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起源在于之前听了一篇文章, 文章内容讲述了一个现象,为什么老年人的生活圈退化到重复单一的模式。文章给出答案的一个视角,因为老年人已经完成了他们在世界上的探索,做出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老人“恋旧”:独爱一家餐厅、一道特定菜式,一件特定物品。那是他们探索世界的结果,他们应该满足也表现的满足,很可能他们从中也找到了活在世界上的根。
晚上追剧女神的新衣,里面有我不曾看到过的一个世界,很多对我而言新奇的漂亮的创意体现在衣服或者秀中。能参加节目比赛都是有业界的佼佼者,但是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来的也是千差万别,坚定的、迷失的、探索的。同一设计师针对不同的设计主题而制作的系列成品服装呈现出设计师的理解的深度、系统性、基调、结构、细节、情感、表现切入手法等,总言之作品就是他对世界的理解,他的念。睡前产生焦躁,因为心里空虚。看到他人算是辉煌的成果,害怕自己的人生草草结束。所以问题产生了:在向死而生的前提下,我该如何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警惕的意识,寻找到自己使命的道路?(避免被现实的漩涡卷入不自觉的浪费掉注意力。)谁才是我的人生导师?
今年收获的三个原因:
1、了解自己的志向。这一点是从老师的文章“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立志”获得启发的。我们公司每年年会都会要员工许愿,我2014年的是实践自己的灵魂,2015年的是做一个使人获得幸福的monster。回想起来我自己都不能翻译我说的是什么意思,现在我大致能翻译我之前的话,我想成为的是企业家。根源大致藏在一个画面,2013年的时候的我看见我们公司总经理在办公室的状态,那种状态很难描述,人无声无息,察觉不到存在。舞台是公司的员工,基层员工.。当时的我的确产生一个微小的念:我想像你一样。
2、活在这个世界的根:与母亲的连接。据说人有主观意识和潜在意识,如果潜在意识不想活在世界上,人会忽然死掉。这个据说是很可怕的,李笑来在最近的文章里说人死前会把在这个世界上的有意义画面进行快速重播,我想他是对的,我在梦中有过类似体验。我的意义在于一个回忆的定格,然后梦中我流泪了,醒来我就知道我不会选择死去的原因。
3、感情的失败由于珍惜不够。我及我的某些闺蜜都是眼高手低的人,貌似是吴伯凡的一个音频,让我意识到我感情不顺其实是自己造成的。我看到/听到别人幸福美满(可能是假象),于是羡慕嫉妒恨为什么那个幸运GIRL不是自己,我到底缺什么?!情路不顺不遂(甚至有段间算桃花的挂都来回测)。原因我现在才察觉,每段感情中我并没有认真的努力积累,我做的最多的是依赖,闹小脾气。即不独立也不珍惜,所以即使碰到也无法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