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漂过【光sir的岛】,请注意不是“鸟”。
今天微信蹦出一条消息,整个互动的过程让我觉得很有趣。
消息说,晚上有和大boss一同接待重要客人的机会,但不想去。
发消息的人我是熟识的,有上进心也有工作能力,为了一个方案能连续熬夜没怨言,也深得大领导赏识,多次当众点名表扬。
只是他好像运气差了些,这些年在单位的知名度上去了,岗位却很稳定。
于是我精神抖索地编辑了一条长文,从论与领导接触的好处,论到酒桌注意事项,最后还来了一段心理建设,起个标题就是一篇完整的职场干货文。
就在准备按下“发送”时,突觉不对——对方问我要建议了吗?
似乎没有,是我以为他需要我的建议。
于是复制辛苦码出的长文后,发给他七个字:给我说的意思是?
他回复:手头有个重要方案,要是你晚上有空,想和你讨论讨论。
顿觉自己刚才复制长文的举动都显得多余,直接删了倒还痛快。
你看看,我会错了意,差点好为人师给他指点人生。
会错意,是因为我们太容易自发地脑补。
朋友说不想结婚,然后自己就七大姑八大姨附体,吧啦吧啦给TA发表一段演说。
朋友说工作心烦,立马以过来人自居,慷慨激昂又带着些忧心忡忡的感觉,告诫TA这样下去就废了。
所以,要是有朋友说想换个城市发展了,别急着用机会、事业等等作为理由游说,或许TA只是想把宠物拜托给你。
碰到类似的情况,咱们先问对方一句:“告诉我这事儿的目的是?”
要是TA明确是在征求你的建议,再精神抖索也不迟。
这是一种交际的礼貌,才不会被朋友心里给咱们戴上“傻冒”。
原创首发于简书,第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