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懵懵懂懂的年纪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不知不觉间已经慢慢成为一个稍有经验的老师。今天想来聊一聊,当班主任的一些工作经验。虽然很多想法不够成熟,但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确实帮助到我很多。
1.刚开始管理班级的时候,不要把学生当朋友。
刚开始管班的时候,总是会按照书上说的:要对学生春风化雨般的温柔,跟他们当朋友,做他们的知心姐姐。结果实际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刚开始的时候,如果特别温柔地对待孩子们,他们摸准了你的性格,他们反而不怕你了。紧接着就会遇到各种挑战你底线的事情,就会发生你进他就退,你退他就进。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规矩,严格地执行,这时候对学生不能太温柔。等习惯慢慢养成之后,再做这个知心大姐姐。这样的顺序,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
2.不能被少部分学生牵着鼻子走。
在管理班级过程中,不免会遇到有些同学不写作业,课堂上不听讲,乱做小动作,跟同学闹矛盾等等各种各样的事情。如果每一次都花大量时间去批评教育某几个学生,这其实犯了班级管理的大忌。
原因如下:第一,因为在《正面管教》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孩子们很多不良的课堂行为,其实是为了获得教师的关注,而我们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处理这件事情,反而达到了学生想要获得关注的目的,那结果学生会在课堂上“捣乱”。第二,要少对学生说“不”。当你对学生说课堂上不要说话。他的脑海里浮现的是说话的画面。所以应该用正面的话语告诉他们怎么做,比如要安静。第三,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所有的精力放在纠正偏差学生的时候,其实恰恰忘了利用集体的力量去帮助他们改正。
3.重视细节,告诉学生如何去做。不要认为学生天生就会做事。
我们以大人的想法,想当然的认为学生他会扫地,擦桌子,交作业,整理书桌等等,其实他们会做。但如果想要他们做好,就需要班主任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教他们如何去做。利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知道步骤,并按照既定程序去做。
班级管理当中还有很多经验需要我去学习,相信在管理班级中我会越来越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