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门道》第二十一章

【原经】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fǔ)。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直译】

本德的展现,唯有依从于道。道如何造化万物,只能说如恍如惚。(常常在)神情恍惚间,当中就变了形象;(也常常在)神情恍惚间,当中又添了新物;(就像是)深邃暗昧处,当中藏着精灵;正因为精灵真性种在,使得当中存有如此多的确信。从当下追溯到远古,只要它的形名不离去,就可参阅到众生的本源。我是何以知道众生本源状态的呢?根据就在此。


【细解】

“我”知全守缺,抱朴守拙。世人常说的我,是指看、听、行的身体。而真“我”是促成身看、促成身听、促成身行的“性”、“能”。一切的性能都源于“道”。所以上一章着落在“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食母,从食之母。食,从人从良。合起来意为维持人一生的命母,即大道。“我”归了根,复了本,合了根本宗母。

本章便紧接此处,深刻展开独异于人的“我”的本性“真容”。进而揭示大道原本虚无浑沌,却是创生一切物、象、精、真、信的万物众生的源头。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本德的展现,唯有依从于道。


何为孔德

,如庄子中所说的窍。人心有七窍,即七孔。眼、耳、鼻各二,加一口。也有加前后生殖开口,说成九孔,都是一种名说。孔德,即孔心之德。七孔也好,九孔也罢,作用都源自本心,所以孔德亦为生命的本德

,指展现,亦即“知常容”之。眼见、耳听、鼻嗅、口尝,这是生命能知、所知的“知常”端口,也是认知生命真容的端口。眼耳鼻口的作用,受制于本心性能。所以说,本心所展现出来的生命真容,即孔德之容


惟道是从。唯有依从于道。即本心的展现,皆是我道自性的作用,得之于大道之德。孔德与道,互为表里,前者是用,后者是体,体用和合。

我们说某人德行好,指的也是这人天性淳朴。行住坐卧纯粹自然,不掺杂丝毫造作。这种淳朴外在,是源自清静自在的本心散发,随性自生,故天真自得。就如第十五章描述的那样,“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的“善为道者”。

也好比,母亲视孩子是连心一体的,母亲无心于慈,也即母亲不知何为慈,她只是如常对待孩子。这便是大德之容,惟道是从

同样,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无欲于得,以百姓得为得,自然可称孔德,亦即大德。反之,若执着于自我,自以为有得,恰恰是无德的败相。


,得之于大道自性的作用。

我们知道,电灯本身不会发光,而要依赖有电的性能作用。如果把电比作是道,由电能转化而成光能的作用便是德。光本身非德,光是德的容。因此,道无形、无象、也无知,德是无形、无象、却有知。德是“物形之”之前的无形之相,虽无象不可见,却可以通过灯泡生亮,确信有“德”。通过能见、能听、能触而能知生识,确信有德。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如何造化万物,只能说如恍如惚。(常常在)神情恍惚间,当中就变了形象;(也常常在)神情恍惚间,当中又添了新物;(就像是)深邃暗昧处,当中藏着精灵;正因为精灵真性种在,使得当中存有如此多的确信。


,如有。,如无。惟恍惟惚,一会儿有,一会儿无,即有即无,非无非有。要描述“道”,要表现“知”,也只能说成惟恍惟惚。因为无色、无声、无形的虚无,却妙生有色、有声、有形的万有。万物的创生,莫过于此。


这一段是是老子传神之笔,也是第十四章经文的延展。

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却作用出可见、可听、可触的世间万相。无形,是如何成为有形万物的呢。这一段便是对大道的精微性用的刻画,这是老子致虚极守静笃的观复境界,他人也唯有回心返照方能见真。


道之为物。道是如何“道之为物”的呢。我们知道,一切万物都没有自性,简单说就是自己不能生成自己。

道是生命整体,也就是说,道蕴绎道是整体蕴绎整体。而整体不知整体自身,因此要证明整体,非要裂变成个体不可。这种生命整体的冲虚裂变,就像是大爆炸。个体一旦认知到自己只能是独立不改、周行不殆的“那个”生命体时,其实就已经开始了生命的回归之旅。

就像是溪流,到处磕磕碰碰,生生流浪,最终回归到的大海。一旦回归大海的怀抱,也就结束了流浪之旅,而贵食母,归家稳坐了。


生命人也是如此,“知”从整体全息中来,最终“知”还原回归整体中去。而所谓的来来去去,不过是如梦如幻的一长串“知”的影像过往。溪流没有那些执迷,它只是随遇而安,从善如流。所以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水是没有生命人“个体”生死忧患的。


赤婴刚落地,就“啊”的一声长哭。谁令他哭的呢?换句话说,他怎么“知”哭的呢?全都是“而贵食母”的生命无为自性使然,因此不可思议。此时的“知”与“啊”浑然一体,全无分裂。

“道可道非”冲虚不断,“知”必定要裂变为能知、所知,进一步释放出“知”的本性。但也正是这“知”的裂变,浑然本性也就一分为二,这半是明明知“心”,另一半活生生有“物”了,“我”出生了。“知”是不会停止的,于是因“我”,又知你、他、山河大地。天地万物,也就铺陈开来。

就像放电影,“知”就像是那台放映机。电源一接通,“知”就一分为二,能知的如“我”,所知的便是荧幕上千奇百怪的芸芸众生。所有的放映,也正是“道之为物”的过程。

宇域万象的幻化,正是我道这个一体机的全息映像。所以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真像永远是“道之为物”的魔幻表演。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两句是再强化“惟恍惟惚”的作用状态,直击“道之为物”的深知之处。


