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提过儿子用我养花的装饰石做实验的故事。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结果如图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可就这样简单的事,他能痴迷若干次。妈妈,看,它果真融化了;底层的橡胶遇水居然爆掉了;让我再烧一次,看它们凝固后再融化会变成什么样子……
只要有时间,我估计还能记录到他的更多结论。
实验目的是什么?大概是为了验证某种既定结果出现的概率与邂逅某种未知结果发生的可能。
对于孩子,实验结果的意义远不及过程。求索的过程是他与身体之外的有机物、无机物建立关联的途径,求知的欲望愈强烈,彼此的感情愈紧密,可能得出的任何意料之中与意想之外的结论对他的触动愈深,学习的意愿就油然而生。当他想知道时,聚丙烯酸钠就不再是怪物。
我们总期望孩子能学些我们认为“有用”但早已被我们抛弃的东西。不是不该学,而是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孩子为什么要学。
每个孩子都长着宝石般美丽的双眸和发现宝石的眼睛。蹲在她们身边,看看那块不太通透的彩石,也许你会发现阳光中的它有个自己的影子!
[妈妈的手记录岁月,每日一短文,留下岁月的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