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小编的数学课上到统计这一单元,书上有一道题目是让学生统计从开学到现在,自己班级课外书阅读情况。同学们通过统计得到:
5本以下:10人
5~10本:19人
10本以上:16人
班级里大部分同学都读了5本以上,我自己心里是打了一个问号的。因为据我观察,班级里很多同学爱看的还是漫画类图书,5本书里可能一大半是漫画书,这样阅读方式容易患上阅读偏食症。学生经常问我,漫画书可不可以看,我常这样回答:漫画书好比零食,经典著作好比主食,零食吃多了,就不爱吃主食,就容易发育不良,多吃主食才能健康成长。
这一学期开始,全国语文开始使用部编版教材,老师们都感到最大变化就是阅读理解加深了,这对于不爱阅读课外书的孩子们,可能是致命一击。众所周知,课外阅读跟语文成绩息息相关,然而,作为数学老师,我想说课外阅读也深深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成绩。
大家都知道在数学试卷中,最后一大题都是“解决问题”,它往往占到总分的30%左右,它常常以一大段文字出现,让小朋友们闻风丧胆。
它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常常有家长问,怎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说,除了多练习以外,一定要加大课外阅读量。一个经常不爱阅读的孩子,看到大段文字就害怕,没有耐心读下去,常常随意审题,导致没有理解题意就下笔,结果可想而知。这就像我们成人一样,习惯了网络碎片化的阅读,就啃不动经典书籍,常常闻书而逃,闻书丧胆。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闫学老师,在《给教师的阅读建议》一书中谈到如何帮助后进生,她是这样说的:
帮助这些学习困难生,不是靠补课,也不是要求家长在周末一定要把孩子送去各种补习班,更不是布置大量的试卷让学生回家去做,而是强调让这些孩子进行大量的阅读,先从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入手,再逐步阅读那些有助于开启他们智慧的好书;不光是利用在学校的一些时间进行阅读,还要求家长参与进来,给孩子提供阅读的基本条件。总之一句话,我们认为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越需要阅读。
大量的阅读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因为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含义,紧接着要去理解词语放在一起的含义,突然我想到老外的汉语八级考试题目:
客服小姐:小明,你是要几等座?
小明:你们一共有几等?
客服小姐:特等、一等、二等、等等,二等要多等一等。
小明:我看下,等一等。
客服小姐:别等了,再等一等也没了。
小明:那就不等了,就这个吧。
2
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应该从小在家庭中培养起来。在全世界阅读量调查中,高居榜首的是犹太人,这和他们家庭教育理念息息相关。每个犹太家庭,在孩子会爬开始,就会给自己的《圣经》涂上蜂蜜,这给第一次接触书本的孩子,留下一个印象就是:书是甜的。
而在我们的家庭中,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每天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这就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习惯,有时候已经很晚了,我们正打算让他马上睡觉,他一定会来一句:还没看书呢?
我想到我们家的一个故事:暑假的时候3岁的儿子和我们一起出去旅游,我们一起乘坐游船,儿子看到对面的船一边开一边会从船上流水下来,便问我们为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我们之前也没怎么想清楚,所以我想说,要不我们百度一下告诉儿子,而我妻子却对孩子说:“宝宝,这个问题妈妈现在还不清楚,要不待会回去时,我们去查查书吧,书会告诉我们答案的。”
果真,旅游结束后,我们来到了附近的一家书店,妻子一进去就冲到百科全书那一类里,翻找有关船的知识,找到了船,马上就指着书上的船,开始解释刚才的问题。(她来书店前,早就百度好了,书上的船只是装个样子,因为儿子不认字)
吧啦吧啦解释一通后,妻子继续说到:“以后你遇到问题,应该找什么呢?对,就是书,书什么都知道。”顿时,我发现妻子是如此的智慧,她在孩子阅读路上,深深地助力了一把。
为了让他爱上阅读,我们常常给他购买各式各样好看好玩的图书。
(2-3岁时看的)
上面这类3D图书,小孩子特别喜欢,因为它让书“动”了起来。下面是我们给他买的书架和各类好玩的书。
3
很多人问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的爱上阅读?最有效的方式是创设亲子阅读的氛围,父母给孩子读书或者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在如今这样一个电子化的时代,这是对父母的一种挑战,你愿意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刷手机、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吗?如果你沉迷于打麻将和刷手机,却硬要让孩子爱上阅读,这可能是天方夜谭,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阅读所带来的好处绝对不是一时的,乃是一生之久,因为我们深信阅读将让孩子变得智慧,聪颖,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读的越多,才能真正意识到面对浩瀚的未知世界,我们懂得真的太少,唯有存一颗谦卑敬畏的心,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我唯一知道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