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中国封建王朝几千年,产生了数千位皇帝,而皇帝的平均年龄都没超过40岁。由此可见,皇帝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当的,恰恰有一个人是个例外,他在位六十多年活到了80多岁。他就是非常有名气的乾隆皇帝,他在位的期间里,做了太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同样也做了不少有争议的事情,比如他在位时期的六下江南。甚至在他晚年的时候自己反省,觉得下江南是浪费国库财力毫无用处,劝告他的继承者们不可轻易下江南。那么,时隔百年之后我们辩证的看六下江南,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要这么做?
提到江南,大家不免会想到小桥流水,温婉如玉,美女如云。皇帝不是圣人,也是一个凡人,那么他也会喜欢欣赏美人美景,如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六下江南。根据野史或者说后世的影视资料给人们的印象,他下江南是为了寻找美女,游玩山水。事实真的是这样么,一个创造了盛世的皇帝会如此荒唐么?笔者根据正史记载推测,他下江南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一、稳定统治,收买人心
在清朝时期,中国古代第三次人口南迁已经完成,江南地区已经变成全国的经济中心,全国主要税收来自于南方。不管做什么都需要钱啊,他明白只有抓住经济的发展,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在第一次下江南的时候顺带减免税收,其实他自己知道这个部分本来也收不到,这样也就做了顺水人情,让当地的官民感谢皇恩。
不得不提的是,后来历次下江南,他都会接见一些退休的官员,当地有名的文人才子。江南经济发达导致文人聚集到了一起,而且当时大部分反清人士集中在江南。而他下江南给予大商户一定的官职,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断绝反清人士的经济来源。对于一些有影响的文人能士,他亲自提拔,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这样做就达到了收买人心,时刻掌握南方动态的目的。
二、治理海河,巡视江防
在历史的长河中,黄河泛滥给老百姓带去了很多的灾难,尤其是明清以来,黄河的水患变的更加的频繁。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治理水患,防止灾害的发展,因为一旦水患严重,灾民增加税收减少,还会给朝廷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放任官员去治理,难免造成失责,官员也不会用心治理,其结果是祸国害民,他认为作为皇帝,必须自己去亲自监督治理,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也证明,六次下江南每次都去亲自视察治理水患的工程,数年间水患变少,灾民变少,保证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跟朝廷的税赋。他对水患治理的重视程度,有力的保证了江南地区的富饶,也是做出了有利于后代老百姓,造福于千家万户的千秋之业。
三、修身养性,放松自己
明清时期是皇权高度集中的时候,皇帝的工作强度特别大,每天要批阅上百的奏折,这也必须有大学士的帮忙完成。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皇帝的工作强度之大,现代人可以有休息日,而皇帝需要天天治理国家大事。长年下去任何人都会疲倦不堪,皇帝跟我们现代人一样也需要给自己放假去旅游。他六下江南的过程中,数次都带的他的母亲,由此可见他的孝心,旅游也是母子二人共同的爱好。他在六次的游玩之中,去了不少有名的景点,所到之处必定会留下题词,这也是到今天可以看到许多景点有他的题字。当然他的出行也是气势十足,随从众多,当地的官员为他修建不少的行宫,吃穿用住也是非常奢华,给当地的老百姓带去了不少的困扰。每次下江南都居住数月,浪费不少钱财,虽是放松身心,却也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这也可能是他人生的唯一瑕疵。
以上就是小编认为他南巡的主要目的,当然在他的内心之中认为下江南是弊大于利的。他晚年对自己行为感到后悔,劝告后人南巡要注意,不要做害民伤财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