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妈妈给我的爱满荡荡的,稍不小心,她的爱就会溢出来,将我淹没。凡是我爱吃的零食、喜欢的玩具、能看上的图书,等等,妈妈都会尽数为我买回。儿歌磁带有一大抽屉,动画片光盘一套一套的……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的世界好富足!
可是妈妈用在自己身上的花销却很少。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姨妈家,姨妈责备妈妈:“你每次来来去去,穿的总是这身衣服,不怕巷里人笑话?!”
妈妈不以为然:“这身衣服不好看吗?”
“再好看也不能一直穿啊!人家会笑话你的衣服少,没钱买,小气!”姨妈瞥妈一眼,气得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怒其不争”。
妈妈却平静地说:“我自己喜欢就行了。”
其实,当时爸爸妈妈的工资很低,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东西时,一点都不吝啬。同时,不想让姐姐和我两个受委屈,他们哪里还有余力顾及自己?吃穿拮据是自然的。
妈妈从小花钱大手大脚的,根本不知道受屈。和爸爸结婚后,属典型的“月光族”。爸爸让她学学理财,她却振振有词:“你挣的多,我就多花些;你挣的少,我就少花些。又没嫌弃你什么,怎么反倒管起我了?要不咱俩AA制。”
爸爸问:“如何AA制?”
妈妈说:“太简单了。两个孩子既然随了你的姓,自然由你管。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我嫁给你,自然由你养。从今往后,你只管两个孩子及咱家的生活就行了。”
“那你管什么呢?”爸爸不解地问。
“这还用问!我的钱就用来给自己买衣服和我自己零花。”妈妈轻描淡写地说。
爸爸哭笑不得,这哪是什么AA制,简直是不平等条约嘛。可是,他又说不过妈妈,只好由她了。
妈妈给我们的爱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与消费方面。
儿时,我迷恋《西游记》,崇拜孙悟空。经常随口就是“唐僧师徒四人……”妈妈就跟着我一遍又一遍地看《西游记》,还常用树枝或粉笔,在地上为我画个穿袈裟、戴佛帽、双手合一的唐僧,画个大耳长嘴的八戒,画个戴佛珠、挑担子的沙僧,当然还画我心中的英雄“齐天大圣”……妈妈多次用心在地上画,开心地沉浸在我讲的故事里。津津有味的讲述,放飞着我想象的翅膀……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被妈妈的爱淹没着,有着说不尽的幸福。
登山郊游,是我们家在周日经常进行的活动。那时,我对周日的风和日丽有种特殊的期盼。在周日,如是好天气,爸妈会带我和姐姐上中条山游玩。由于爸爸比较忙,更多的时候,是妈妈带着我和姐姐去的。我们走的是“水路”: 进入螃蟹沟,沿溪水逆流而上,到达五龙峪水库的大坝下,坐在表面平坦且宽广的巨石上,享受着随身携带的鸡蛋、饼子、香肠、“乡巴佬”等,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笑谈着。儿时的光阴里,渗着妈妈绵绵密密的爱……
自从我和姐姐上学,妈妈晚上几乎从不追电视剧。晚饭前,陪着我们看《大风车》等少儿节目,晚饭后就关了电视。姐姐和我在各自的房间里做作业,妈妈坐在客厅静静地织毛衣或看书。我们完成作业后,妈妈用录音机播放少儿故事,或者给我们朗读童话故事。那些美妙的故事,使我们睡觉前的时光也美妙起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静谧的时光就这样缓缓流过。伴着妈妈暖暖的爱,我们姐弟俩一天天长大,妈妈也一天天变老。
后来,爸爸妈妈的工资逐渐提高。再后来,姐姐到外地上学了,工作了;我呢,上大学了,读研了,又升博了。爸爸妈妈的经济压力慢慢解除,妈妈更有一种卸担轻身的自由。蛰伏已久的消费习惯又逐渐复苏,“买买买”的程序不知什么时候被开启。妈妈的衣服,使再大的衣柜都显得小;妈妈的包包,应该用“堆”来计量;鞋子更是床底放不下,开拓阵营到阳台;镯子、手链、项链、耳环、戒指等各种首饰,收纳到偌大的盒子终是放不下……外婆也曾责备妈妈:“胡乱花钱!你丈夫也不管管你!”
有一次,妈妈在电话里向我透露,爸爸对她的乱花钱很有意见。她的意思当然是希望我支持她喽。我偏说:“噢,我也有意见。”
妈妈很奇怪:“你有什么意见?又不是花你的钱。”
我逗她:“妈妈,你傻呀!你要是不花钱,那不就成我的了?”
妈妈半晌无语。
前几天,妈妈和我在电话里聊天时,问道:
“儿子,猜妈妈最近干什么事啦?”
“你又买衣服啦?”
“只买了两身。”
“ 两身?两身还少?”
“原本没打算买的,只是想逛逛。哪知一看见这两身衣服,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一见钟情,不由自主……上身一试,非她莫属!实在没法啊。”
“您这就又纳妾了?”
“纳了俩妾。”
“喜新厌旧!”我的语气中或许含着责怪的味道。
“是喜新,没厌旧。”妈妈笑着辩解。
“还没厌旧!原先的那么多衣服怎么办?”
妈妈顿了一会,问道:若干年后,妈妈腿脚无力,行动不便,耳聋眼花,满床找牙……那时再穿,还有何用?!趁年轻,还能跑能跳的时候,光鲜些,时尚些,以后才会没遗憾的。
蛮有道理!
爸爸一直都想改造妈妈,终未成功。何况我!
妈妈,只要您高兴。随您,爱咋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