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清楚”—想清楚自己的路,自己的人生,自己想要过的生活,然后,再去做。
王东岳先生说:“我们不是生活在客观世界里,而是生活在思想家的思想通道里”。
而人的成长是指数级的,而不是线性的。指数级增长通常会带来幂律分布,人类财富的分布状况向来如此。
达尔文世界观进化论中的两个假设: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是一种过程型的规律。正反馈和负反馈是一个达尔文世界观下的现象,一个人越有钱,越有可能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这又让他有机会赚更多,如此循环,反之亦然,指数级增长的原因就在于生物学中的正循环。
进入职场的几年发现:很多人并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甚至比这还糟的是不知道未来自己想要什么,甚至一些工作多年的职场人也是如此。如果说人的成长是指数级的,那么,你越早想明白就越好,在你梳理的路程上,至少要明确有一个方向,这个方向是你想明白以后选择,也是适合自己的。
无论你现在处在什么阶段,或在大学展望未来,或初入职场勤勤恳恳,或准备进阶人生下一个跳板,这套思考流程都能重新梳理个人的发展路径。
我们往往在行动上要立刻行动,却在“想清楚”这件事上,没有放太多的时间,这会导致我们盲目行动,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
聪明的思考者都知道“想清楚”才是一切的关键,在“想清楚”这件事上,他们比任何人都愿意花时间。于是,在我们眼里是“知易行难”,在他们眼里是“知难行易”,这一点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你若真的想清楚了,就会真得去实践,去重构自己的行动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行动是先于思维而存在的。你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怎么去做的时候,你所做的行动才是行之有效的;如果你都没有想明白,一切都是无用功,每一天都是照常过,年底写总结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也不清楚这一年做了什么工作,学习到了什么,欠缺了什么,应该在下一年如何提高。
人的成长是指数级的,你要做的就是做到你所属行业垂直领域的第一。因为,你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名之后的人所获得的收益,往往不是线性减少,而是指数级减少。这就是一定要成为第一的原因,这可能让很多人感到绝望,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第一。
那么,你如何才能做到呢?就是差异化+定位。
差异化是影响商业价值的第一因,就是定位在一个细分品类中,于是为了强化对方对你的感知,你所做的所有事都应该聚焦在这个点,这样对方的感知才最为强烈。正如你写作,也是在写之前考虑清楚,自己要写关于哪方面的文章,在这一方面你要有投入时间,投入精力,去深挖。
我们学过物理,当你把纸放入放大镜下,对准太阳,只要等待一定的时间,纸就会燃烧起来,同理,我们聚焦某一领域也是一样,找准你的定位深耕,等待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去展现自己,去把自己所学去主动地分享,让更多的人感知到你,你有被需要,你可以提供价值。
如若你还没有找到你擅长的领域,你喜欢的领域,那就练演讲。漫画家亚当斯,他画“呆伯特系列漫画”,他给年轻人的建议是:不管你真正喜欢的领域是什么,你更努力在这个领域练到前25%,然后你还得再加一个领域。
每个人,每家公司,每一局棋,其实都是他们的命运写照。不是每个都有无穷无尽的空间可以开拓,那只剩下一个办法,就是要有一个独有的空间。对围棋来说,就是真眼;对个人来说,就是禀赋和绝活;对商业来说,就是独家优势。
当你走迷宫的时候,你的视线是在长和宽里面,没有高,只能一直在迷宫里面绕;但只要你提升一个维度,有了长、宽、高,你很快就会走出迷宫,因为你看得到。我们的成长经历一直在告诉我们,只有一只眼是重要的,按部就班一直走下去。往一个固定的地方爬得越久,就会变得越强大,这是稳定社会的认知模式,但是现在是一个变动特别大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一个复杂生活中生存,往一个方向的进展越大,往往也就意味着在其他方向上付出的代价越多。
从钻透一只眼,到经营两只眼,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策略,它背后有很多观念的变革。我们为什么学习?为什么阅读?就是要随时跟得上社会的发展,接受新鲜的事物,管理好自己所学的知识,让它有层次,学从书中来,最后让知识回归于生活。
在你想要变好的旅途中,去主动出击吧!所谓成长,就来自认知。要做就做到最好,要到第一。
一首诗送给你
再试一次,不要放弃
T.H.帕尔梅
有句箴言你要牢记
如有偶然不顺,一时失利
再试一次,不要放弃
如此你将重拾勇气
内心刚强坚毅,无所畏惧
再试一次,不要放弃
即便事事不尽如人意
总要目标笃定,矢志不渝
再试一次,不要放弃
有志之士令德如玉
从来既当其事,必竟其役
再试一次,不要放弃
就算前途遍布荆棘
当知水滴石穿,时移世易
再试一次,不要放弃
成功之人皆有定理
必当初心不改,永远铭记
再试一次,不要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