我们很清楚,周围的高楼大厦,原本是沧海桑田的荒芜之地。

当初,设计者突生灵感,心中始有一幅蓝图。依此蓝图,继而勾画,进而借助砂石材料人工的配合,高楼大厦便矗立在眼前。这一切便是“道之为物”的过程,但在生命人的认知中,总认为是实实在在的真实造就。殊不知,设计者心中的筹划,便如“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大厦最终落成为实相之物,其实就是筹划当初“有象、有物”的变现为“有”。


我们抬头便见空。空,看似无,却冲盈着气息,这团气息遇到另一团稀薄气息,便凝结成冰、雪等实物。反过来说,在无尽的空无之中,“恍惚”就是“”“”俱在其中。因此一切一切的形物,在没有出现(被认知)之前,原本就蕴含在这寂寥之无体中,亦即与我心同归于寂。

无体,不是死寂,不是断灭空,而是如生命本心清静自在的炼炉场,也即大道的自性能场。


一个从没有见过母亲的孩子,要写“我的母亲”的作文,心中必定会浮现母亲的颜容,甚至在母亲的怀中慵懒,这是心田中必然埋藏的能知。但此时此刻的“母亲”和“拥抱”,并非是肉眼可见、肉身可触的。也就是说,这个所知的拥抱,是母亲当初十月怀胎孕育俱在的内容,这些映像片段下意识储存在这孩子的囊中,恍惚之时“它”就现身出来。

本就是囊中之物,孩子自然可以翻出来。此时母亲的音容笑貌,也正是“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写照。当然,连同孩子记忆、写作的一切,无论是知“母”还是知“己”,一并都是“道之为物”的过程。

孩子心,通明无瑕,所“知”若隐若现,正是“道之为物”具足的能量促成“无”中生的“有”。其恍惚知母忆母之“德”,全在孩子此刻真心之“容”中。亦即,母亲不在别处,只是与真心同归于寂而已。待到哪天与母亲见面,此“容”便一时在心中显明起来。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两句描绘更加精微。窈兮冥兮,指无的状态。其中有精的精,是指那个“无”中的精微,是说“无”中隐藏的万能本性。于生命人而言,精,即如知镜的灵动性本身。

孩子虽然没见过母亲,但一定确信母亲是有的。冥冥中,孩子心中定会生出母亲的精微面容,这面容就像在眼前,是如此真切,真切得确有其信,恰如此刻正与母亲心心照印。

,真切实意不虚伪,有如“知”的风信。现象界中的风信处处可见。我们看见树叶摇动,就知有风。但我们要看风本身,却无法看到。树叶摇动,即是有风的信号,即“其中有信”。


庄子《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便如精灵鱼般的生命真“”。此精可小可大,小起来只在北冥游荡,大起来不知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大鹏展翅,怒飞冲天,正是喻生命之精的气化,也就是生命本能的超越升华。

北冥到南冥,正是生命出神入化的巨室,也即生命灵明真心的净土王国。在庄子看来,个体常人总是自卑渺小,是不知生命真精,是不信生命体大,是没有觉悟生命本真逍遥自在。庄子自然觉悟,妻子那是归去来处,正在巨室中酣睡,我却还是此悲心戚戚,于是鼓盆而歌,咏叹生命的美妙。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fǔ)。

从当下追溯到远古,只要它的形名不离去,就可参阅到众生的本源。


自今及古。此句直译是从现在到过去。但是我们觉悟老子,就知道宇宙生命就是一个整体,无始无终,无时无空,并没有现在和过去的划分,只有永恒的当下一知。因此,自今及古,是自当下这一知推及到古时候。这种认知,也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地方。


其名不去,以阅众甫。此句本意是,只要孩子的名字不丢失,就可以溯源找到其父亲。远古的母系氏族时期,孩子与母亲同姓。后来社会的分工发展,人类才逐渐脱离母系氏族,孩子改同父亲姓。

常道令道可道非的化物作用,势必经名可名非才“知”其化显。因此凡所“有”名相,追溯起来出自其“无”的源头。


西方文化,总是试图从当下追溯个过去源头,穷思宇宙的起源,是源于一个奇点的爆炸。东方文化截然不同,始终从当下自省,“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十二个字就一概囊括,从来不拖泥带水。只要有“名”在,就可以找到万物的本源、母根。

生命究竟一体,这个母根究竟来说还是大道自性。,见。见即生,生即造。一切都是大道生作造化的真心性显。众甫,万物众生的根本。,本意父,这里引为根本、本源。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我是何以知道众生本源状态的呢?根据就在此。


注意这个“以此”。是“以上面所述的为此”,还是“以接下来的章节所述为此”呢,这句历来存有争议。我们将在下一章细解中解开这个结。


理解这章的关键点,是不要被“恍惚”给迷糊了。

老子证道,绝非概念推理,而是真观实证。只不过这种证道的过程,实在是艰辛无常,微妙无法描述,只能和盘托出“道之为物”的这个“恍惚”。

世人因为执迷于二元,总以为看得见的才是真实,看不见的是子虚乌有,所以并不确信老子所证。好在老子是圣人之心,你信我也如数家珍,你不信我也和盘托出。本来就大道俱在,由不得你信不信。

事实上,科技进一步发展,如今各种微波、电波,充斥在我们的周围虚空中,你见不到,但它确实在。你一按动手机,它就在生发作用,它是真实自性的。由此可见,未来会有更多的实用便利,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776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527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361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30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44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61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15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6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70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35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11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54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3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24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0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0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