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将拆解《意向对话临床操作指南》这本书的一个知识点,何为人格意向?之所以将这个概念性的定义拿出来拆解,是因为在意向对话疗法中,人格意向自始至终与临床治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是来访者重要的觉察途径。个体自我成长或者找到专业的咨询师陪伴成长,最终都是在整合人格中不接纳不被看见的部分。
R:每个人都有性格的不同侧面,不同侧面的性格可以用不同的形象来表达。当利用意向的象征意义将整体人格进行分解时,就形成了一个个特点鲜明的具体形象,我们称其为“人格意向”。被分解出来的各个人格侧面被称为各个“子人格”。人格意向的来源,固有的子人格,内化的子人格,时期性的子人格,内容性的子人格,角色性的子人格。
(原文46页)
I:人们常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形成了人特有的脾气秉性。但是在人们成长的历程中,性格也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从婴幼儿时期,自带的性格便是固有的子人格。个体逐渐长大,在依赖抚养者的日子里,大多数儿童都是潜移默化的内化父母的性格,也有可能内化周围接触或者触动较大的人物性格,这就是内化的子人格。在慢慢成长中,个体要经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成长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以及情感环境等等,这些时期,接触的人物和事物不同,经历也不相同,受到社会系统刺激而形成的价值观,处世观等都会不同,这便是时期性子人格。
最常见也是最多的一类人格意向是内容性子人格,当我们对于一些事情做出评判,对一些情感做出归类,对一些事物做出规划,必然在内心形成一些心理经验,这些心理经验指导我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行为模式。为了适应社会,适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各种角色间变换自己的定位,这就是角色性子人格。
A1:以上的一些概念非常的枯燥,我想用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解释一下人格意向的分类。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人物角色,潘金莲刚刚嫁给武大郎的时候,贤惠持家与武大郎一心一意过日子,这是她固有的子人格和内化的子人格。她是一个良家妇女,内化了她父母的性格。
潘金莲跟西门庆有染之后,对待武大郎的态度变了,对待家庭婚姻的态度变了,整个人呈现出风骚与俯首弄姿的姿态,这便是潘金莲的时期性子人格。这个时期,潘金莲思想有了变化,内心想法也不再如同以往,跟西门庆相互勾搭,并且密谋害死武大郎,这便是潘金莲的内容性子人格。最后潘金莲已然成了西门庆的姘头,她害死了武大郎,幻想着与西门庆双宿双飞,荣华富贵,这便是潘金莲给自己定位的角色性子人格。
A2:人格意向这个概念,我在十几年前接触精神病学临床资料的时候已经研究过。学习了人格意向,对我自己的帮助与改变相当大,我常常与自己不同的子人格对话,在一次次真实面对自己的不同侧面的时候,我试图让自己的各个侧面性格不再相互冲突与对抗,让自己不同的矛盾侧面握手言和,这样的努力,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后来,我接触心理学,在一次次接触来访者中,我很容易理解和接纳来访者的意向,共情到对方的点滴感受,陪伴来访者的日子,我跟对方一同成长,在见证来访者整合各个人格侧面的历程中,我也得到了成长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