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提出如题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个朋友开玩笑说,有意思,不就是有意义吗?
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凯根,在其名著《发展的自我:自我成长中的过程与问题》中说道,一个人的自我,是在我们追寻社会意义与生活意义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而意义到底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它具有相当宽泛的内涵,包括我们对他人、自己与关系的认识,包括我们的经历、当下与未来的预期,这也需要我们做出决断与取舍。
我们与生俱来,都在追求生命的意义,从出生到幼儿园,再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走入社会,会碰到不同问题,做出各种探索,对自我的发展和认知也会不停改变和更新。在追求意义的过程中,静态和动态通常是交替出现的,我们既需要有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来维系我们内在世界与外在关系之间的平衡,但我们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会不断出现由一个发展阶段过渡到另一个发展阶段,这时候平衡自然就会被打破,也会出现短暂失衡的状态,没关系,我们很快会找到下一个平衡的阶段,这就是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平衡被打破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各种惶恐和焦虑,但那也正是我们改变的契机。我们在走入社会之前,主要受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影响,而在走入社会进入一家企业后,就又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我们可能会沉浸其中,成为其中一份子。但是一旦我们接受的文化与认知水平不相匹配时,便会出现冲突,我们会选择离职,会选择另外一种与我们内在相契合的文化。所以说,冲突也往往是我们不断发展的契机。
从家庭层面来讲,当我们走入婚姻,就会面临两个家庭文化的冲突,呈现形式往往是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的矛盾,如果处理得当,就会顺利过渡,带来家庭和谐;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带来很多冲突,导致很多不愉快的体验。
凯根把人一生的自我发展分为六个阶段的演化平衡,包括一体化自我的消长、冲动性自我的消长、冲动性自我的消失、唯我性自我的消长、人际性自我的消长、法规性自我的消长;每个阶段我们都将面临不同的挑战,如果我们能正确认知到这些阶段的存在和特征,能够从容应对它们,便能发挥自我的潜能。
从实际育儿情况来看,如果没提前读过心理学书藉,可能会误解小孩子的某些奇怪表现,由此会有不合理的面对;但如果我们提前了解这些阶段的存在,我们就会有更加主动积极的应对方案。而在认真阅读完凯根的这本代表作后,我对人的认知有了更深进阶。就在这部著作里,培根第一次完整地阐述了他的“结构-发展”理论,重点围绕“精神”问题阐述人的自我意识,自我体现和自我控制。
就像本书译者李松蔚在推荐序中所言,我们在形容一本书带给自己的影响时,往往会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而《发展的自我》对李松蔚的意义是双倍的,它将他引入了两个新世界。
由此可见本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