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让不少读者觉得张嘉佳的故事很暖心,然而电影《摆渡人》好像多了很多热闹,明星云集,视觉上眼花缭乱,却暖心不足,喜剧也有点逗不起来。在我看的那个场次,观众笑声很少,仅有的几次往往是被明星出场的模样逗乐,很少是对剧情或台词本身的。
其实,要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那样的故事改编成电影不是易事,尤其是作者本人当编剧和导演的时候。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电影好像把一杯纯粹的茶变成了一杯没调好的酒。难度,或者说需要更巧妙把握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故事和人物重心
陈末作为摆渡人,在影片里叙述和串联起了故事,他自己的故事、小玉和马力的故事,还有管春和毛毛的故事。好的故事线是好电影的核心。要交织好或者串联好,很难。否则的话,为什么不是短片,而组成一部两个多小时的影片呢。目前来看,陈末对小玉和马力的故事,还有对管春和毛毛的故事,都有贡献。但是反之则不然。的确,小玉在酒吧高尔夫的时候让陈末想起了自己的过去,她还问了他是否有让他愿为之拼命的人。不过这些人都没有成为陈末故事中的转折点。
如果确定主角是陈末,那需要以他的目标、阻碍、行动和选择贯穿整部电影。可是影片中,作为摆渡人,他并没有什么需要历练的,他技艺高超,没有过任何阻碍。虽然往事让他绝望,他也花了很久去放下,但是他为什么做摆渡人,又是如何成为现在的摆渡人,我们并不知道。毕竟不是每个心痛欲绝过的人就懂得如何去摆渡他人。
总体来说,电影中的三段故事其实并不离奇,如果不用足够的细节、内容和时间去支撑,很难真正打动观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节外生枝的场景,比如摆渡人陈末教小玉怎么成为摆渡人,怎么感同身受和狠的插曲。在这些上面花功夫,不如去雕琢更重要的人物故事线。
画外音和闪回
从文字改编到电影,用多少画外音是一个难题。通常来说,能够用画面展现的,尽量不用画外音去解说是上策。在影片中,叙述的话多了。没有那些解说,观众也能看懂故事。
另外,出于故事本身的需要,电影用闪回来回顾伤心的人的往事,这样才能被摆渡。但是回忆的介绍在电影中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因为会让人感觉整个故事的进程没有往前发展,或者跳来跳去,影响观众投入当下的情节。
喧宾夺主的视觉效果
影片中,酒吧、飙车、拼酒、打斗、演唱等场面一个接一个,视觉上颇为刺激。然而这些场面越是热闹,就越冲淡了本可以打动观众的剧情中的细节,尤其当这般细节不多的情况下。
不仅如此,这些对故事的贡献有多少,情节本身的意义又何在?就拿一轮轮的拼酒来说,其实对马力没有什么作用,而且也不是真正值得提倡的关怀一个人的方式,倒像是意气用事。这样一来,本可以用来暖心的戏又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