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小岛上遇到了一个简友(寞行随笔)的问题,他反映写文很多却无人关注。初看问题我以为只是普通简友小白一般的困惑而已,当我点到他的主页去看后,却被深深地震撼了。
在他的主页之下,已有300余篇文章,最早的一篇已到了2018年6月6日。
两年多的简书写作,如此勤恳,阅读量却始终寥寥无几。
是文章的质量问题吗?看看以下文章就能了解他的思想深度与写作功底。
2018-9-10《随笔》,这一篇是在车站等车时的遐想,虚构的历史、神话与当下的大雨、雷声交织在一起,相映成趣。
2018-9-23《谈筷子》,就生活中每个人都在用的筷子发微,从东亚文化比较到中西哲学差异,不长的文,包罗万象。
2018-10-13《随笔》,以意识流的手法来写“思”的状态是怎样的,从“思”到理性、到价值,到文化、到人文精神。
2018-11-10《简写》中提到了人的精神庭院的重要性,字数不多,读完却如喝了一杯清茶,清润解口。
2018-11-18《随笔18》,揣一张地图,去古代中国去旅行,多么大胆而又浪漫的想法,一个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人,足不出户也可体悟天下,就像三国时期的孔明,再如《海上钢琴师》里的1900。
2018-11-21《务虚笔谈》,关于走进历史的描述精妙万分,尤其是提到跳江的屈子时,我不由得又想起了跳湖的王国维。
2018-12-10《务虚笔记》,关于人类精神世界变迁及精神大厦构筑过程中重要的时代整理人的提法,颇有新意。
2019-2-23《务虚笔记23》,关于中国版“雅典学院”名画的解读,尤其是画中人物站位与地位的论述,很有意思。
2019-5-3《务虚谈,》,从对于“虚”这个字的理解,延伸到对于“务虚”这种精神状态的思考。
2019-5-27《务虚笔记》,聊到了手机对于现代人的影响绝不亚于当年胡服骑射对于汉族人的习俗改造。再结合今日美、印等国对中国围绕手机软件的博弈,读起来很有共鸣。
2019-7-13《信缰小记》,与《务虚谈》相仿,从对“缰”这个字的解读,逐渐上升到对于信缰的理解高度。
2019-9-19《信缰小记》,对于古都西安和西安人做了非常精彩的描述。
2019-10-5《信缰小记》,针对“而立之年”,重点谈了为何要立,立的必要性以及立的自我内心背景环境。
2019-12-6《信缰小记》,聊了寂寞与落寞在心灵感受中的区别,作者的简书笔名中即有一个“寞”字,显然对此字“情有独钟”。这一篇还提了一个概念“谷感”,从之后一段文集的名称改为《浅心缘谷》,也与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颇具主观性色彩的“谷感”相关吧。
2020-1-13《浅心缘谷》,回忆起了小时候村里的庙台,这里既是下工后人们聚集吃饭聊天的地方,也是小孩子开放式启蒙教育的摇篮。观点不一致者抬杠有如辩论,很有古希腊雅典苏格拉底时期市政广场的风采。
2020-1-18《浅心缘谷》,拔智齿的经历让他开始思考智齿中“智”的由来,甚至还联想到了《三体》中那个神秘的质子,甚有意思。
2020-5-13《随笔》,从《舌尖上的中国》说起,历数了中国古代诸人物对与吃的理解与看法,记得之前作者也有一些文章是从买菜做菜的食材说起,一下子把这个食材的发展史都通盘介绍出来了。
2020-6-1《随笔》,以自我比秋叶,以社会比秋天,开始进行“一叶知秋”式地透视分析。
2020-8-7《随笔》,出门散步来到一处公园的凳子前坐下,开启了视听通感世界的奇妙之旅,小小蝉鸣竟唤起作者如此多的文字遐想,真让人佩服不已。
2020-8-15《随笔》,论美与丑,关于东施效颦的例子也很有意思。
从《随笔》,到《务虚笔记》、《信缰小记》、《浅心缘谷》,再至疫情之后的《随笔》,感觉作者仿佛经历了初心回归之旅,也许是疫情外因诱使,但更多应是心灵对话的和解。我最喜欢的作者的文字,恰恰是作者《随笔》中那些生活中不经意的一瞥,经思考想象,化为永恒文字的过程。
一个人的广度,与他的外在阅历有关,但深度却与他同自我的对话密不可分。一个感受力、思考力、行动力俱全的人,可以敏感到生活中最不容易察觉的风景,可以体悟到最丰富的人生体验,可以记录最真实的心路历程。
简书里,像作者(寞行随笔)这样默默无闻等待被人发现的“金子”应该会有很多,只是希望这些“金子”能真正地被人关注,让他们的作品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价值。像这样长期坚持创作高质量的文章的作者,是简书口号“创作你的创作”最好的代言人,也是简书最宝贵的财富。
传达信息的干货文章是好文章,解渴;但传达思维体验与价值观的文章同样是好文章,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