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先来说说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前段时间,浏览知乎的时候看到有人在问:“考研数学达到140分是个什么概念?什么体验?”
我看到这个问题,想想当年自己考了148分,写个回答应该绰绰有余吧。
我回答:“就是看到考试题目,立马条件反射出解题方法,一笔写到底。”
本来知乎上问的就是什么体验,我回答完应该就可以了。
结果小伙伴们喊话让我分享经验,如果你也感兴趣,不防去看看啦。
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
我想,把任何事情做到最好都应该类似于“下笔如有神”。
然而,你再看看身边的人,有哪一个能达到这种水平呢?
很不幸的是,大部分人都止步于平台期。
更加不幸的是,有些人竟然觉得已经做到了最好。
也就是这个时候,才是与别人真正拉开差距的时候,而不是你说的快速成长期。
就拿考研数学来说,很多人拼劲全力看完《复习全书》,觉得自己看懂了,每章的习题也都会做了(当然这已经是少数人)。觉得自己水平很高了。
拿习题让他们做,他们确实能做出来。
这就够了吗?大多数人回答是肯定的。
但是你知道吗?拿给他的题目(小小的计算题),他花了30分钟吭哧吭哧做出来。
考场上那么多题目,30分钟要搞定两个综合性大题好不好。
所以,最后他们考了70分,还愤愤不平。
02
上面说到考研小伙伴们的情况,正是平台期的表现。
今天晨读《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讲到了,止步于平台期的3种类型。
小伙伴们至少属于其中一种类型。
001 浅尝辄止型
喜欢从零开始,喜欢快速成长期的甜头,一旦进入平台期就会萌生退意。
就像小伙伴们把全书快速精读一遍后,感觉很有成就感。
然而真要做题时,虽然也能做出来,但就是不顺手。
这时候,就干脆放弃,转战其他科目。
002 强求突破型
坚定奋勇,重视结果,制定详尽规划,迫切希望迅速掌握秘诀,结果欲速则不达,甚至绝望。
这样的小伙伴一般是看完一遍全书,就开始给自己制定计划,刷真题。
结果做真题时,整张试卷下来,没几个会做的。
刷来刷去,把自己刷出了局。
003 安于现状型
在快速成长期后,甘愿停留在平台期,无所谓进步或精益求精,但是他还妄想最好的结果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样的小伙伴一般看完一遍全书,考试题型大概做了一遍,就停止进步了。
然而,他们是最抱怨自己为什么考不了高分的。
03
那么最后说说如何度过平台期。
001 继续练习
我们往往通过快速成长期,让自己产生了一种错觉:我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努力,远远超出别人了,我就应该掌握到了不错的程度。如果我再做这件事时,就应该做到完美。
然而很多人都被这种错觉误导了,以至于当事情不是按照他们预想的一样进行时,就深受打击,以致逃避,停滞不前。
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忘记自己之前的努力,重新开始。
对于考研数学,你就要重新做一遍全书。
002 做一只什么都不会的马
要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其实你遇到考题,真的什么都不会),再次进行训练。遇到依旧不会的难题,那就再练习一次。
做一只什么都不会的马,只要每次吃了鞭子后能牢记所学就好。
003 像孩子一样学习
把自己当成无知的孩子去学习,不怕犯错,不耻下问。向每一个比自己做的好的人学习。
这三个方法能够成功帮助你度过平台期。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度过平台期,你将实现质的飞跃。
你将体验到什么才是真正做把事情做到最好:下笔如有神。
请记住:平台期的每一步,都是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