒惧是己不知,慎独己独知。
一二二
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一二三
明白私欲终究对自己有害,克除私欲,是真为己和为真己,才有意识和动力去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求真放心,把心放正、归于正位,自然私心杂念了不可得。
外面的功名利禄、追求享乐,这不是真我;其后,要贵身,为己就要非礼勿视听言动,要达到这一步,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正念,由真我主宰。
一二四
告诫我们不要总是因为一些琐事和烦扰而影响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要看清大局,去珍惜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
一二五
必须有个圣人之志,才能学圣人之学。无论做学问还是修行,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一般人来说,如果没有渐修的过程,瞬间的顿悟是不太可能会发生的。
一二六
人前人后一个样, 莫见乎隐,进而莫显乎微,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就是把自己的恶念恶行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让自己有那些坏习惯。修为到了,就不用随时戒慎恐惧不放松,而是在最放松的时候,也合乎大道,不勉而中,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二七
真正的生,是此心不停息的运动,或在寻求天理,或在知行合一,或在传道授业;而一旦自己没有从心中主导的思维、意念来引导自己的行动,便如同死亡呐!
如何放下生死之道,真正在每个当下有觉知,有良知,对所有事情规律就能看的清清楚楚,学会慎独。
一二八
子思所谓的性,道,教,都是从本源上说起的,天命赋予人身上的就是性,人率天性而为就是遵循道,按照天道而不断学习就是教。率性而为的人,是本身天性就诚的人,所谓自诚而明的叫做性;修道是诚于性的人所作的事儿,所谓的自明而诚叫做教。
一二九
孔子是因材施教,颜回悟性好,所以只需要启发他就可以了。一般初学者,就要从修身之道说起。如果把孔子讲的话当做教条,死搬硬套是行不通的。
一三零
意诚合起来就是你心里先要把你需要告诉别人的话,以及你准备行动的计划完全全部地表达出来。
一个人通过格物获得的知识,是属于意识思维的,别人无法看到,需要已经致知的人用语言表达出来别人才会知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