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人生境遇的两种选择
一个相夫教子,默默奉献
一个不甘平淡,活出精彩
但是
平淡下的家庭关系错综复杂,在人生的种种选择中亲情与爱情不断碰撞,
精彩下的生活屡屡挫败,最终选择回归故里。
两个人的起点一模一样,分开十余年之后命运再次将两人捆绑到一起,在时代下两人如何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又如何面对未来。
坚韧的品质在两个人身上不同的体现,帮助她们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000
屈从母亲要求回乡探亲的那个冬天,恰好是山东下雪最冷的一年,而韩老爷子不知道的是,自己命运的改变也如同那年冬天天气般变幻莫测。
老韩不是很高,还挺精瘦的,也不是很老,才30左右,但是如同上个世纪闯东北那批人一样,他从山东老家去往东北一个煤矿企业工作,也许因为他不如其他山东人壮实,加上远离他乡的生活多少有些异乡人的情愫,老韩显得比自己的年龄要大很多,加上惯有的朴实和靠谱特质,让周围的工人都管他叫“老韩”,老韩笑笑也不反驳。
这是离开家乡的第三年,妻子在老韩去往东北的第二年就跟着过来照顾他的起居,新婚夫妻总是喜欢腻在一起,加上之前分开过一段时间,两个人总是说再多话也不嫌烦。老韩的妻子比他小10岁,个子却遗传了自己的母亲,足足比老韩高出一个头,典型的山东大嫚儿的样子。两人站在一起,总是有点不协调。
冬天的时候,老韩收到了自己母亲的家书,这是这个月第三封了。老韩试了一下信的厚度,眼睛扫到密封口的几根白色长毛,便随手放到餐桌上。妻子正在厨房煮土豆,听到老韩回来的声音,便掀开厨房的布帘走了进来。空荡荡的桌子上,褶皱的信封显得格外显眼,妻子问道:“又是咱妈的信么?”
“嗯”
“说了什么”
“还能是什么,让咱回家过年呗”
“那咱们就回去呗”
“嗯,我再想想”
老韩是家里的老三,还有两个哥哥,父亲过世的早,母亲辛辛苦苦拉扯三张嘴,在1920年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身为幺儿的老韩,在风雨飘摇的家庭里并没有享受到幺儿的特殊待遇,那个在村口为一点口粮能叫骂2个小时的母亲,老韩心里更多的是犯怵。
“先吃饭吧”妻子说到,这让老韩从回忆里回过神,他看了眼桌子上的信,仿佛是个烧红的煤块,做了点心理建设,最终还是快速的收进了抽屉里,压在《毛选》的下面。
妻子把晚饭端上了桌,其实也就一个菜加馒头,她扫了眼窗外,说“好像要下雪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