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格发展的方向》
对于一个人来说,性格中的任何显著特质一定是与其精神层次的发展方向相统一的。这样的方向或许是沿着直线的,也可能会充满曲折和岔道。最开始,儿童追求目标的方向一般是沿着直线前进的,而且会形成一种乐观积极,勇敢自信的特质,这就是性格发展初期的特征。然而,这样的方向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困难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说当孩子遇到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时,对手会用强大的力量对儿童发起进攻、使他无法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行并达到目标。儿童会试图找寻逃避困难的方法。如果说他采取的是逃避的方式,那么,这将很容易成为他的性格特征。
此外,还有一些困难在性格发展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比如说器官残缺,或因为逆境而导致的失败,这些对孩子都会产生类似的影响。另外,比较大的世态和环境及教师对于孩子的作用力也是很明显的。教师对于孩子提出要求,质疑或是在教育过程中带有一定个人情绪,都会影响到儿童的成长,而在我们的文明中存在的责任也会有类似的作用。任何教育形式仿佛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怎样设计性质和态度,以便让学生可以按照社会的要求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无论是什么样的困难,都会让性格的直线发展变成一件危险的事情。困难的出现会让儿童所决定的用来追求权力的直线线路发生不同程度的偏差。
在最开始,孩子是不会受到影响的,并且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但是,渐渐地,孩子会变得与之前有所不同,他会发现火可以燃烧,并且知道哪些对手是需要自己谨慎对待的。他会开始试图选择一条蜿蜒曲折的路,而摒弃之前的直线道路,他的目标依然是取得别人的认可及获得权力,可是,他开始懂得使用技巧。他的发展进程与路线所发生的偏差程度是相统一的。
他是不是显得太过小心翼翼,他是不是发觉自己需要去配合生活,与生活协调起来,他是不是也试着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这些问题都是以之前的因素为基础的。假如他不去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假如他越来越胆怯,不敢直接接触一个人的目光,或不再有说真话的勇气,那么,他会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虽然他树立的目标是与其他孩子一样的,就像是两个行为方式不同的个体却拥有同一个目标。
在某种程度上讲,一个人可能会遭遇到以上两种发展特征。尤其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孩子的性格特征还没有完全形成,他们所坚持的规则还有可以改变的机会。当孩子们并没有选择同一条路,当他们遭受失败于是主动转向另外一条路的时候,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适应社会要求的前提条件是并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如果我们可以轻松地让孩子学会如何适应社会,并让孩子不再用一种敌对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环境,就可以实现这种适应。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家庭内部才会达到完全的和谐,那就是:教育者通过某种手段不断缩小自己对于权力的欲望,同时不再让孩子感到来自他们的压力。另外,如果父母能够掌握孩子是按照怎样的规律发展的,那么,他们就可以阻止这种过于夸大的直线性格特点的转变,就像是勇敢的态度突然转变成不知羞耻的观念,独立自主的价值观转变为自私自利的自我主义。
同样的道理,压力在教育中有时可以发挥正面作用,有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通常情况下,表面的适应并非是真实的,被强迫的服从并不是真的服从。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感受到他与周围的环境拥有怎样的关系。同时,从儿童的个性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切可能发生的困难是不是可以对儿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通常,孩子是无法对外在作用产生自己的想法的,而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成年人对他们也知之甚少,缺乏了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构成儿童个性的因素包含他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及他们对困难所做出的反应。
