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知蜜读656】2017/10/01星期日 荐书蜜友:清水烧
文:大条姐
说起孩子的教育,焦虑似乎成了当下的主基调。似乎不焦虑、不鸡血,就代表着父母不够上进,也可能因此带累了孩子,让他们没法走上人生巅峰。
事实确实如此吗?见仁见智。这次不妨来说说一位心灵十分强大的妈妈,也是我的一位旧相识。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题上,比起那些焦虑的妈妈们,这位妈妈绝对算是魔都妈妈里的一股清流。
嗯,暂且称呼她为清流妈吧。
清流妈的工作,基本算半个教育界人士,非常资深。以她的资源,让孩子进个知名民办小学根本不是难题。但是,在一所还不错的知名公办幼儿园毕业后,她的孩子却成了班上4-5个不择校孩子里的其中一个,上了家门口的公办小学。
孩子后续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妨以问答的形式呈现:
Q1:为什么去这所小学?
清流妈:我接触过很多老师和校长,这所学校虽然在浦东名气不算响,但是我知道这里的老师很好,这样就够了。就近上学,家长孩子也都省心。
Q2:那么多资源不用,真的很需要平常心。你是怎么做到的?
清流妈:我觉得我的孩子就是很普通的一个孩子,对他没有很高的期望。而且,我看到过太多出问题的孩子了,不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变成那样。那些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家长到最后都会说“我只要他/她健康就好了”,但是很多时候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
还有就是,我们幼儿园的同学家长也有把孩子从公办转到民办小学去的,名气很大的学校,但是孩子去了那里,一直是班里最后一名,非常痛苦,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家长来和我聊,我说:为什么要这么选?她说:因为社会浮躁。真的只是因为社会浮躁吗?我们到底想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至少我不会拿我的小孩去赌。
Q3:你孩子上学后成绩怎么样?上校外补习班吗?
清流妈:一二年级主要是学习习惯养成阶段,还有就是打好基础。我们一二年级基本没上文化课补习班,运动类的班有上的。我主要抓他的学习习惯,比如每节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必须要做到。
我们一二年级成绩很一般,属于班级的后1/3吧。到了三年级,他自己愿意预习复习了,成绩就上去了,第一次考试就考了第一名。班里不少家长都很惊讶,都来找我取经,其实我真的就是让他做到了课内扎实地学。
现在,他的成绩也比较稳定,我们四年级才开始上奥数,他很喜欢,成绩不错,现在五年级了。他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书,最近在看三国,还来和我讨论中国历史上那些君主的得失什么的。我对他说,他的历史水平已经超过我了。我们小升初可能在证书上没什么优势,但是如果面试时老师问到他的爱好,我相信他的回答会让老师印象深刻。
Q4:孩子不够听话的时候,你怎么办?比如你给他报体育或者文化类的补习班,他/她最好哪个都不要去?
清流妈:尊重他的选择,我们家从来不打孩子。我的小孩之前是小队长,后来他们班要竞选中队长,需要演讲,他跟我说不想演讲,所以不参加竞选了。我说:如果你不竞选中队长,小队长也做不成了。第二天,他就悄悄把小队长的袖标还给了老师,也没跟我商量。老师来问我,我说尊重孩子的选择。
要相信孩子内生的向上的力量,到一定的时候,他们会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有自己想学的东西。最后,还是得考验家长的心态。
Q5:初中有目标学校了吗?
清流妈:老师也来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说:对口的初中读读就挺好的。(注:他们对口的初中在浦东也只能算排行榜上的二流公办学校)
Q6:这样的心态,一般人做不到。
清流妈:我觉得他就是个普通的孩子,寻常的路走走就可以。所以他现在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对我来说都是惊喜,还想怎样呢?再说,男孩子太早开窍也不一定是好事,还要看后劲的。
Q7:也有从小成绩好、后来也很好的呀,比如我们都认识的XX网董事长XXX,人家可是从小就是计算机神童,后来就是大网站的CEO,很厉害了!
