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朋友李左拉曾经写过一篇《正确的马卡龙》,试图探讨何为正确的马卡龙。当时,被这个问题困扰着的我们,一有时间便会尝试各方大师的配方,试图找到一个可以与Pierre Hermé、Ladurée、Fauchon等大品牌的口感和解的机会。然而,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是美味的马卡龙,就是正确的马卡龙。
我有幸师从MOMO老师学习马卡龙,得益于她谆谆教诲,现在也可以做出非常非常非常好吃的马卡龙。李左拉到了蓝带学院,利用课余时间去探店,吃了一枚东京PH店里的小马,在微信上呼我,直呼想念我做的并未与PH讲和的马卡龙。
MOMO老师教授的马卡龙
前几天,蓝带也教授马卡龙。她甫一下课,便把笔记翻拍给我看,说起老师翻拌马卡龙面糊的手法,一瞬间令她回想起我演示给她看的动作。而主教另一组同学的老师,在这个环节的手法并不约束拘泥。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手法。就像我在网络上找到的各种视频中演示的,不同的人所用的切拌翻拌手法、力度都不尽相同。
七月流火,晒得我并不想动手做小马。奶油在高温环境下的运输也颇有变质的风险。然而一再地被她勾引,我简直要无视烈日去挑选最新鲜的鸡蛋回来了。
凌素手作马卡龙
MOMO老师为每一届学员开了交流群,群里会不时地秀出学员们各自的成品。在浏览这些可爱的小圆饼时,你会发现,虽然我们是同一天,在同一时间里看了MOMO老师同样的示范,听了同样的技术分析,甚至我们用的是同一个型号的打蛋器、打蛋盆、花嘴甚至油纸裱花袋都出自同一家店,但神奇的是,没有哪两个人做出的马卡龙是相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标志性的表面及裙边形状、大小、厚度。而且,我相信,如果可以尝到,每个人做出的夹馅的味道也必然不尽相同。
这是一个神奇的现象,不是么。
对于神奇现象,世间自有解答。
援引左拉同学的话:“本田老师说,到最后,你们终要做出属于你们自己的马卡龙。”