在这里,还存在其他的系统,我们可以以这些系统作为基础来对人类进行分类。而分类的标准就是个体面对困难时所做出的反应。首先,有一类人的态度是乐观的,通常来说,这种个体的性格是直向发展的。在面临困难的时候,他们会采取积极的态度,勇敢地去面对,并不会把困难看得太重。他们总是非常自信,在对待生活上也是比较轻松愉悦、乐观向上的。对于生活,他们没有太多的奢求,因为他们可以正确地判断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而且他们从来不妄自菲薄。所以,与那些面对困难时只会退缩或对自己产生不信任感的人,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遇到的问题。每当陷人困境的时候,乐观的人总会显得非常从容,并且深信自己可以克服一切障碍。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上看出他是不是一个乐观的人。他们从来不畏畏缩缩,他们会侃侃而谈,既不会谦虚过头也不会畏首畏尾。假如我们用一句很有诗意的话来对他们做一个描述,可能会是这样:他们用宽广的胸怀时刻准备好拥抱自己的同伴。他们态度谦和,富有亲和力,很容易和他人成为朋友,因为他们从不会疑神疑鬼。他们说话非常直率,他们的举止、动作、节奏是从容淡定的。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除非追溯到童年时期。可是,只要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与一定程度上的乐观者接触,我们就心满意足了。与此相反的另一种性格类型是悲观者。我们的教育也会在面对这些人时遇到最大的挑战。因为童年时不愉快的经历或是一些旧有的回忆,一种深刻的自卑感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之中了。在他们看来,困难已经用各种方式让他们产生了这样的误解:生活中到处都是困难。作为一个悲观的人,他们会树立一种悲观的哲学,在面对生活的时候,他们只会将注意力放在阴暗面上,这是因为他们的童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阴影。与乐观的人相比,他们识别困难的能力更加突出,对他们而言,一点小事都会让他们变得沮丧。这类人一般都缺乏安全感,他们总喜欢从生活中寻找支持自己的力量。我们通过他们的外在表现,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他们希望得到帮助的心理,他们害怕寂寞。假如他们只是孩子,他们就会非常依赖母亲,时刻黏着她,或是母亲稍一离开就大哭大闹。甚至,在他们年岁已高的时候依然表现出这样的心理。
悲观者的谨慎态度是非常变态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行为举止中找到相关证据。悲观者总是习惯于计算所处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险。显而易见的是,这类人的睡眠状况一般都非常差。事实上,想要评价一个人是否得到很好的发展,睡眠就是一个很好的标准。因为失眠多梦或睡眠质量糟糕的现象就是缺乏安全感的个体怀疑心理的最主要症状。这种情况的实质应该是,这此个体因为想要让自己时刻脱离困难的纠缠,所以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性。这样的人一般都缺少生活乐趣,而他们对人生的态度也是让人同情的。睡眠状况糟糕的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种扭曲的生活模式。如果按照他的逻辑去思考,认为他真的是对的,那么,他就压根不敢进人睡眠状态了。假如说生活真的如他所认为的那样糟糕,那么对他来说,睡眠真是让人抓狂的事情了。如此可见,悲观的人是站在生活的敌对面来面对一切的,他们对生活中的困难持有的是一种无奈的态度。其实睡眠本身是不必要被扰乱的。如果我们发现周围有一个人经常查看房门是不是关好了,或者总是梦到家中进人了盗贼,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人也是具有悲观思想的。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睡姿来判断他是否悲观。如果一个人在睡觉的时候喜欢蜷缩着,或用被子将头蒙起来,那么,就可以将他归人悲观主义者的行列。