清流妈:你觉得他幸福吗?时时刻刻要考虑怎么打赢竞争对手,保住自己的老大地位,应该还没我吃得香睡得好吧?我一点也不羡慕这样的,做个普通人就好了。
Q8:不担心孩子将来吃苦吗?
清流妈:你看看最近十多年的变化有多大,未来是我们能预测的吗?你和我都读了很好的大学,又如何?同一个学校出来的孩子,结果一样是千差万别。再说,我们只知道我们的世界,孩子们是二次元、三次元的,我们懂多少?他们的世界是以什么为主导的?可能就是兴趣。
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毕业的时候,进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不错的选择,现在真正优秀的孩子们根本不要去,他们忙着创业,做自己的事情呢!把孩子都培养成千篇一律的机器人,将来他们会是怎样,不好说。
Q9:这个我同意,孩子们面对的世界会和我们今天也很多不一样。但是你这样的淡定,很少人能有这样的坚持。
清流妈:是的,现在的家长太焦虑了,你跟他/她说不用那么焦虑,他们听不进去,只愿意听自己相信的东西。
比如说我接触过很多名校校长,他们的小孩大多培养得不错,有人就说:因为他/她是名校校长啊,老师们都得关照他们的孩子,当然能培养出来。但实际情况是,这些名校校长年轻的时候其实也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他们工作很忙,顾不上孩子的学习,孩子也就是在普通的小学、初中读书,和我们今天许多家长面临的问题是一样一样的。最终的结果,和家长的心态、家庭氛围等等都有关系,忘记这一点,就是舍本逐末了。
Q10:我也听说过原来一直都很好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某个阶段突然很逆反,什么都不肯学,甚至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不过我们现在还不到面临这个的时候,孩子还小。
清流妈:你看得还不够多。上海很出名的一个心理咨询师,你也知道的,接待过很多这一类的学生和家长。
有一次我朋友读初三的小孩也是突然不肯学习,家长很着急,让我帮忙介绍咨询,这个心理咨询师说:我的预约已经排到3个月以后了。我请她一定帮帮忙,心理咨询师就通融了一下,抽出她的午休时间为我朋友的孩子做咨询,和孩子聊了45分钟,和家长聊了5分钟。总结下来,就是孩子中考压力特别大,最近的一次考试又没考好,她心理上承受不了所以厌学。比这个情况严重的案例就更多了,我觉得需要反省的是家长。
这个心理咨询师的孩子,读的也不是很好的学校,但是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她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好、很成功。
……
后记
那天和清流妈还聊了一些更琐碎的话题,可惜时间有限,匆匆而别,以后有机会再继续。清流妈内心确实强大,从目前来看,取得的教育效果也并不比焦虑妈妈们差。即使不以现在的结果来看,她的想法也仍有借鉴意义。
前几天有媒体曾经写过一篇评论,题目是《谁在靠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吃饭”》,提到培训机构、房地产商、自媒体,都靠营销焦虑赚得盆满钵满,培训机构借焦虑营销早教、各种超前培训;房产商借此提高学区房价格、商业中心内遍布培训机构;自媒体靠吸引眼球赚取阅读量和广告费等。
回头想想,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传播得最快的,的确是那些鸡血、焦虑的信息,毕竟他们最容易煽动情绪。就像前些天传播极广的以魔都老教授名义写的那篇《牛娃之殇》,写的就是魔都的幼升小的经历,尽管其中与诸多三观不正,并被斥为移民软文,但其传播的广度足以证明许多人心中藏着的升学焦虑,由此引发了共鸣。
然而,在英语中,农业(agriculture)与文化(culture)拥有相同的构词部分。叶圣陶先生则有个著名的比喻:“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是按规定的标准和工序,将原材料制造成产品;农业却是将种子播到地里,给它充分合适的条件(水、阳光、空气、肥料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清流妈对孩子的教育实践,倒是映证了这样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