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时候,对一切知识还都很好奇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就都会说我的语文差,跟人交流差,然后表扬我的数学好,以后是个理科生,以至于我从小学就觉得自己应该学理,并从此坚定不移的相信到了今天。
那么,我讨厌语文讨厌写作,到底真的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努力不足还是大家都这样讲,人数之多时间之久让我自己都坚信不移了?
上了大学之后,闲暇时间多了,开始喜欢看一些心理学的东西,就在想这件事到底源于什么。首先肯定的是后天努力是不足的。在很小的时候,家里没有书读,父母也没有意识孩子要多读书,要给孩子买书之类的事情。记得翻爸爸的书柜,看到的除了晦涩难懂的历史书就是什么汽车修理电路原理之类的。在到上学时,老师也经常说我的作文写的很差,但是同时又不会告诉我怎么差,也不会讲如何提高改进,更有些素质不足的老师会一副嘲笑的嘴脸。我至今仍记得高中的语文老师在给我同桌讲解如何在语文考试中选择选做题时指着我说像我这样的就不用想了,小说阅读是一定做不出来的,就只能答科技文阅读。愤怒是有的,可惜在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知耻而后勇的去拼命学习而是直接放弃了。
这种贯穿我学生生涯的老师不认同只批评甚至嘲笑,父母没有管过而自己又不知努力的状态,可能最终导致了现在提到写作就头疼,连发封邮件都要挠头想半个小时以上的情况吧。有时觉得也挺遗憾的,自己有很多的想法看法甚至构思了一个小说的思路,结果写着写着就连自己都嫌弃自己了。就像现在,写到这里觉得自己通篇没有逻辑,好像写着写着就不知道想写什么了,然后最后好像也不知道自己表达了什么。。。
不过,我最终还是想说,坚持写完发出去吧,无论这个有多烂。
有人可能会说,小孩子不能一味的表扬,可是我也想说,还是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和贬低,无论家长还是老师,老师或许更重要,在教育上多一些耐心鼓励,或许孩子会有更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去获取知识,毕竟,这个过程,本该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