我们可以将人类分为防御型和攻击型两种。攻击型的个体总是将自己的态度表现得异常激烈。这类人通常会在某些状况下将勇敢扭曲成鲁莽,并急切地向周围的人表明他们的才能,与此同时,一种深切的不安全感也明显地表露出来。假如他们的情绪是焦躁的,那么,他们会试图调动自己的勇气来对抗恐惧感。他们所带有的一些“男子气概”到了近乎荒唐的地步。在他们这类人中有一部分千方百计地压制心中所有的和善和温情,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样的表现是一种懦弱。攻击型的个体给人的印象总是野蛮残忍的,并且,他们的性格中含有悲观主义的因素。那么,他们的行为会导致一切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都发生变化,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同情他人或与人合作,他们总是站在世界的对立面上。同样的道理,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可能是不客观的,比如说过高地估量了自己的能力。他们给人的感觉会是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自我满足。他们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征服者,而这样的态度难免让人感觉到虚伪。可是,这些人的行为一般都比较多余,而且目的性过强,这不仅会造成他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人,也会将自己的所有性格特点暴露无遗。这样做就仿佛在一个不稳定的地基上建设了一个摇摇欲坠的阁楼。他们的这种行为方式会一直持续,并且不断引发他们的攻击欲望。
他们随后的发展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公众对于这样的人并不会给予支持。他们锋芒毕露的表现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当他们竭尽全力在人群中出风头时,很快就可以发现周围有一些和他们类似的人也在与他们竞争,恰恰是他们让这些人有了想要竞争的冲动。在他们看来,生活就是一种战争。可是,当他们屡次遭受失败打击的时候,他们所有的成就和辉煌都会引发一种近于毁灭的现象,他们不会在守护权力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他们也无法改变自己失败的惨状。当他们达不到目的时,失败对于他们来说会产生一种反作用力,而且,当他们停滞不前的时候,就会发展为另一种性格类型。
前边所说的类型是进攻型的,而另一种则是受攻击型的,他们总是处于一种防御状态中。他们用焦虑、小心翼翼来弥补自身的不安全感,而不是像上文中所说的人一样进行攻击。我们能够确定的一点是,假如攻击性的态度没有长久地持续下去,那么,就不会出现防御型的人。这类人经常会被生活中的困难所吓倒,他们总能够从现实中推断出一些非常消极的结果,然后很容易转向逃避问题。有时,他们会将自己对失败的厌恶感明确地表现在外面,仿佛这种逃避的方法是对他们有利的。
所以说,每当他们将自己放在回忆中,并且天马行空地胡思乱想时,其目的其实只是想要逃避所发生的一切。在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在还拥有创造性思维的时候,却做了一些对社会而言毫无益处的事情。他们与社会脱离联系,将自己沉浸在幻想中,并且打造出专属于自己的小世界,在这样的领域内,是不存在任何障碍的。这些人是游离于社会规则之外的。他们趋向于向各种困难妥协,并且屡次失败,在他们看来每一件事情和每一个人都是可怕的,他们的疑心会越来越重,只能将自己完全放置在和世界对立的立场上,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想法。
然而,不幸的是,处于这样一个文化环境中,他们的态度会因为他人给予他们的负面影响而越来越强烈。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会完全失去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类人身上,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他们带有强烈的批判心理。有时,这样的态度会变得非常明显,他们甚至可以从他人身上找出那些完全不明显的缺点。他们将自己称作是人性的评判者,然而,他对于和他们在一起相处的人却没有半点益处。他们总在破坏同伴的计划并将焦点放在批评别人上。他们疑心很重,这让他们感到很焦躁,在做事的时候会优柔寡断。可是,当他们面临一个任务的时候,就开始变得迟疑,就好像他们不愿意做出任何选择。假如我们想用详尽的语言去描述这样的人,我们可以想象以下的画面:他用一只手臂保护自己的安危,与此同时,用另一只手臂将自己的眼睛保护好,如此一来,他就可以对危险视而不见了。
在这此人身上,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让人无法产生愉快感觉的特点。我们都知道,一个连自己都怀疑的人,是无法相信其他人的。这样的心态很容易发展为贪婪和嫉妒心理。这些不信任他人的人总是过着与社会脱节的生活,这就说明:他们不希望看到别人高兴,也不希望将自己的快乐与人分享。另外,对他们来说,不熟悉的人获得了幸福,就意味着他们的苦难。他们一般会通过一些非常有效并且不容易被阻止的行为来超越他们的假想敌,然后获得一种满足感。当这些人竭尽全力追求满足感的同时,这些行为都可能发展出较为复杂的模式,甚至在初次接触的时候,周围的人并不会怀疑他们是站在人类敌对的立场上的。
———阿德勒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